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玉雯
摘 要:高考真題是高考“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最好體現,是備考的重要的資源。“飛鴻踏雪”有跡可循,本著高考也會有跡可循的理念,探究高考命題軌跡的路徑,供備考者一些備考啟迪。
關鍵詞:軌跡;定量拆分焦點;高考命題;政治
每一年的高考真題就是一份回答高考“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完美答案,是理論寓于實戰,抽象寓于具體的表現。而每一年的高考命題都存在一定的連續性的,通過研讀分析一連串的高考真題,可以尋找命題者的軌跡,有利于我們的備考。而作為統計學的定量研究具有客觀、準確和可檢驗的特點,拆分搜集統計是我們普遍使用的分析高考真題的手段,拆分焦點的不同,搜集看到的東西有所不同,推導也就不同。我們在繼承發展傳統的拆分視點下,探索新的拆分焦點,借助聚焦放大鏡功能,把焦點增多放大,審視的角度更多,更清晰高考命題存在的軌跡。
下面我們以2014—2018年的高考真題全國卷I文綜部分政治考核部分作為定量研究的對象,對高考題進行拆分搜集,采取分類歸納,利用整合后的統計推導命題者命題存在的一些共性東西,促使我們備考具有針對性。
一、傳統的拆分視點往往從具體考點、設問方式對考題進行分類拆分整合統計
1.政治生活知識的構成主要是主體、制度與政策,而制度與政策往往又透過主體展示,我們著重從考核主體聚焦進行追蹤來看具體考點的考核頻率,必考的主體是公民和政府,都是五年五考。其中公民都是在選擇題考,在2018年的主觀題中出現身影。政府在2014、2015年在主觀題考,2016年降溫,但也在民族、人大考點的選擇題選項中滲透,2017、2018年在主觀題中考。漸熱加溫的主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及制度,在2014年和2015年的主觀題作為政府的拓展點出現,2016年在選擇題中考,2017年在主觀題中考,2018年在主觀題中作為三主體之一綜合性考。剛蘇醒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在2018年的主觀題考,在選擇題中考核了中國共產黨對構建國際新秩序的積極作用。低頻考點是聯合國,2014年在選擇題中考了一次,五年里暫時冷藏主體是政協、民主黨派、宗教、主權國家。在政策考核上,從2015年到2018年都在著重考核的就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和平發展道路,彰顯中國的對外理念。
2.從設問方式聚焦進行追蹤。15道選擇題有10道題是通過明確的設問詞“旨在、作用、目的、有利于、意在”等考核事件的現實影響,5道主觀題,2014年直接問“意義”,2016年用“為什么”和“意義”設問,2017年用“為什么”側重“意義”,在2015年問“怎么辦”,而在2018年問“如何體現”。總的來說考核較為注重政策的現實意義。
二、我們試著從題目的結構上開拓新的拆分焦點進行聚焦,采取分類整合處理
1.我們以題目情景材料拆分視點聚焦定量來看看主題選用和文本編輯。作為政治模塊的情景材料主題之一是在題目中有2014年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2015年的《企業信息公開暫行條例》、2017年《關于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的解析》、2018年的《關于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北京倡議》。這些出自官方政治文件多是涉及民生和經濟發展的重大事件,并與課文的相關度較大。在文本編輯上直接節選官方的文件內容或者是對文件內容的整合。
2.我們以選擇題選項為拆分視點定量聚焦進行追蹤。(1)在選項中用詞出現如下的狀況:2014年“創新了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的組織體系”、2016 年“創新了社區組織管理形式”、2017年“完善農村基層群眾性組織”;2015年“保障公民的政治權利的落實”、2016年“保障民族地區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訴訟權利”、2017年“保障公民基本權利”;2015年“市場監管效能”、2018年“公共服務效能”;2016年的“行政效率”、2017年的“服務效率”、2018年的“司法行政效率”;2015年的“立法機制”、2017年的“安全機制”、2018年“治理體制機制”“司法體制”,可見高考命題中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會高頻運用。(2)對非選項的設置方式定量聚焦進行追蹤。都采用組合選項的方式,非選項中與背景情景文本多有同詞語出現,迷惑性強,如2018年選項④推動了政黨間互相尊重,求同存異的國際新秩序的形成。
3.對主觀題的答案設置拆分點定量聚焦進行追蹤。2014年考政府章節知識,但蘊含考核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是課文人大制度中的“民主集中制”的內容;2015年考核政府知識,但蘊含了人大的立法知識,人大制度中的政府與人大的關系;2016年考核的是第四單元內的知識整合,其中“能夠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中國知識的發展”與設問“為世界的和平發展增添新能量”好似沒關系,實質是對“中國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所起的積極作用”轉用了表層表述的形式;2017年考核的“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的知識內的整合;2018年考核的是中國共產黨、人民、人大、人民代表大會制,蘊含了主體與制度的有機結合的考核。五道主觀題的答案文本雖簡短,內涵卻豐富,有知識的整合,有時政詞語的引用。
“飛鴻踏雪”有跡可循,判斷各異。上述的循跡路徑是筆者的一隅之見,為備考者拋磚引玉,拓寬高考研究的視野,提高高考備考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