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祎
摘 要:2019年意大利正式簽署協議,成為七國集團中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作為老牌的資本主義工業化國家,意大利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比較成熟,但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及趨勢變化,以及此次加入一帶一路的新契機,意大利的勞動關系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對我國也有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一帶一路;意大利;勞動關系
2019年意大利正式簽署協議,成為七國集團中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作為老牌的資本主義工業化國家,意大利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比較成熟,立法完備,三方主體格局穩定,勞動關系清晰,集體談判規范,但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及趨勢變化,以及此次加入一帶一路的新契機,意大利的勞動關系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對于中國的勞動關系形成與發展都有良好的借鑒意義。
一、意大利勞動關系的法律框架
19世紀,意大利的勞動法作為獨立的法律體系而產生,意大利與其他國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沒有制定專門的《勞動法》,其勞動關系受到《歐盟法》、《憲法》、《民法典》各項法律法規及各級工會組織與各級雇主協會所簽訂的集體勞動合同的約束。
1.歐盟法
歐盟法指以建立歐盟、規制歐盟各國的國際條約為核心而建立起來的,包括歐盟自己為實施條約而制定的各項條例、指令、決定和判例以及歐盟各國的相關國內法。根據歐盟條約的規定,歐盟具有在歐盟各國進行立法的權力。歐盟法是一個動態的法律體系,即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發展而不斷演變,其趨勢是由國際法向國內法演變。意大利作為歐盟成員國,歐盟法成為其勞工領域中最重要的法律規范。
2.意大利《憲法》
1948年意大利《憲法》確定了意大利是以勞動為基礎的民主共和國。《憲法》中對“勞動占據基本地位”有明確規定:公民享有勞動權。《憲法》明確保障了勞動者的相關權利:如男女同工同酬,勞動者有“按其勞動的質與量的比例獲得報酬”的權利等等。多項條款涉及勞工政策,明確了勞動者有組織工會的自由,有罷工權利,但也同時強調了“應在調整此項權利的法律范圍內行使”。
3.意大利《民法典》
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是大陸法系國家唯一獨立設置勞動編的民法典。[1]勞動編在勞務活動的規范中,從“一對一”的“雇主對雇員”的關系拓展到“一對多”的“雇主對員工”的關系,跳出了純粹個體間的交換關系,將與企業運轉無關的從屬性勞動和自然人的自治性勞動都納入其中。勞動編在地位、體系、內容上的特色根植于20世紀中期的社會和思想基礎,隨著時代的發展,正在經歷后續的修改與爭論。
4.普通立法
法令法即由政府制定法令,議會在60天內予以批準。由于外界危機的壓力和執政聯盟本身的弱點,在勞工事務方面,意大利政府經常使用法令法。作為應急手段而出臺的法令法,往往是政府與工會、雇主之間非正式的討價還價的妥協產物。1997年以來,地方政府在職業安全與健康,產業糾紛解決等領域的勞動立法的作用更加明顯,權力大大增加。2015年前任政府頒布《就業法》對勞動關系做出了相應的規定和調整。2018年新政府上臺,頒布的《尊嚴法》對《就業法》進行了比較大的修改。
5.集體談判協議
集體談判協議是指由雇主組織與工會簽訂的協議,已經成為規制個體和集體勞資關系的規則的最廣泛、最重要、最直接的來源。近年來,由于經濟形式困難,高通貨膨脹率和高失業率的壓力,導致立法機關有時采取設置最高標準的規范指導,由社會各方協商執行,特別表現在限制工資增長方面。為了維護公共秩序,許多保護工人的勞動法律法規,也被刑法認可。
二、意大利勞動關系領域三方主體
公共機構、雇主組織和工會在管理雇傭關系、工作條件和勞動關系結構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在歐洲、國家、部門、區域(省或地方)和企業各級的多層次治理體系中三方都處于關鍵地位。
1.政府公共機構
政府是勞動關系中,最重要的一方。因為它是唯一能夠通過立法改變勞動關系制度的規則的實體。[2]意大利政府行政機關涉及勞工事務的相關部門有勞動和社會政策部、經濟發展部、國家經濟和勞工委員會等。2016年新組建國家積極勞動力市場政策局(簡稱ANPAL),負責協調勞工政策服務網絡;監測和評估;定義就業服務服務的服務標準;定義分析方法;管理職業教育和提供培訓網絡。
2.雇主組織
雇主組織是西方國家雇主維護自身利益、協調勞資關系的重要組織,在社會各利益集團中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意大利的雇主組織具有法人資格,獨立于各雇主之外的主體,由雇主自愿加入和退出,依靠為雇主服務取得服務性收入,并實行獨立核算,旨在代表和維護雇主利益,推進行業標準規范化,參與社會和勞動立法,并努力調整雇主與雇員以及雇主與工會之間關系,建立協調的勞資關系、促進社會合作。意大利工業家聯合會是意大利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商會組織,成立于1910年,在意大利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工會
