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傳洲

“數學來源于生活,終歸要應用于生活”。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應怎樣把學習數學與生活結合起來,培養學習數學的自信呢?
一、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于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生活實際,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身邊素材,以多種多樣形式展現在學生的眼前。例如,在平均數認識的學習時,可設計這樣一個情境:在一次數學計算比賽中,第一小組8人總成績是704分,第二小組10人總成績是870分。我現在宣布:這次比賽第二小組獲勝。話音剛落,第二小組的學生馬上就歡呼了起來。第一小組的學生有的就說:“老師,因為第二小組人數比我們多,所以總分就要比我們多了。您這樣算不公平!”我趕緊問:“是嗎,你認為怎樣算就公平呢?”在交流中,逐步引出了平均數。讓孩子們在積極的學習當中,激發興趣。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常常用數學,如我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和計算”時,課前讓學生把自己的玩具或些學習用品帶來,再準備一些教學用的紙幣,把教室模擬成一個超市,讓學生輪流做售貨員和顧客,再現學生生活中的情景,現在需要購物,怎樣付錢?讓學生獨立參與思考,激發探究的欲望,創設情境:張紅去買一支圓珠筆(每支5角),他準備了5個1角的硬幣、一張5角錢、2張2角錢。她會怎樣付錢?學生拿出代表不同面額的錢紛紛擺了起來,擺了一種又一種,個個臉上洋溢著笑容,大多數人都擺了這樣幾種情況:一張5角;2張2角,1角硬幣1個;2角1張,3個1角硬幣;5個1角硬幣。小蘭只有一張10元紙幣的,她若購買8元的小熊,售貨員應怎么辦?整節課學生興趣極濃,專注之致,發言積極,表現欲強。切身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結合生活實際,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多講一些生活中與數學關系密切的實例,使學生認識到日常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認識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這樣,他們才會有自主學習的動力,有了自主學習的興趣,才會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1.用好生活的現象
如我在教學認識方向這一課中,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你們已經認識了哪些方向?學生回答:“我認識了東西南北?!蔽医又终f:“今天懶羊羊要到喜羊羊家作客,如果它在路上迷失了方向,你怎樣幫他?”生:中午可以根據人的影子,影子在北邊;還可以看樹葉,樹葉密的一面是南面;晚上可以看北極星。我又問:如果懶羊羊要是坐到了我們的教室,你能告訴她,現在你們面朝什么方向?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說說你們這一組在懶羊羊的哪面?學生回答:我們組在懶羊羊的東面,我們組在懶羊羊的東北面等等。這一課將懶羊羊引入課堂,從說說每組學生與波比的位置關系出發,讓學生來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整個方向的認識都表現為學生的自主探索習得,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有序思考的意識,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又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自信心。
2.給予一定的生活空間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給學生提供一定在生活空間。如“軸對稱圖形”教學時,我準備了多種生活的實物或圖片,放手讓學認識、了解、歸納、總結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新課一開始,我先出示燈籠、蜻蜓、蝴蝶、樹葉、雪花、愛心、圓形、長方形等物體的圖片。學生看看這個,看看那個,感性認識這些事物,然后讓他們沿著一條直線對折,觀察直線兩邊會出現什么情形。學生拿到這些美麗的圖片,興趣盎然,都紛紛活動開了,有的這樣對折,有的那樣折疊,不經意中找到了一條符合要求的直線。細心一觀察,對稱圖形的特點一下子就出現在他們的腦海中,感性認識變成了理性認識。緊接著,我要求同學們每人說一種生活中的對稱圖形,沒有經過討論,小手一只只都舉起來了,從他們自信的眼神中,發現他們學得快樂,無形之中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三、解決生活問題,提高應用數學水平
學習數學知識,可以更好地服務于生活。在讓數學服務生活的同時,可以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所學的知識,有意識地布置一些與生活有聯系的題目進行課后拓展延伸。利用一些鮮活的生活例子展示數學知識應用;不僅生動真實,而且費時不多,很容易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如:今年五一,小華 一家3人上午打出租車去公園游玩,在坐上出租車后,小華看到車上有一張出租車計費標準:
下車后,爸爸付給駛機12元錢。下午回家時打出租又走奶奶家繞了一下,到家后,爸爸告訴小華,下回來共行了10千米。你能幫小華算一算1、家到公園一共有多少千米?回來時共付多少元打費?生活中的信息很多,如果有效地選擇數學信息,能正確應用數量關系,就能解決生活的很多問題,培養了學生觀察、收集、整理信息的習慣,又提高了分析能力。再如我在教學完長方形面積計算后,讓學生回家測量并計算客廳的面積,第二天課上匯報時,不少同學不但算出了客廳的面積,而且拿出了自家客廳的示意圖。有一個同學因為客廳不是一個規則的長方形沒法計算面積,大家在課堂上積極討論,獻計獻策,最終通過分割成兩個長方形來計算組合圖形面積,幫助他算出了客廳的面積,通過這道課后延伸題目的探討,學生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生活中數學知識呈現出來,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生活情景來探索,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感知學習數學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