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霞
摘 要:紀念館文物是歷史的重要遺產之一,對于銘記歷史、宣揚革命精神具有重要價值與關鍵意義。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紅色旅游事業蒸蒸日上,這種形勢在促進紀念館文物開發管理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困擾著文物的保護工作;此外,紀念館本身在文物陳列與保護方面也頻頻出現疏忽與漏洞。因此,對于革命歷史紀念館來說,一定要有充分的責任意識,在積極開展紀念館文物保護工作的同時,還要著手鉆研文物的開發管理工作,以求二者能夠協調共行,進而使革命歷史紀念館與革命文物的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本文擬以兩當兵變紀念館為例,對紀念館文物保護與開發管理方法進行簡要探究,以期能對相關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啟發。
關鍵詞:兩當兵變紀念館;紀念館文物;文物保護;開發管理
一、兩當兵變紀念館簡介
兩當兵變紀念館自免費對外開放以來,按照國家AAAA級景區建設標準,完成一線六點紅色旅游景區規范化建設,景區內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社科普及設施、陳展及游客服務設施、服務質量等全面優化提升,曾先后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國家AAAA紅色旅游景區。兩當縣圍繞兩當兵變及紅軍長征時期在兩當的抗爭歷史,開展了一系列教育實踐活動,全縣上至廣大干部職工,下至中小學生經常組織、參觀、學習,通過瞻仰革命烈士遺物、感受革命先輩情懷,來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同時,紅色旅游成為兩當縣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二、紀念館文物保護現狀淺析
兩當兵變紀念館為宣揚紅色革命精神以及兩當縣的經濟發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其文物的保護方面卻逐漸暴露出一些缺陷,其中既包括由于自身管理工作不充分而造成的,也包括紅色旅游業發展而導致的,以下我們將對這兩種情況進行簡要的探析。
首先,紀念館文物在陳列與保護管理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年代的影響,很容易出現自身的細微“蛻變”,如:陳列的字畫可能會出現掉粉的現象、各種器物可能因為長期暴露在空氣中而氧化變色……但由于這些變化過于微小,并且所需的時間周期很長,也沒有任何規律性制約,所以并不容易被察覺,長此以往就會導致文物的局部損壞,影響到文物的欣賞與紀念價值。
其次,紀念館的庫存條件與陳列展示環境也會對文物的保護造成影響,受到資金因素的制約,文物保管的庫存條件達不到預期標準,基礎設施逐漸老化,紀念館面積受限,以至于文物的保護條件難以達標,都會對文物的質量造成影響。另外,處于展廳中的文物很多時候也會因為陳列展示環境缺乏必要的保護,如:溫度、濕度等無法到達適宜的范圍等,也會影響到文物的保護與管理工作。
再次,紀念館在對文物保護與開發管理方面的科技要素投入不夠,在這個科學技術飛速騰飛的時代,一味的固守“老規矩”來進行“新管理”是行不通的,文物保護與開發管理工作一定要不斷與時俱進,充分體現科技的力量,不斷滿足館藏文物的保護需求。
最后,即是紅色旅游對館藏文物保護與管理造成的困擾,我們知道,雖然我國經濟的增速十分可觀,但國民素質的提升還有待時日,許多慕名而來的游客只是抱著“看熱鬧”的心理來進行“到此一游”式的參觀,缺乏文物保護意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對文物的保護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擾,這種情況一定要引起相當的重視。
三、兩當兵變紀念館文物保護與開發管理對策淺談
1.未雨綢繆,預防為主
紀念館中陳列的文物其實也存在著自然而緩慢的衰老過程,但文物與我們不同的一點是,它一旦患上重病就很難再實現重生,因而,我們要充分意識到文物保護中未雨綢繆、主動預防措施的重要性。具體措施表現為:紀念館管理人員要從根源上防止文物的“蛻變”趨勢,通過積極借鑒國內外紀念館、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保護經驗,根據兩當兵變紀念館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積極籌備預防控制機制,規劃具體的文物保護方案,未雨綢繆,加強對館藏文物的合理保護。
2.改善陳列環境及保存條件