意大利工會組織地位重要,可以代表所有會員對外磋商,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勞動合同。同時,工會可以與國家、地區、省或者企業等各個層面簽署集體勞動合同,以此來規范某一地區、某一行業的勞動關系,從而保護勞動者的利益。由于工會擁有巨大權力,幾乎所有工人都在各大工會注冊,在必要的時候尋求工會的幫助。意大利全國總工會(CGIL)、意大利自由工會聯盟(CISL)和意大利工人聯合會(UIL),這三大工會聯合會始終在意大利社會中保持著穩定的代表性,始終與該國工資勞動者保持密切的聯系,工會的入會率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在舉行全國性罷工和示威行動中具有強大的動員力量。到目前為止,三大工會的代表性一直得到各雇主組織和政府的承認。
三、意大利勞動關系的形成
1.意大利雇傭程序
意大利最低工作年齡為16歲,要求至少完成10年義務教育的年限。特別規定可以為15歲的未成年人提供職業資格培訓學徒的安排。法定退休年齡呈現推遲的趨勢,自2019年起,意大利人的法定退休年齡將延遲至67歲,到2050年退休年齡或將被進一步延至70歲。
在意大利,在雇傭前(規定不遲于雇傭前一天),雇主必須向總部所在地區的就業中心提交備案。勞動和社會政策部、國家社會福利機構(INPS)和工傷保險研究所(INAIL)等機構都有權對該備案進行檢查。[3]
意大利常見的雇傭合同類型有固定期限合同、無固定期限合同、員工派遣合同等。伴隨著用工形式多樣化的趨勢還出現了隨叫隨到勞動合同、輔助性勞動合同、學徒工勞動合同、兼職工作合同、項目工作合同、實習合同等等形式。[4]1962年,意大利立法將無固定期限合同設定為標準就業合同,并嚴格限定了固定期限合同的適用范圍。
2.雇傭合同終止
無論是員工自發辭職還是被雇主解雇的情況下,都需要提前給予對方解雇通知。依據雇員的等級和職務高低而不同,提前的期限也有所不同。解雇補償金一般基于雇員的工資,勞動關系存續時間的長短和正常情況下的福利水平確認。
集體解雇指發生在一個多于15人公司,并在120天內解雇至少5個雇員的情況。集體解雇常常由于雇主營業范圍改變或減少甚至破產。集體解雇需要工會的參與,公司還必須為每個員工支付1到9個月不等的工資并向社會保險部門繳納相關費用。
同我國《勞動法》基本規定相同,在雇員遭受工傷事故或職業病傷害,孕期、產期、哺乳期的女性雇員,不能被解雇。除此以外,意大利還特殊保護新婚的女性雇員,在她從婚禮公布之日起至儀式結束后一年之內不得解雇。
四、意大利特色的國家集體談判
1.集體談判的層次
集體談判是指工會和雇主之間為確定工作條件和雇傭條件,包括與工資和工作時間有關的問題,以及為規范雇主和工人之間的關系而進行的所有談判。[5]大部分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集體談判分為三個層次:全國級、產業或行業級、企業級,而意大利的集體談判分為兩個層次:國家層次的集體談判,指不同行業的或某一經濟部門適用于整個國家該部門的所有員工的集體談判,最終達成NCBA。在國家層次上,NCBA規范了勞動合同的主要條款,例如關于最低工資、工作時間、工作分類和工作條件等。NCBA對雇主和雇員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相當詳細的規定,該協議只剩下一些具體事項需要通過個別談判和協議來解決。
除NCBA以外的集體談判,都歸類于分散的集體談判,包括地區或省級、產業或行業級、企業級別的集體談判等等。這類集體談判一般負責規范工作的某些特定方面的具體事項,如激勵薪酬計劃、績效獎金、勞動標準和特殊類型的賠償等等。
2.集體談判范圍
NCBA的覆蓋范圍可以是跨部門的、部門內的或一個與多個部門內的特定職業相關的,這取決于社會伙伴所采用的談判水平。已經采用了企業層級集體談判協議的公司可以自行整合、減損或替換NCBA規定的條款。分散的集體協議只能高于NCBA規定的最低標準,不能隨便更改低于該標準。
3.集體談判時效
NCBA一般每兩年更新一次,其他方面的集體協議每四年更新一次。分散的集體協議具有可變期限,具體期限由社會伙伴確定,但是涉及勞動標準和工資有關的協議除外,這些協議必須每年更新。集體協議可以規定退出條款,不想適用雇主協會簽署的集體協議的雇主應退出相關雇主協會。一般而言,已經到期集體的協議,在新的集體協議簽署之前,往往仍然適用。如果集體協議未按時續簽,NCBA將在法律方面和薪酬方面有效三年,繼續要求企業履行協議內容。當部門社會伙伴未能就合同續簽達成一致意見時,部門集體協議還可以確定跨部門社會伙伴的參與。
綜上所述,意大利勞動關系法律健全,三方主體格局清晰,勞動關系明確,集體談判規范,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成熟完善。自馬可·波羅時代以來,中意兩國就通過絲綢之路建立并發展起長期友好的商業關系,伴隨著意大利加入“一帶一路”,中國可以從意大利借鑒學習,從而完善我國的勞動關系。
注釋:
[1]粟瑜、王全興.《意大利民法典》勞動編及其啟示[J].法學,2015(10):114-128
[2]楊體仁、李麗林.市場經濟國家勞動關系——理論 制度 政策.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0年9月227
[3]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駐意大利代表處《2016中資企業在意大利經營指南》http://aaa.ccpit.org/Category7/Asset/2017/Apr/06/onlineeditimages/file71491471964718.pdf
[4]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駐意大利經商參贊處http://it.mofcom.gov.cn/article/tzzhch/201409/20140900733112.shtml
[5]國際勞工組織公約第154號公約https://www.ilo.org/dyn/normlex/en/f?p=NORMLEXPUB:12100:NO:12100:P12100_ILO_CODE:C154:NO
參考文獻:
[1]意T.特雷烏、劉藝工/劉吉明(譯).意大利勞動法與勞資關系.商務印書館,2012年
[2]周蒞淼.意大利勞工政策和工會作用及其對中資企業的影響[J].國際經濟合作,2018(07):56-58
[3]孫彥紅.“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中意合作:機遇、優勢與前景展望[J].當代世界,2019(04):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