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楷澤
(漳州市華安縣林業局沙建林業站,福建 漳州 363800)
近年來,隨著大面積桉樹的種植,桉樹純林模式病蟲害種類呈上升趨勢,如何用最佳的方式預防蟲害,逐漸引起經營者的極大關注。近年來有關人工林套種經營模式成為林業研究熱點,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多數研究主要集中在經濟作物、綠肥、中草藥等方面[1]。桉樹和杉木是福建省常見的兩種人工速生林,目前為止,關于二者混交預防蟲害的研究鮮有報道,本文以桉樹杉木混交林作為試驗觀察主體,開展試驗研究,對桉樹混交杉木與桉樹純林的油桐尺蠖蟲口密度進行比較分析,探討其降低油桐尺蠖蟲害的可行性,為桉樹人工林經營提供科學依據。
杉木(Cunninghamialancrolata)又稱刺杉、杉樹等,是裸子植物,為杉科杉木屬。杉木是中國特有的用材樹種,其樹體較高,最高可達30~40 m,由于其速生,材質輕韌、木質優良,現為林區所廣泛栽種,已成為我國建筑、家具等多個行業的主要速生用材樹種之一。
桉樹(Eucalyptus spp.)為桃金娘科桉屬植物的統稱,原產于澳大利亞和印尼的帝汶島,具有速生、豐產、耐瘠薄和用途廣等特性,現已被廣泛種植。目前桉樹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用材樹種之一,在福建省林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華安縣最常見的造林樹種之一。目前,我縣的種植總面積已達30萬畝,大多集中在該縣沙建鎮且較多為桉樹純林。
油桐尺蠖(BuasrasppressarlaGuenee),又名油桐尺蛾,屬鱗翅目尺蛾科,雜食性害蟲,以幼蟲食葉為害,1年2~4代,世代重疊嚴重,近年來其危害率和危害面均呈快速上升的趨勢。隨著本地桉樹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油桐尺蠖已成為桉樹的主要害蟲,由于其可在短期內將連片桉樹林葉片吃光,已有千畝連片危害,嚴重影響林木正常的光合作用和速生豐產效益。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華安縣沙建鎮日新村,地理坐標為北緯24°40′33″~24°43′56″,東經117°29′59″~117°34′20″,地屬低山丘陵地形,氣候具有溫和多雨、四季常青、立體分布及災害性氣候頻繁等特點。夏無酷熱,冬無嚴寒,雨量集中,干濕明顯,溫濕同季。年均氣溫21.1 ℃,極端最高氣溫40.6 ℃,極端最低氣溫-0.8 ℃,無霜期320 d,年日照時數1889.2 h,年降雨量1615 mm,年蒸發量為650 mm,年均相對濕度80%。平均海拔160~220 m,平均坡度20°,林下植被以五節芒、芒萁骨為主。
2014~2018年在沙建鎮日新村,7 班1 小班、7 班2 小班、7 班4小班(海拔160 ~ 240 m , 坡度18°~ 21°,土壤為紅壤,腐殖質厚6 mm,土層厚度100 mm,立地等級為Ⅱ類地) 立地條件基本一致,開展桉樹杉木混交林和桉樹純林受油桐尺蠖危害情況試驗, 混交林中桉樹與杉木呈星狀混交, 桉樹∶杉木=(5∶5 和6∶4) 以桉樹純林作為對照。煉山后, 林地采用塊狀方式整地, 桉樹造林挖穴規格為60 cm ×30 cm ×30 cm , 杉木造林挖穴規格為50 cm ×50 cm ×40 cm , 桉樹杉木混交林初始密度為167 株每畝 ,株行距2 m ×2 m。桉樹純林初植密度為111株每畝,株行距2 m ×3 m。5年期間前三年全鋤撫育2次,后兩年全鋤撫育1次,施肥1次,每株施碳酸氫銨拌過磷酸鈣(2∶3)0.25 kg。
