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葭 圖:本刊資料庫
在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整體下行的大背景下,2019年春拍比去年更加“艱難”,早已成為業界的一種共識。從近十家拍賣公司的今季拍賣表現看,再次證明事實如此。但也有人表示:“現在的市場沒有春天和冬天,只有精品和普品。”
今季春拍,我們強烈感受到藏家和行家惜售的心態比往年更甚,想征集高性價比、高精尖的拍品也比往年更難,而市場買家們的眼光越來越精到,收藏的理念也越來越理性。雖然拍賣行在排兵布陣上各自有重器把關,但就市場結果看,現當代藝術有創新紀錄也有高價流拍,書畫、瓷器等傳統板塊也遭遇藏家區域分化局面……如此表現,一方面確實是當下市場的真實寫照,同時也不得不促使行業去探尋更加有力的市場“拐點”。
在老一輩藝術家精品多數沉入收藏終端后,搶先占領下一個風口成為多家拍賣行的共識。早在3月香港春拍中,香港蘇富比推出的70后、80后藝術家數量較以往大增,30-50歲藝術家共計40人,而中國藝術家占大半,有23位之多。
香港佳士得今季春拍更是為青年藝術家們策劃了全新專場——“離心力/ICONOCLAST”,專場匯集了18件生于1969-1989年的全球年輕藝術家作品。上拍的16位藝術家中也是中國青年藝術家占據多數。該專場最終以5217.75萬港元的成交總額,89%的成交率收槌,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當代藝術的未來市場潛力。其中,中國藝術家賈藹力2007年作品《瘋景》以1812.5萬港元高價拍出,刷新個人拍賣紀錄,并成為本場成交價最高的拍品。此外,本場還有2位年輕藝術家刷新了個人拍賣紀錄:分別是黃宇興和梁遠葦。前者在二級市場上尺寸最大的作品《沉浮》以225萬港元成交,刷新個人紀錄。后者的大尺幅作品《無題2013.17》以516.5萬港元成交,超此前紀錄一倍有余。
轉戰至中國內地地區拍賣市場,青年藝術家表現依然亮眼,比如劉小東、王興偉與冷軍等藝術家作品再創新高。北京保利“現當代藝術夜場”中,劉小東1996年的《電腦領袖》以4600萬元成交;中國嘉德“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夜場”中,冷軍的《世紀風景之三》,以4370萬元成交,創冷軍作品拍賣新紀錄,也成為夜場最高成交價作品。王興偉的《可憐的老漢密爾頓》以遠高于估價的2185萬元成交。
1969-1989年,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時間跨度。今年恰逢這批藝術家30-50周歲。他們的創作是目前最具市場投資潛力的作品。這個年歲的藝術家創作不僅脫離稚氣,也有穩定的個人創作風格,且處于創作精力的旺盛期,而價格又具有較大的上漲空間。如今市場處于結構的調整與藏家審美趣味的轉變期,這為青年藝術家在藝術市場的交易帶來更多可能。
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副主席暨國際總監及部門主管林家如表示:“之前大家對中國當代藝術都持觀察的態度,讓市場缺乏信心,現在是重新調整再出發的機遇。這群藝術家挑戰并批判既定概念或制度,他們打破了一貫熟悉的意識形態,迫使我們重新思考傳統標簽以外的所有可能。他們的作品反思現代社會的各種復雜議題,既展現反叛精神,也出類拔萃。其影響力將會繼續塑造未來藝壇的發展。”
與現當代藝術不同,瓷器、書畫被認為是拍賣市場的硬通貨,總成交額往往占據藝術品拍賣份額的半壁江山。但今年整體成績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疲軟態勢愈發明顯。
佳士得香港本輪春拍的總成交額僅25.5億港元,同比2018年春拍下降了18.4%。對比各專場數據,其主要問題出在近現代書畫板塊上。“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本輪僅拍了1.66億港元,而2018年春拍時這一專場拍得4.23億港元,同比下降60.8%;環比2018年秋拍“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的3.26億港元,下降了49.1%。兩件估價千萬級的傅抱石、李可染作品均未達最低估價而流拍。雖然近現代書畫表現不佳,但今年古代書畫板塊在增加了澄懷堂美術館藏品后,成交總額較2018年春秋兩季均有大幅度上漲,使書畫板塊整體未下滑太多。澄懷堂美術館呈獻的8件書畫精品全數成交,成交總額超過1.7億港元,有3件拍品以超過3000萬港元成交。

