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偉娜
摘要:保密獎懲制度是對涉密人員進行行為的“硬約束”,是推動涉密單位實現其管理目標的主要方式。保密獎懲制度的科學設計,能夠有效增強保密管理的有效性。本文基于制度工程學的孫氏圖理論,通過對軍工保密單位涉密人員的合規行為、一般項違規行為、重大扣分項違規行為和中止項違規行為等四元行為集的建模分析和推理驗證,為廣大涉密單位提供一種直觀可見、量化可比的保密獎懲制度的科學設計方法。
Abstract: The reward and punishment system of confidentiality is the "hard constraint" on the behavior of the personnel involved in the secret, and the main way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bjectives of the unit involved in the secret. The scientific design of confidentiality reward and punishment system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fidentiality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Sun diagram theory of system engineering, through modeling analysis and reasoning verification of quaternary behavior sets such as compliance behaviors, general violations, major deductions violations, and suspension violations of confidential personnel in military secrecy units, this paper provides a scientific design method for the confidential units that are intuitively visible and quantifiable.
關鍵詞:保密獎懲制度;行為控制;孫氏圖;制度設計
Key words: reward and punishment system of confidentiality;behavior control;Sun Diagram;system design
中圖分類號:N945.1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15-0031-04
0 ?引言
保密獎懲制度是整個保密制度體系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其通過對涉密人員進行行為的“硬約束”,來實現保密規范化管理的最終目標。保密獎懲制度,顧名思義,是設定一系列獎懲規則,對合規行為進行獎勵、對違規行為進行處罰的制度。保密獎懲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對涉密人員實施行為控制和是非判定,從而引導涉密人員主動遵守保密要求。對于很多涉密單位而言,保密獎懲制度難落地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執行不力,而在于科學失效。因此,對于制度制定者而言,把制度設計作為管理工作的關鍵,是十分必要的[1]。保密獎懲制度設計的好壞,決定著制度管理目標能否順利實現,意義重大。本文以軍工保密行業為背景,采用孫氏圖來分析保密獎懲制度中各個因素之間的函數關系與制度有效邊界,為涉密單位開展保密獎懲制度設計提供有效參考。
1 ?保密獎懲制度存在的問題
1.1 盲目照搬照抄,制度內容“流于形式”
現階段,涉密單位獎懲制度“照搬照抄”情況嚴重,主要表現為將上層國家標準、上級指示要求,甚至其他涉密單位的獎懲制度 “拿來主義”,直接套用,未考慮自身單位屬性和管理權限,內容高度雷同,進而導致獎懲制度“流于形式”、執行力差。比如:某單位保密獎懲制度章節中約定“對于過失泄露秘密級國家秘密4件以上的,應予立案”。此條標準是對刑法第398條規定的直接引用,內容本身并無異議,但仔細推敲,確有不妥。因為,一旦法條中描述的“過失泄露秘密級國家秘密4件以上的”的行為得到確認,那么,由此產生的“立案”這一動作的處置權則是由司法機關所有,而不在不具備執法權限的涉密單位。所以,如果仍在單位層面的獎懲制度中描述該行為,甚至說由單位給予何種處罰,顯然是不恰當的。這樣的獎懲制度因為直接套用了國家法規,卻未考慮單位自身性質,自然是停留在形式層面,無法得到貫徹執行。
1.2 “經驗主義”盛行,缺乏科學的工具和方法
在現有的獎懲制度設計領域中,“經驗主義”盛行,定性描述多、定量描述少,難以形成直觀的量化評價指標。保密獎懲制度的設計者因個人經驗、對涉密單位自身內部業務的了解存在較大的差異,效果也大相徑庭。同樣的獎懲規則,因領導重視程度的不同、單位管理要求的不同、執行獎懲力度的不同、涉密人員對保密要求的認知水平的不同都會有所差異,不存在“一本通”的制度內容。另外,僅憑直覺和經驗進行制度設計也會導致制度設計上的顧此失彼、空洞淺薄、設計抽象、可操作性差。比如:對于一個涉及外事活動較多的大型軍工涉密單位而言,其獎懲制度中描述“涉外活動未按要求制定保密方案的部門,一經發現,給予XX元額度的罰款”是合理可行的,但同樣的處罰條款出現在對于一個基本不涉及外事活動業務的小型民口配套涉密單位的保密獎懲制度中可謂是“畫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