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霞
摘要:和一般型企業相比,國有企業有其獨特的優勢,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的地位。但是隨著我國進一步深化改革,國有企業也開始轉向自負盈虧,對其經營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尤其是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中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一直未曾多加重視,使國有企業的成本管理板塊是其改革中的弱項。本文主要從國有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出發,對其優化措施進行探析。
關鍵詞:國有企業;成本管理;對策
一、國有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
(一)國有企業成本管理理念認知不全面
在國有企業以往的經營模式中,由于受到國家的支持較多,傳統的經營模式較為散漫,所以當政府的“一把手”從國有企業背后離開后,傳統的經營模式不能使國有企業適應現在乃至以后的市場經濟。但是,按照目前國有企業經營的現狀來說,其大部分管理層的管理理念多受到傳統經營思想的影響,套用原有的模式,注重短期利益而缺乏長期規劃,使企業容易出現經營風險。而且,因為對長期規劃的忽視,大部分國有企業對風險的解決辦法多是拍賣、兼并等手段,過于重視和追求通過國家手段扶持自身,未曾真正把重點抓向自身內部的建設,未曾認識到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利潤的擴大化不僅是依靠企業產品的銷售,還有對企業成本的管控。在以往的經營中,由于我國的經濟速度一直處于較為高速的水平,在這層表象下,國有企業忽視了自身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而這個思想一直延續到現在也未曾中斷過。國有企業在成本管理中的首要問題就是其思想認識不足,沒有對成本管理的理念進行全方位的認知。
(二)成本管理體系不健全
在國有企業的成本管理體系中帶有濃濃的計劃經濟風格,對于成本的管控主要還是以固定、簡單的成本減低為主。多偏重于生產過程,忽視前期供應和后期銷售過程中的成本管控,缺乏從動態的角度進行成本管理的板塊,無法對企業中的資源進一步優化配置,企業的利潤還有進一步擴大的空間。同時,國有企業在現有的成本管理體系中也缺乏完善的監督評價機制,對于企業進行的各項活動、采取的各項措施無法通過嚴謹的手段進行監督,也無法對其行動的有效性進行評價,使國有企業在成本管理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除此之外,在成本管理體系中也缺乏完善的信息化工程,國有企業在信息的整合、收集中缺少快速、精準的手段,使國有企業的成本管理在實際的運用中也缺乏及時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成本管理發揮其應有的效果。
(三)企業短期行為嚴重
一方面由于國有企業在成本管理制度設立的不健全,另一方面也由于其他內部體制建設的不完善,使企業在對管理人員行為的控制上缺少一定的約束制度,尤其是對企業的高層領導,其在職期間的決策、活動多帶有很強的主觀意向。從國有企業的領導者選擇方式來說,其領導層存在一定的流動性,從而使其在職期間多考慮這期間的表面業績,為了更好的上升,容易做出犧牲企業長期發展潛力的決定,這樣使企業在短期來看經營較為不錯,但是長期的發展受到抑制,留給下一任領導一個“爛攤子”。當企業的改變較為困難時,通過短期的優異業績使自己履歷優秀的行為將在企業的發展中蔓延下去,甚至在“問題雪球”滾到一定程度后,領導者為了指標等選擇偽造財務數據,進一步使國有企業的財務數據喪失真實性,難以為國有企業的長期發展提供數據支撐,導致國有企業在長期發展中存在諸多問題,難以更好地發展。
(四)績效評價體系缺失
國有企業也缺乏相應的內部績效評價體系,對于內部出現的問題無法及時進行關鍵因素排查,使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效率不高,同時對成本管理的工作人員也缺少相應的績效評價,難以對其工作效率有客觀的認知。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幾乎每個環節都需要人員進行管理,使在整個過程中人為因素也對其最后的結果造成嚴重的影響,在績效評價上的缺失使國有企業管理層對其認知不足,企業進行表彰或者崗位調動工作中缺乏合理的參考依據,不利于員工的積極性培養,容易在企業內部形成“干活努力不努力都沒有什么用”等不良的風氣,進一步惡化企業的經營。