賈藹力 (1979年生) 《瘋景》 油彩 畫布成交價:1812.5萬港元來源:香港佳士得2019年春拍 “離心力” 專場

西漢 銅鎏金奔馬 高45cm;長45cm成交價:2242萬港元來源:華藝國際 (香港) 2019年春拍 “余香集——宮廷及重要藝術珍品” 專場

清雍正 御制青花釉里紅云海騰龍大天球瓶成交價:1.472億元來源:北京保利2019年春拍 “禹貢Ⅱ——雍正御器廠三希” 專場
在內地拍賣市場中,書畫板塊的疲軟主要表現在中高端拍品。比如中國嘉德的“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是藝術拍賣行業內一場必看的重頭戲。相比往年,“大觀之夜”億元拍品僅一件,千萬級超高價拍品數量也有所減少。古代之夜部分,兩件超高估價的作品遭遇流拍,這也直接影響了該專場的成績。反而一些名家舊藏大師的小尺寸精品之作有不錯表現,這一點在廣東崇正今季書畫板塊表現也得到印證。少了些令人亢奮的雞血,多了些市場波動期的驚喜,也許這正是未來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不斷地去正視市場,不斷地去彌補千萬元之上億元之前的中端市場,夯實基礎。
長期以來成交額和成交價僅次于書畫作品的瓷器雜項板塊,也不見往年的輝煌,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高價拍品的缺席和流拍。
從去年秋拍,中國嘉德推出的“堪稱拍賣史上最重要的鈞窯瓷器”——明早期鈞窯天青釉花盆以4887.5萬元摘得最貴鈞窯的桂冠后,引發了瓷器圈對“官鈞”的矚目,今季多家拍賣行也征集到了類似的鈞窯器。香港佳士得的“數字鈞”專場集合了一、三、四及五字,邦瀚斯所售弗吉尼亞·霍伯特舊藏鈞窯洗刻“二”字,北京保利也推出一件官鈞天青玫瑰紫釉“六”字鼓釘洗,一至六號鈞窯洗皆現身拍場。但佳士得“數字鈞”專場中,四件元/明鈞窯玫瑰紫釉鼓釘三足水仙盆的成交結果卻非常遺憾,僅有“四”字款以1452.5萬港元售出。而諸如紺氏洋行舊藏藥師佛坐像、拉爾森青花大尊等高價拍品也僅在估價內成交,并未太多出彩。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保利春拍古董珍玩夜場,得益于“十面靈璧山居”的助燃,創造了北京保利此專場歷史成交額的最好成績,同時1.472億元拍出的雍正御窯天球瓶也摘得了中國內地最貴陶瓷的桂冠。這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內地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也再次證明了“真、精、新”依然是收藏界金律。
內地和香港的市場反差,實際上這么多年一直明顯。縱然有天價拍品想要力挽狂瀾,但在整體縮量的影響下,書畫、古董瓷雜相較現當代板塊的市場份額仍在下跌,市場熱度也并未走高。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中美貿易戰和整體經濟低迷的外部大環境影響,進入藝術品市場的資金在緊縮,藝術投資也更為保守,買家的市場信心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藏家“捂貨”帶來的現實性考驗,高品質拍品征集愈加困難,也成為瓷器書畫市場規模收縮的重要因素。

元/ 明 鈞窯玫瑰紫釉鼓釘三足水仙盆 “四” 字款成交價:1452.5萬港元來源:香港佳士得2019年春拍 “禹火紫霞” 專場
年輕藏家在春季拍賣成為爆款話題。最大的導火線是4月1日在香港蘇富比破億的Kaws。年輕的潮流藝術成為市場的焦點,也引發了千禧一代藏家影響力的話題。
在《巴塞爾藝術展和瑞銀全球藝術市場報告2019》中,整合了對英國、德國、新加坡、中國香港和日本的高凈值藏家進行的調查結果。報告顯示絕大多數受訪收藏者的年齡在50歲及以上。然而,在新市場亞洲,2018年出現了一個非常不同的年齡結構:在新加坡,46%的藏家為千禧一代,在中國香港39%為千禧一代。千禧一代藏家在高端消費者(100萬美元以上藝術品)中所占比例略低于一半(45%),凸顯了這一人群消費能力的重要性。來自藝術市場的反饋對此更為直接。
線上銷售也隨之成為受到關注的新興收藏新模式。2018年,線上藝術品市場估計創下60億美元的新高,同比增長11%。線上交易占全球銷售額的9%,略低于全球在線零售業。根據瑞銀和ArtEconomics對5個市場的高凈值藏家進行的調查顯示,大多數人(72%)的線上成交價均未超過5萬美元。然而,一些藏家越來越愿意在線上交易中出高價。
此外,也衍生出誰在收藏藝術家的“未來”的話題。
本季拍賣中最特別的當屬華藝國際(香港)首拍中推出的“未來+:沈勤2019—2022作品預拍專場”。在該專場中,競投者參與競拍的是藝術家沈勤在未來三年的核心創作。本專場標的僅有一項——即藝術家創作于2019年至2022年間、不限件數、尺幅合計不少于300平方尺的水墨作品。在該項目中,藝術家未來的作品并非委約創作,任何人均無權干涉藝術家創作的形式與內容。此件標的最終以1770萬港元成功售出。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拍賣,此項拍賣像是一款藝術金融產品,買的是藝術家未來的漲跌性,這對于競投者的信任、好奇心、想象力與耐心也要求頗高。
華藝國際執行董事、藝術總監王野夫認為,這一創新項目將為藝術市場帶來一些正向能量以及有價值的思考:“在做了充分準備之后,我們嘗試以‘新架構者’身份,重新架構藝術家、藝術市場、藝術機構三者關系,以及尋找到對藝術本質認知一致的藝術家、對藝術品收藏認知一致的收藏家。幾十年來,關于沈勤的藝術、生活、經歷與創作等,我們對他有著十分真實的了解,所以我們才敢設想關于他未來的藝術,關于他未來的一切。”
在當今藝術市場,價格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約定俗成的“風向標”,藝術作為本體的價值似乎容易被忽視。而拍賣行業歷來注重對于藝術家現成作品價值的梳理與研究,卻鮮有關注藝術家整體創作狀態及其未面世的作品。而“未來+”項目則試圖去尋找那些獨具態度的藝術家,通過藝術家的整體狀態來預見其未來作品的價值,探尋藝術價值呈現的新方式以及藝術品拍賣行業新的可能性。換言之,這也是藝術品收藏的新玩法和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