談慧 胡鐵強
摘 ? ?要: 家庭生活類題材韓劇《請回答1988》引起廣泛關注。作為家庭生活類題材韓劇的代表,此劇體現明顯的大眾化審美趨勢。從大眾化角度分析這類型韓劇受歡迎的原因,在于文化影響下的創作、市場運作生產制作及消費語境下的商業化追求。家庭生活類題材韓劇兼顧了大眾審美標準和韓國社會需求,局限在于忽視了文學創作的人文性與藝術性。
關鍵詞: 《請回答1988》 ? ?大眾化審美趨勢 ? ?世俗化 ? 類型化 ? ?商業化
一、家庭生活題材類韓劇的審美特征
韓劇《請回答1988》是家庭生活題材電視劇的代表作品,自播出便引起熱議,在韓國屢創收視紀錄,在中國也是好評如潮。這類題材的韓劇通常以家庭生活為主題,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糾葛和矛盾沖突,體現出較為明顯的世俗化特征。女性視角的運用使這類題材的韓劇不可避免地帶上類型化的敘事特點,對美感的追求保證了這類韓劇的審美品位。
1.世俗化的主題選擇
鮮明的主題是韓國電視劇的最大特征,家庭生活類題材電視劇通常選取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作為主題,主要以“家”為載體講述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糾葛和矛盾沖突,同時反映社會現實或者熱點問題。
《請回答1988》這部劇主要圍繞親情、友情和愛情展開,講述了1988年間在首爾市雙門洞生活的四個家庭的故事,塑造了二十多個典型的人物性格,講述了四個家庭的成長與改變,表現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韓國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和那個時期的社會變動。與之類似的韓國電視劇還有《住在清潭洞》《家門的榮光》《請回答》系列等。
韓國電視劇善于針對不同的受眾選取恰當的主題,家庭生活題材電視劇的出現使觀眾的注意力從獵奇、幻想等題材中解脫出來,重新審視日常生活,給人以現實生活的真實感,重新體味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了的情感,例如親情、愛情、友情等,從而激發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正是因為家庭生活題材類的韓劇具有的教化功能使這類型韓劇不可避免地帶上大眾化、世俗化的標簽。
2.類型化的敘事特點
華萊士·馬丁說過,敘述不僅是一種指涉模式,而且是一種作者和讀者之間的交流模式[1]。所以,一部電視劇怎樣敘述,怎樣進一步加強作者和讀者的交流對每一個敘述文本來說都是很重要的。《請回答1988》從敘事角度看是一部典型的家庭生活劇,主要講的是四個家庭在1988年發生的故事,反映了鄰里情、親情和友情。家庭倫理劇以家庭為載體,著重展現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糾葛和矛盾沖突。這一類電視劇通常以小人物為核心,主要表現大家庭及各個家庭成員之間的愛恨情仇,這些故事會將多個家庭聯系到一起。每一種敘事模式針對的都是某一個特定的觀眾群體,即使眾多韓劇使用的都是一個敘事模式也依然能夠吸引大量觀眾。
二、家庭生活題材類韓劇大眾化審美趨勢成因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精英化逐漸被大眾化影響,大眾化成為趨勢。從以韓劇《請回答1988》為代表的家庭生活題材電視劇的主題選擇、敘事特點和風格展現可以看出大眾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世俗化傾向、類型化生及商業化追求。
1.文化驅動下的世俗化創作
電視劇的世俗化特征在傳播媒介中是最明顯的。韓劇《請回答1988》以日常生活為題材,反映了平凡的小人物在1988年間的故事,題材不見得新穎,故事不見得新奇,卻吸引了大批觀眾,甚至很多“90后”觀眾,對自己還沒有出生的年代故事產生共鳴,這是為什么?原因在于韓國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對于“家”的重視及韓國文化產業的娛樂性使家庭生活題材類韓劇呈現出“俗”文化的特征。