根據沙建鎮油桐尺蠖幼蟲每年5月和8月出現危害高峰期的情況,調查時間為2014~2018年的5月和8月。
分別于調查期間每年5月10日和8月20日清晨進行樣地調查,桉樹杉木不同混交比例及桉樹純林各取10個樣地,每個樣地1畝,在標準地內每隔兩行取一行進行調查,用高枝剪在樣地東、南、西、北4個方向各剪取長度為50cm標準枝,并用紅漆標記調查株,每年在同一株上調查,分別統計枝條的上蟲口數量,計算公式如下:
2014~2018年,桉樹混交杉木每標準枝油桐尺蠖蟲口密度均顯著低于桉樹純林。可見桉樹套種杉木混交林,油桐尺蠖蟲口密度顯著降低,5月份桉樹純林蟲口密度是同期5桉5杉混交林的2.2倍、2.29倍、2.5倍、2.62倍、2.92倍,8月份桉樹純林蟲口密度是同期5桉5杉混交林的2.31倍、2倍、2.24倍、2.47倍、2.25倍,油桐尺蠖危害明顯減少,說明桉樹套種杉木有助于降低油桐尺蠖蟲害發生,對桉樹生長非常有利(表1)。
表1桉樹杉木混交林油桐尺蠖蟲口密度
只/50 cm標準枝

年份5月試驗地塊5桉5杉試驗地塊6桉4杉對照地塊10桉10月試驗地塊5桉5杉試驗地塊6桉4杉對照地塊10桉20141.51.63.31.6 2.23.720151.41.73.21.8 2.33.620161.4 1.63.51.7 2.33.820171.31.53.41.5 2.13.720181.21.63.51.6 2.23.6
(1)生物多樣性是表征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程度的重要指標,造林樹種的單一化,病蟲害等方面的生態問題,對桉樹人工林穩定性和可持續經營產生不利影響。純樹人工林生態系統,物種較為單一,人工混交復層林由于可以形成2層及以上的林分冠層結構,從而能充分利用太陽光能及營養空間,有利于促進林分中各層次的林木生長和保持人工林生態穩定性[2,3]。在防治桉樹油桐尺蠖的過程中,一些藥物噴劑的使用會對桉樹的生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有時噴施后,水霧立即下沉,氣溫高時容易蒸發,防治效果不理想;除此之外,噴施時蟲齡稍微偏大,也會影響藥效[4,5]。利用不同的樹種特性對于預防油桐尺蠖蟲害發生是較為經濟有效的選擇。
(2)從表1中可以看出無論是5桉5杉混交模式或者6桉4杉混交模式都能顯著降低油桐尺蠖的蟲口密度,在試驗調查過程及試驗結果表明5桉5杉混交模式的蟲口密度會略微低于6桉4杉混交模式,每年5月的調查數據略微低于8月的調查數據,且在杉木針葉部位發現較多的白色絲狀纏繞其上,由于桉樹生長速度較快于杉木,油桐尺蠖幼蟲較為活躍向桉樹上部爬行,之后吐絲下垂,借助風力飄蕩,擴散,轉向附近植株為害,因此桉樹杉木混交林中杉木的針葉容易掛絲,減弱油桐尺蠖幼蟲活動能力,十分有利于預防油桐尺蠖對桉樹蟲害的發生。
(3)為了解桉樹杉木混交林對預防油桐尺蠖危害作用情況,本次研究中選擇在立地條件相同的林地內的設置試驗地塊(不同比例桉樹杉木混交林)和對照地塊(桉樹純林),從表中計算得出,2014~2018年,桉樹杉木混交林平均油桐尺蠖蟲口密度分別為1.725、1.8、1.75、1.6、1.65,顯著低于桉樹純林的蟲口密度3.5、3.4、3.65、3.55、3.55。油桐尺蠖危害明顯減少,說明桉樹套種杉木有助于降低油桐尺蠖蟲害發生,對桉樹生長非常有利。因而認為,不同混交模式(5桉5杉與6桉4杉)油桐尺蠖蟲口密度均顯著低于桉樹純林,說明桉樹套種杉木有助于預防降低油桐尺蠖蟲害作用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