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啟遠
(廈門市坂頭國有防護林場,福建 廈門 361024)
廈門坂頭國有防護林場現有生態公益林面積2900 hm2,占林地面積60.6%。全場生態公益林中馬尾松面積1949 hm2,占生態公益林面積的79.8%[1],生態林主要是以馬尾松為主的針葉林,樹種單一,生態功能較差,林分生產力低下,林業病蟲害馬尾松毛蟲和松材線蟲病時有發生,需要調整樹種結構,才能提高林分質量和防護效果。坂頭國有防護林場2008年對埔頭工區部分生態林中的馬尾松純林進行間伐套種楓香調整林分結構,把馬尾松純林改造成馬尾松楓香異齡復層針闊混交林[2],楓香每年落葉,對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土保持有重要作用,通過對楓香不同苗木類型造林的馬尾松楓香針闊混交林和馬尾松純林的生長情況及土壤進行調查分析,選擇出合理的栽培模式[3],為今后林分改造提供指導。
試驗地位于廈門坂頭國有防護林場埔頭工區埔頭山場,東經118°04′20″~118°04′45″,北緯24°40′10″~24°40′40″,坡向東南,坡位為短坡中下部,海拔90~150 m,坡度22°左右。土壤為砂質土,土層深厚,有風化巖石碎屑,立地質量等級為Ⅲ類。屬于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22 ℃,極端最高氣溫36 ℃,極端最低氣溫1 ℃,年平均日照時數2030 h左右,全年無霜,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主要集中在4~8月,年均相對濕度80%左右。2008年在馬尾松間伐林下種植楓香,株行距3 m×3 m,馬尾松林為28年生,面積4.6 hm2,間伐后平均樹高12.6 m、胸徑15.7cm,每hm2615株,郁閉度0.4。
2007年9月在試驗地對27年生馬尾松采用下層疏伐法,伐去株數25%馬尾松,運出木材。楓香種植采用隨機區組設計,設3個處理4個重復,分別為馬尾松林下種植楓香1年生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每個試驗處理標準地面積900 m2[4],共設12個標準地。
2008年1月在間伐林地按3 m帶距帶狀清理1 m寬,帶內全面鋤凈雜灌、雜草,并按株距3 m,挖明穴60 cm×40 cm×40 cm,施基肥(施干雞鴨糞)3 kg/穴,然后回表土,于2008年2月在每個標準地按設計要求分別種植100株楓香1年生高度1m裸根苗、1年生高度0.6 m容器苗、2年生高度1.5 m容器苗不同規格類型的苗木,并在第2年春對死亡苗木全部用1年生容器苗及時進行補植,種植后2008年、2009年全面劈草穴鋤和施復合肥各1次,施肥量分別為0.1 kg/穴和0.2 kg/穴,2010年全面劈草穴鋤1次[5]。
2018年12月各標準地全面調查林木的樹高、胸徑、冠幅和株數,計算單位面積蓄積量,單株材積按福建省林木二元材積公式計算:楓香V=0.00005276D1.882161×H1.009317,馬尾松V=0.00006234D1.855150×H0.956825[6]。
1年生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在同一地塊造林11年的造林保存率調查結果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2年生容器苗造林保存率最高,達91.75%,平均保存率為2年生容器苗>1年生容器苗>1年生裸根苗。為研究不同類型苗木對造林保存率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顯著,經方差分析[7]見表2,F=6.74*>F0.05(2,6)=5.14,說明不同類型苗木對造林保存率的影響已達極顯著水平。

表1 楓香不同類型苗木造林11年的林木保存率調查

表2 楓香不同類型苗木造林11年的林木保存率差異的方差分析
進一步進行q檢驗[8](表3),結果為:2年生容器苗與1年生裸根苗的造林保存率差異極顯著,說明2年生容器苗的造林保存率顯著大于裸根苗;而2年生容器苗與1年生容器苗、1年生容器苗與裸根苗差異不顯著。2年生容器苗在移植時苗木根系發達,根系恢復生長快,因此造林保存率高。
表3楓香不同類型苗木造林11年的林木保存率
差異的q檢驗結果

苗木規格平均保存率xi -x3xi -x22年生容器苗91.75%5.75**3.251年生容器苗88.5%2.51年生裸根苗86%
注:D0.05=3.46,D0.01=5.24
1年生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造林11年的楓香和馬尾松樹高調查結果見表4,從表4可以看出2年生容器苗造林的楓香樹高最大達9.7 m>1年生容器苗>1年生裸根苗,經方差分析(表5),FH=7.33*>F0.05=5.14,說明不同類型苗木造林對樹高生長的影響差異顯著。可能是因為2年生容器苗的根系發達、頂芽保留完好,恢復生長快,而1年生容器苗和裸根苗的根系不夠發達,裸根苗的根系有損傷,恢復生長慢。造林地的馬尾松樹高是對照地馬尾松的1.03倍,未達到差異顯著水平。

表4 楓香不同類型苗木造林11年的樹高生長調查
1年生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造林11年的楓香和馬尾松胸徑調查結果見表6,從表6可以看出2年生容器苗造林的胸徑最大達8.48 cm>1年生容器苗>1年生裸根苗,經方差分析(表7),FD=6.78>F0.05=5.14,說明不同類型苗木造林對楓香胸徑生長的影響差異顯著。主要是因為容器苗恢復生長快,裸根苗由于根系受到損傷,需要恢復生長,因而胸徑相對較小。造林地的馬尾松胸徑是對照地的1.02倍,未達到差異顯著水平。

表6 楓香不同類型苗木造林11年的胸徑生長比較

表7 楓香不同類型苗木造林11年的胸徑差異的方差分析
1年生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造林11年的楓香單位面積蓄積量生長調查結果(表8),從表8可以看出2年生容器苗造林的單位面積蓄積量最大達29.75 m3/hm2,是1年生裸根苗造林單位面積蓄積量的1.3倍,經方差分析,FV=8.19*>F0.05=5.14,說明不同規格苗木造林對單位面積蓄積量生長的影響差異顯著。主要是因為2年生容器苗根系發達恢復生長快,裸根苗由于根系受到損傷,需要恢復生長,因而生長較慢。造林地的馬尾松單位面積蓄積量比對照地的提高6.5%,說明套種楓香促進馬尾松的生長。

表8 楓香不同類型苗木造林11年的單位面積蓄積量生長比較
(1)年生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種不同類型楓香苗木造林11年的保存率差異達顯著水平,以2年生容器苗造林的保存率最高,達91.75%,平均保存率為2年生容器苗>1年生容器苗>1年生裸根苗。
(2)年生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種不同類型楓香苗木造林11年的樹高和胸徑生長差異均達顯著水平,以2年生容器苗造林的樹高和胸徑最大,分別達9.7 m和8.48 cm,可能是因為2年生容器苗的根系發達、頂芽保留完好,恢復生長快,而1年生容器苗和裸根苗的根系不夠發達,裸根苗的根系有損傷,恢復生長慢。
(3)年生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造林11年的楓香單位面積蓄積量生長差異達顯著水平,以2年生容器苗造林的單位面積蓄積量最大達29.75 m3/hm2,是1年生裸根苗造林單位面積蓄積量的1.3倍。造林地的馬尾松單位面積蓄積量比對照地提高6.5%,說明套種楓香能促進馬尾松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