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
(遼寧省防護林建設與治沙中心,遼寧 沈陽 110036)
2007年退耕還林工程進入成果鞏固階段,完善退耕還林政策開始實施,退耕還林補助進入延長期,同時形成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規劃,建立專項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資金,意在解決退耕農戶長遠生計問題,切實鞏固退耕還林建設成果。2013年,退耕還林補助政策接續到期,退耕還林政策出現空檔期,同時受糧食直補、城鎮化建設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前一輪退耕還林成果的鞏固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有研究表明,退耕地比較收益已明顯低于耕地,退耕農戶戶均土地收益與耕地種植戶相比較,每年每戶造成農業機會損失6141.63元[1]。退耕還林政策交替期,補償到期農戶退耕地收入不足以支持農戶發展替代生計和糧食安全。促進農戶生態保護行為可持續的關鍵并非在于單純地追求降低農戶對土地的收入依賴,而應重點提高農戶土地利用或農林生產效率,發展勞動集約型土地生產[2]。在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方面,許多研究表明[3~5]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政策,加大后續產業的發展力度,是解決退耕農戶長遠生計、切實鞏固退耕成果的有效途徑。
截至2014年,遼寧省前一輪退耕還林建設113.6萬hm2,其中退耕地還林24.7萬hm2。截至2018年末,我省補助到期的退耕地面積達19.8萬hm2,占全省總退耕地還林面積的80%,2019年遼寧省將全面進入鞏固成果挑戰期。為了落實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各項政策措施,切實解決退耕農戶長遠生計問題,推動退耕還林工程健康穩步發展,本研究對遼寧省前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后續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全省調研,全面梳理,旨在推廣適合本土發展的產業模式,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提高退耕農戶收入,使退耕還林工程向著生態改善、農民增收、社會增效的方向發展。
遼寧省前一輪退耕地還林建設面積370萬畝,其中已有經濟收益面積109.87萬畝,單位平均收益1269.77元/畝;暫無經濟收益面積260.13萬畝,預期單位收益1235.8元/畝。按林種劃分,以防護林為主,單位年均收益相對較低;干果林、水果林面積相對較少,但單位年均收益較高,詳見表1。
遼寧省前一輪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面積共計1333.5萬畝,其中已有經濟收益面積172.87萬畝,單位平均收益766.42元/畝;暫無經濟收益面積1160.63萬畝,預期單位收益1985.2元/畝。按林種劃分,以防護林為主,單位年均收益相對較低;干果林、水果林面積相對較少,但單位年均收益較高,詳見表2。
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實施中,已有經濟收益面積82.95萬畝,單位平均收益1693.44元/畝;暫無經濟收益面積164.82萬畝,預期單位收益1367.23元/畝。以經濟林為主,單位年均收益較高;其次是用材林,單位年均收益相對較低;退耕還林地優化改造面積較小。養殖禽畜29.95萬頭(只),詳見表3。
遼寧省退耕還林后續產業中,培植龍頭企業67家,年產值約10.5億元。其中1~10億元產值龍頭企業4家,0.5~1億元產值龍頭企業8家。發展農家樂441家,2012年收入1.137億元。利用退耕還林成果在2012年舉辦特色農村旅游節19次,累計收入1.13億元。
林業產業既興林又富民,是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產業、朝陽產業。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的發展建設同樣秉著“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原則,蓬勃開展,迅猛推進。現對幾個典型地區的主要經驗加以總結。

表1 退耕還林工程退耕地還林后續產業發展成效調查 萬畝、元/畝

項目經濟林飲料林水果林蘋果葡萄梨桃樹杏樹李樹藍莓其他其他類經濟林桑其他面積合計2.7028.56 3.43 3.65 2.96 0.22 0.10 0.33 1.57 0.17 0.40 已有經面積1.60 14.83 2.38 2.52 1.40 0.21 0.10 0.33 0.84 0.07 0.40 濟收益單位平均收益200.00 2455.48 2913.44 2673.72 2398.21 404.16 1452.91 15000.00 1737.50 474.93 1377.93 暫無經面積1.10 13.73 1.05 1.13 1.56 0.01 0.73 0.10 濟收益預期單位收益2006061.53081828.11432642.477982.133626000 865.4396500
表2退耕還林工程退耕地還林后續產業發展成效調查萬畝、元/畝

項目合計防護林用材林速生木材林一般木材林經濟林干果林核桃板栗棗榛子山杏扁杏紅松其他面積合計1333.501011.7636.76181.700.071.350.4456.0320.401.433.666.56已有經面積172.87126.804.005.95 1.050.44 11.101.03 4.51濟收益單位平均收益766.42524.852625.001176.47 433.33900.00 200.00387.90 3000.00暫無經面積1160.63125.0032.76175.750.070.300.016.039.300.403.662.05濟收益預期單位收益1985.201173.261073.006165.661214.292170.003003555.56200.00800.002400.00407.30

項目經濟林水果林蘋果葡萄梨桃樹樹莓食用杏李子其他其他類經濟林面積合計23.560.531.590.020.010.550.020.500.05已有經面積15.890.530.970.020.010.550.02濟收益單位平均收益1828.192203.771138.001200.005000.0039.001200.00 暫無經面積7.67 0.62 0.500.05濟收益預期單位收益4816.17 2548.00 600.005000.00
表3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實施中后續產業發展成效調查
萬畝、萬袋、萬頭(只)、元/畝