首先,韓國文化與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一脈相承,儒家文化對韓國社會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都有不可否認的影響。韓劇將儒家倡導的“父慈子孝”“尊老愛幼”“明禮守信”“鄰里和睦”等倫理道德觀和家族觀念融入電視劇敘事中,以家庭為敘事載體,體現了韓國人血脈中對于家庭美德的重視,對家庭生活的描寫則是日常化、世俗化的最明顯表現。韓劇通過這種滿足儒家傳統倫理道德的電視劇營造烏托邦式的家庭氛圍,使正處在社會價值變動當中的韓國大眾在接觸韓劇的過程中獲得精神上的棲居。其次,女性編劇在韓國電視行業占據大半邊天,由于女性對家庭的關注和細膩的情感使得韓國電視劇大多數時候都難以跳出世俗、日常的圈子。
大眾化最大的成就在于對“精英化”的解構。把文化從精英階層中解構出來,用通俗、流行的方式讓平民階層接觸精英化事物,使普通民眾獲得接觸精英文化的權利。韓國社會正處于思想、文化發生特別變動的時代,傳統儒家等級觀念逐漸顛覆,外來的多元思想正影響韓國民眾的腦袋,因此,韓國的普通民眾渴望通過大眾化方式獲得文化的話語權。韓劇《請回答1988》在播出時就獲得成功,收視口碑雙豐收,從觀眾對這部電視劇的認同可以看出《請回答1988》作為經過“去精英化”解構的世俗化產物是獲得了世俗大眾的認同的。
2.市場運作下的類型化生產
韓劇《請回答1988》作為家庭生活題材的代表作品,具有這類型電視劇的基本要素,如以家庭為敘事載體,講了父母和子女的代溝、兄弟姐妹之間的真情等。在大眾化趨勢下,電視劇的類型化傾向越來越明顯,究其原因在于生產者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及節約生產成本。
市場是電視劇追求的最終目的,一些人指責韓劇的敘事模式、演員的選擇、人物塑造等方面存在千人一面、沒有新意的問題。事實上,在電視劇長期的生產—接受的過程中,電視編劇和觀眾之間有一種隱含的默契,法蘭克福學派稱這種默契為“觀看機制”,這種機制可以使觀眾毫不費力就根據自己有限的觀看感受猜測到自己錯過的那些情節,不論觀眾是從哪里開始觀看的,都不會影響對整個劇情的把握。韓劇類型化的敘事模式正是出于這種原因但同時犧牲了電視劇的創新性和獨特性。《請回答1988》為了增加劇情的可看性,開創了“猜老公”的敘事模式,使全民陷入積極的找線索猜測老公是誰的熱情中,但是終究沒能擺脫模式化、類型化的窠臼。
韓劇《請回答1988》在商品經濟語境中不落窠臼地對劇情、人物精雕細琢,在滿足大眾審美需求的情況下取得高收視率,同時借助國家的政策扶持走出國門,是一部成功的大眾化趨勢下的典型作品。韓劇的商業化追求正是受韓國的“文化產業發展策略”影響產生的,在這個過程中韓劇不可避免地帶上商品的屬性。像《請回答1988》這類家庭生活題材韓劇由于它的世俗化傾向、類型化生產,難以跳出大眾化審美趨勢。
三、家庭生活類題材韓劇大眾化審美趨勢的成就與局限
自二十世紀以來,現代工業文明飛速發展給人類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帶來了沖突,人的個體意識和獨創性被激發,大眾化的審美趨勢開始占據一片天地。《請回答1988》作為韓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生活題材類電視劇,符合大眾化審美趨勢,同時受大眾化審美趨勢的成就與局限的影響。
1.大眾審美標準與社會需求的兼顧
韓劇《請回答1988》為代表的家庭生活類題材的電視劇以家庭為載體,反映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糾葛與矛盾沖突,對電視劇的敘事進行了世俗化和類型化的處理,在滿足大眾化審美趨勢的同時滿足了文化產業的商業化追求,契合了大眾的審美標準,滿足了韓國社會的需求并且喚醒了集體的懷舊記憶。
《請回答1988》作為一部以家庭生活為題材的韓劇,取得了與青春偶像劇不相上下的收視成就,連續刷新韓國的收視紀錄,引進中國后輕松獲得豆瓣評分9.6的成就。從這些數據看,《請回答1988》這部劇在大眾之間是廣受好評的,究其原因是這部韓劇契合大眾的審美標準。從主題選擇看,家庭生活類題材的韓劇選取了“家”這個每個人都深有感觸的題材,世俗化的主題選取滿足了大眾對于家庭溫情的期待。類型化的敘事模式針對不同的觀眾群體生產出具有指向性的電視劇,并且這種“觀看機制”可以幫助觀眾獲得很好的觀看體驗。唯美的風格展現滿足了大眾對于美感的追求,在觀看電視劇的過程中獲得了美的感受。