二、國有企業成本管理的改善措施
(一)全面開展成本管理思想認識
在國有企業健全成本管理制度的過程中,首要的出發點是解決企業上下對成本管理的認知,只有讓全體員工包括管理層對成本管理的理念有了全方位、深入的理解,才能更好地開展下一步的活動。在國有企業進行現代成本管理思想概念樹立時,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參考。首先,第一個方面從國家的角度出發,基于國家的地位,國家可以制定相關的制度或者法令促使企業按照計劃行動,對內部體制的建設提出要求,從而增強企業對現代成本管理理念的認識。其次,國有企業內部要從自身的發展出發,摒除以往重功利的形式,樹立經營理念,從而積極主動的提高自身思想。最后,國有企業還需要重視全體人員的思想提高,培養其在成本管控方面的意識,構建一個良好的企業內部環境,便于成本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二)完善成本管理體系
1.健全成本控制制度
對于企業合理的成本管控要求國有企業在內部建設一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通過制度明確企業內部各環節成本管控的細節以及各部門、各員工的職責。在國有企業建立制度的過程中,在事前和事后兩個階段的成本管理制度需要重點關注,這里是以往成本管控的薄弱區,在修正過程中工作量較大。同時成本的管理需要覆蓋到企業所有生產經營環節,涉及到企業的各個部門,囊括信息成本、服務成本、技術成本等各類成本。同時建立相應的監管機制,時刻對企業的成本控制制度進行分析,判斷其是否可以滿足國有企業發展的需求。除此之外,國有企業需要在自身內部設置相對獨立的成本管控部門,專門對企業內部各環節中的成本進行管理,并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現狀和未來發展的方向對企業的成本控制方式進行探究,其中,企業還可以咨詢相關的服務機構,對企業的活動計劃提供建議,比如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主要的業務就是為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提供政策規劃咨詢、咨詢評估、工程管理、投資策劃、管理咨詢等服務。
2.不斷更新企業成本管理模式
時代在不斷進步,企業的經營也越來越復雜,傳統的比如責任成本法等對成本進行管控的方法不能完全滿足企業自身潛在的成本管理需求。在目前信息技術發展快速的社會中,企業的產品結構復雜化,需要對以往的成本管理方式進行更新和創新。比如作業成本法由于其對需要進行成本管控的對象及其所涉及到的環節都進行動態追蹤,對成本信息的了解更加準確,使其脫穎而出,受到企業的歡迎。當然在這之中并非是完全摒棄以往的傳統模式,傳統模式和新式模式的結合也會產生更好的化學反應。但是新式模式的運用是必須的,可以大大提高國有企業進行成本管理的效果。
(三)加強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建設
在制度的建設完成后,國有企業還需要重視對企業內部人員的管理,可以建立一個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一方面能夠對企業成本管控中的風險進行評價,從中分析出主要的影響因素,快速篩選出最科學合理的解決途徑。另一方面,企業需要對員工的工作能力做出評估和管控,通過績效評估可以讓管理層掌握員工的工作效率,及時發現員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其做出指導。并將員工的工作效率作為崗位上升的依據,將職責劃分到具體個人,使員工感受到績效的壓力,推動員工完善自身的能力和提高工作中的責任心。
三、結束語
面對目前市場環境不斷復雜以及政策不斷深入改革的情況,國有企業進行成本管理是其穩健發展的基礎。而由于以往的經營模式,不可否認國有企業在這個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還需要加強對其的重視,并且企業要結合自身的現狀構建適合自身的成本管理模式,促進企業長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少君.國有企業成本控制的困境及對策[J].中國經貿,2016 (4):277-278.
[2]姚凱麗,盧芳.國有企業成本管理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 (7):53-56.
[3]王溪.國有企業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