項目合計新增發展用材林速生木材林一般木材林經濟林干果林核桃板栗棗枸杞榛子扁杏紅松其他水果林蘋果柑橘類葡萄已有經濟面積82.9572.23 0.058.77 10.3111.62 6.758 0.06收益單位平均收益1693.442357.142000 5001001.71 998.55469.54 50002875 20000暫無經濟面積164.8256.735.040.53.730.156.9420.63.439.0610.540.52.7收益預期單位收益1367.2322.25743.7530001069.7140004003023.21293.6924001554.114571.430002481.48

項目新增發展經濟林水果類其他類經濟林桃梨其他銀杏原退耕還林地的優化改造品種改良低效林改造豐產經營林下經濟中藥材森林蔬菜菌類養殖已有經濟收益面積 9.920.51 8.213.064.631.60.120.1128.95萬只、萬頭單位平均收益 701.6710000 1297.9330002246.22237520003272.73236暫無經面積0.16.371.890.216.1112.7111.650.70.10.11萬頭濟收益預期單位收益 2748.8210465.9650001510.341728.951236.912285.71200030003000
鐵嶺市各級政府對林業產業十分重視,在榛子產業建設過程中加強政府指導、對榛子開展產業化經營、注重科技興榛、打造品牌,目前全市榛子面積達109萬畝。建平縣大規模開展林下藥材種植,總結出了“六動”的建設辦法,一是政府強力推動、二是 龍頭企業拉動、三是大戶輻射帶動、四是科技服務促動、五是輿論宣傳發動、六是經濟效益驅動。建昌縣主要是發展優質核桃,發展態勢非常好。具體措施是加強領導、成立組織、整合資金、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制定政策、明確獎罰。鐵嶺縣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典型帶動、品牌推進,2011年全縣榛子面積達到34.5萬畝。鐵嶺縣獲得了“中國榛子第一縣”、“中國平榛原產地標識”等稱號。昌圖縣群興榛子種植專業合作社由最初的5戶發展到目前的400余戶,同時帶動了3000戶,已成為鐵嶺市AAA級示范合作社。
經驗總結為以下7個方面:一是領導重視,健全機構。鐵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榛子產業,專門成立副縣級榛子產業辦公室,同時和中國林科院一起成立了正縣級的榛子研究院。二是突出特色,規模經營。鐵嶺的榛子,建昌的核桃,西豐的鹿茸,丹東的板栗,朝陽的大棗和杏仁等。只有在凸顯區域優勢的同時,突出特色,實施規模生產、集約經營,才能提高市場競爭力。三是明確目標,制定規劃。統一各方思想、統一整合資源,統籌各方力量,合力發展,壯大林業產業。四是打造品牌,“一縣一業”。清原、本溪、鳳城、鐵嶺、建昌等10個縣(市)政府確立了板栗、紅松、榛子、優質核桃、山野菜、林中藥材等作為舉全縣之力建設的產業。五是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后續產業發展起步較晚,沒有強有力的措施,沒有財政的投入,就沒有后續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六是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充分發貨市場的資源配置作業,充分發揮林業經濟合作組織、林業產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經紀人作用,才能促進林業產業健康快速發展。七是科技支持,典型帶動。要從林產大縣變為林產強縣,就要注重科技的支撐作業,確保產品品質不斷優化升級,把產業做強。
各級政府、林業部門要加強對后續林業產業發展的領導與支持。一是加強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二是把后續產業建設納入政府考核指標體系,強化政績和任期目標考核。三是整合各項資金。除了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資金以外,水利、扶貧、農業綜合開發等資金均可以考慮整合。四是要激勵、引導合作社建設,形成全社會參與林業產業發展的格局。
要根據本地資源特點和市場優勢,突出特色,集中力量,打造品牌。規模經營,集約發展。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明確目標,制定規劃。按照區域化布局,社會化生產,規模化經營、企業化運作的理念,著力實施“一縣一業”發展戰略。只有突出特色,做大規模,才能占領市場,提高競爭力。只有培育有市場、有競爭力的產業才能做大做強林業產業。
各級政府扶持政策和資金要向重點產業傾斜,擇優扶強,促進各地方特色產業迅速成長壯大起來。
目前遼寧省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發展龍頭企業存在數量少、規模小的問題,同時關聯度不高、帶動作用不強,應趁著振興東北、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的東風,加速招商引資步伐,增加和壯大一批骨干龍頭企業。要結合自身區位、資源的優勢和特色,利用好與林業產業相關的會展、物流、林產品交易中心,發展林業產業。
積極引導組建林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是解決退耕農民分散經營闖市場的有效途徑。要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等辦法,引導建立更加規范高效的經濟合作組織。
全省特色林產品很多,但宣傳推介得不夠、影響力不夠、關注度不夠、市場占有份額不高、競爭力不強。一是要引導企業加大宣傳,二是各級政府尤其是林業部門要研究有效載體,加大推介力度。通過組織開展各種展銷活動,積極參加全國及國內各地的展銷活動,加大對全省林產品的宣傳推介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