文物收儲庫房及展覽陳列廳是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場所,想要使館藏文物得到合理有效的保護就必須要對這兩個場所進行重點規劃與改善。首先,在進行紀念館的階段性整修時,一定要對收儲庫房及展覽陳列廳的面積進行合理的擴建,以求最大限度地為后期館藏保留展示空間;此外,還要與時俱進,充分將現代化元素融入其中,例如:在進行防水、隔熱、降噪等基礎功能的規劃時,要首先考慮將所有的管道、線路都集中安置在收儲庫房的一側樓道周邊,以便于后期保養、整修工作的集中開展;此外,還應該重視硬件設施的配備,購置合理數量的溫度調節器、消防器械、防水設備等,為館藏文物的收置與展覽創造出最優良的條件。
3.與時俱進,積極利用高新技術
一味的墨守成規對于文物的保護工作必然是不利的,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蓬勃進行,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在紀念館文物保護中增添高新技術元素。例如:紀念館可以積極引入環境檢測技術,根據各類文物的不同性質,不同特征,分別設計不同的調節方式,具體把握每一件館藏最適宜的“生長環境”;我們還要積極利用物聯網技術,針對館內陳列的文物進行實時監控,時刻觀察館藏文物的變化與動向;另外,在文物展覽陳列柜前,使用感應功能靈敏的紅外線調光系統,使光感強度可以隨著參觀情況適時調整,給文物與游客以最舒適的體驗感受。
4.嚴明“館規”,文明游覽
紅色旅游蒸蒸日上的發展勢頭的確對革命精神的宣揚以及兩當縣的經濟發展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但許多文物保護意識薄弱的游客也確確實實的“傷害”著紀念館中的館藏文物。想要減緩這樣的行為,紀念館就必須要制定嚴明的“館規”,將處罰措施擺在明面上,在進入場館之前,要通過標識牌、廣播或相關工作人員的介紹使游客了解哪些行為是被明令禁止的,并加強監控管理與工作人員現場巡視,對一切不文明、不適宜的觀賞行為進行及時的制止與懲處,借此來達到保護文物、文明參觀的目標。此外,為防止出現不必要的爭端,紀念館一定要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工作,但也要做好兩手準備,保證有有力的安保系統,做好對文物及工作人員的安保工作。
5.全面提升館內文物展示水平,實現展覽形式多元化發展
對于紀念館的開發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文物展示水平。革命歷史紀念館的文物展示是以滿足群眾文化需求、弘揚革命精神為主要目標的,單一的展品與展出方式必然會導致大眾的審美疲勞,因而改革展覽配置與形式就顯得十分的必要。首先,我們要積極借鑒國內外優秀紀念館、博物館的管理經驗,實現文物展示以景觀、模型、視頻、音頻等多元化形式合理配置,充分滿足群眾的各個感官需求;同時還要積極引進先進技術,通過光、電、聲波等途徑,對館藏文物的展示形式進行全方位的改造,改變現階段展覽內容與形式單一、展覽技術落后的局面,使文物展示真正實現立體化、多層次的呈現,也使游客在觀展過程中感受現代科技,實現觀賞性、藝術性的高度結合,全面提升觀展體驗。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兩當兵變紀念館文物保護與開發管理是一項長期、繁雜的工程,想要最終達成目標,需要紀念館全體工作人員意識到自身所肩負的重大責任,而去做好文物保護的每一步工作:對文物狀況進行實時觀測、主動協調紅色旅游與文物保護間的關系……通過這一系列的努力來不斷完善這項大工程,保障革命文物價值的充分發揮,進一步促進文物教育作用的發揚,促使紀念館各項工作在有序中進行。
參考文獻:
[1]張蓉.自強不息破繭成蝶——談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文物工作[J].中國紀念館研究,2017(2):123-126
[2]吳輝.革命歷史紀念館文物保護與開發管理淺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6):78-80
[3]唐倩鳳.試論紀念館文物陳列保管中的保護意識[J].辦公室業務,2018(12):51
[4]李瑩.淺談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第二期紡織品文物保護修復[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23):98-99
[5]郭程.淺析人物紀念館藏品價值的挖掘與實現——以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為例[J].世紀橋,2018(2):85-87
[6]張艷華.阜新市萬人坑紀念館道路工程設計方案[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18(4):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