滿足韓國的社會需求。《請回答1988》一經播出就因為精彩的劇情、動人的情感刻畫徹底征服了觀眾而被中國網站引進,主角樸寶劍、李惠利一躍成為大紅的明星,這部劇無疑取得了大的成功。這部劇作為家庭生活題材的典型作品,其體現的世俗化傾向充分滿足了大眾的情感需求;類型化的生產既滿足了市場的需求又為生產者節約了成本;大眾化的審美趨勢催生了商業化的追求。
2.文學創作人文性與藝術性的缺失
當韓劇隨著大眾化的趨勢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滿足人們的需求時,文學藝術開始被納入價值規律與市場機制的范圍,文學創作的審美性與藝術性要為利潤讓步。作為生產者,利益是第一要素,為迎合市場,韓劇通常采用歐美電視劇邊拍邊播的模式,編劇根據觀眾的喜好隨時改變劇本。
對于韓劇來說,這種模式帶來的最大好處是提高了生產效率。對于劇組來說,這種模式提高了效率。因此,這種模式下的韓劇出現了很多精品。
這一種模式的弊端在于:第一,制作周期短容易出現爛尾現象。由于制作過程很短,因此劇組在制作、拍攝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為了趕進度疲于奔命、粗制濫造的現象,對電視劇的品質影響很大。第二,“邊拍邊播”的模式逃避了審查制度,播出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靠編劇的良心控制法律和道德底線。這種模式對于電視劇行業的健康發展及發揮其教化作用不利。
電視劇作為文化產業,其大眾化的審美趨勢使商業化成為最大特征,商業利潤的追求違背文化本身的藝術特征,轉而一味地以服務大眾為宗旨,使文化產業的前景不明。
3.類型化生產扼殺了文學藝術的獨創性
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進行了批判,有理論家認為大眾文化的商業化使其生產者為了追求商業利益而使用模式化、類型化的生產,使電視劇就像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產品一樣雷同。使每一樣事物都具有相同的特征,呈現出千篇一律的特色,文學創作的獨創性被商品化取代,《啟蒙的辯證法》對文學創作的這一特征進行了嘲諷:“由于大量低廉的產品的層出不窮,工業社會對民眾進行五花八門的欺詐,藝術本身更加呈現出商品的性質,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但是藝術卻明確否認自己的獨立自主性,反而以成為消費品而自豪,這卻是令人驚奇的現象。”[2]也就是說,在消費語境下,文化產業的商業化使大眾化成為扼殺文學藝術的獨創性和個性的劊子手,類型化已經滲透進電視劇行業的自身風格中,不能反映真實的社會生活本質,也沒有真正的個性。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完全的模仿,選擇性地忽視文學藝術的獨創性。
文學藝術在對大眾化的追逐中逐漸走向世俗化,在世俗的過程中又走向“媚俗”,它直指觀眾的錢袋,通過不斷改變自身以滿足大眾虛無的精神享受。因此,如果電視劇行業完全走向大眾化,那么整個社會的文化產業是非常危險的,對于大眾化趨勢的這一弊端,哈貝馬斯指出:“大眾文化這一可疑名稱之由來就在于它試圖迎合教育水平較低的消費集體的娛樂性和休閑需求,以增加銷售,而不是將大眾導向一種實質未受損害的文化。”[3]
以韓劇《請回答1988》為代表的家庭生活題材類韓劇,滿足了大眾的審美趨勢與韓國的社會需求,但是其局限性明顯:受大眾化趨勢的影響,韓劇的商業化、類型化拘束了創作者的生產,忽略了電視劇這一種文學形式的人文性與藝術性。
對我國電視劇行業來說,家庭生活題材類韓劇的敘事手法及對大眾審美標準的準確把握是值得學習并具有啟發意義的。但是在學習借鑒的過程中要注意避免落入俗套,失去文學藝術本身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華萊士·馬丁,著.伍曉明,譯.當代敘事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90-96.
[2][德]霍克海默,著.曹衛東,譯.批判理論[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148.
[3][德]哈貝馬斯,著.曹衛東,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