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雪輝 姜心言 王秀軍

[摘要] 目的 了解及分析青壯年初治肺結核患者焦慮狀況,為臨床護理提供依據。 方法 選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結核科2018年3月1日~6月30日新入院的18~45歲的初治肺結核患者96例為研究對象,并通過問卷形式,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調查其焦慮狀況并分析其原因。 結果 96例青壯年住院初治肺結核患者SAS得分與我國常模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不同住院費用支付方式患者SAS得分比較,自費患者焦慮程度高于公費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青壯年初治肺結核患者焦慮評分高于我國常模,而經常性的不良情緒可使免疫力下降,病情進一步惡化,形成惡性循環,從而延誤治療,應引起重視。
[關鍵詞] 青壯年;初治;肺結核;焦慮
[中圖分類號] R39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9)05(b)-004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anxiety status of young and middle-age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itially treated,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A total of 96 newly diagnos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aged 18-45 years old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Tuberculosis, Beijing Chest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March 1 to June 30, 2018,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nd through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s, the anxiety status was investigated with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the reas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SAS anxiety scores of 96 newly diagnosed hospitalized young and middle-age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China (P < 0.01). The SAS anxiety scores of patients with self-pay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public medical care,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The anxiety score of young and middle-age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itially treated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ational level. The frequent negative emotions can reduce the immunity and further worsen the disease, thus forming a vicious circle and delaying treatment,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Key words] Young and middle-age adults; Initial treatme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xiety
結核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病。目前每年全球新發結核病患者約900萬例,我國結核病新發患者數為100萬例,結核病負擔僅次于印度,排全球第二位[1]。2010年我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調中數據顯示青壯年為結核病的高發年齡[2-3]。此年齡正處于人生重大時期,擔負著主要的家庭和社會責任。而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患病后受疾病本身及社會和家庭的影響,患者易產生焦慮、緊張、情緒不定等負性情緒[4-5]。其不僅影響正常的醫療處理及疾病痊愈,更使患者忍受雙重痛苦。本研究著重調查住院初治青壯年肺結核患者的焦慮現狀,為臨床護理及治療提供參考,以利于采取相應的護理及治療措施,減輕焦慮癥狀,使患者處于最佳的心理健康狀態,促進其康復。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3月1日~6月30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的18~45歲的初治肺結核患者96例,平均年齡(32.28±5.14)歲,其中男64例,女32例;未婚56例,已婚40例;高中及以下58例,高中以上38例;公費40例,自費56例;體力勞動者50例,非體力勞動者46例。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分會制訂的肺結核診斷標準[6],并符合以下要求:①年齡18~45歲;②意識清楚,智力正常;③患者本人及家屬知曉本研究目的及意義,并同意參與該研究。排除標準:伴嚴重心、肝、腎等疾病。
1.3 調查方法
以問卷形式,采用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AS)[7]進行問卷調查。此量表在國內外廣泛應用,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SAS共20個項目,包括心理感受及軀體感受兩部分,能較好地反映有焦慮傾向的個體的主觀感受,以汪向東等[8]提出的“國內常模”為對照。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及以上為重度焦慮。分數越高,表示焦慮癥狀越嚴重。選擇符合抽樣標準的新入院患者,在入院第3或4天,由調查者本人親自發放問卷,當場填寫,當場收回調查問卷并檢查,以避免漏填及保證回收率。對于文化程度低,不了解問卷內容者,由調查者本人為患者逐條宣讀并解釋問卷內容。本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96份,有效收回96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96例青壯年住院初治肺結核患者SAS得分[(36.38±6.84)分]與我國常模[(29.87±10.07)分]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不同住院費用支付方式患者SAS得分比較,自費患者焦慮程度高于公費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3 討論
3.1 青壯年肺結核患者焦慮狀況分析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病程長,治療時間長,費用高,而青壯年正處在人生的重要階段,擔負著繁重的學習和工作任務,生病住院不僅影響學習和工作,且經濟負擔加重,又因其對疾病認識不清,害怕對以后的生活、戀愛及婚姻造成影響,使患者易產生焦慮、恐懼心理[9]。因肺結核具有傳染性,更使患者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心理壓力,易產生焦慮、焦躁心理。以往研究[10-12]也顯示,青年患者的常見心理特點是焦慮急躁、患者角色難以適應、悲觀失望。因此,我們應該重視住院青壯年肺結核患者的心理護理,理解其希望疾病痊愈的迫切心情,熱情、耐心、細心的向患者宣教結核病知識,安慰患者,減輕或解除患者的焦慮緊張情緒,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出院。
3.2 青壯年肺結核患者焦慮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顯示,自費患者焦慮程度高于公費患者。自費患者多為文化程度較低、收入較少的農民及外地患者,肺結核病程長,服藥時間長,費用高,且易反復,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使患者易產生焦慮煩躁情緒。青壯年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同時也是家庭責任的主要承擔者,住院后不僅使收入減少,面臨失業,而且要面對龐大的醫療費用,給個人及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使患者易產生焦慮情緒。因此,我們要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做好心理護理,解除患者的思想負擔,配合積極有效的抗癆治療。
本研究不同性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的患者焦慮程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然而,本研究涉及的病例數少,上述因素患者焦慮程度是否無差別,尚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其發生、發展受精神因素影響很大。不良情緒不僅可導致肺結核的發病,患病后更因為疾病本身及心理和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患者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經常性的不良情緒,使免疫力下降,病情進一步惡化,進而形成惡性循環,延誤治療[13-16]。多項研究[17-23]顯示,護理干預可以減輕肺結核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預后,提高生活質量。陳曉美等[13]研究顯示,肺結核患者生存質量的生理機能、心理機能、社會機能、健康教育、總體生活和健康狀況均與焦慮情緒呈顯著負相關。因此,針對青壯年肺結核患者的心理狀況,應積極開展心理治療、護理,幫助和指導肺結核患者減輕或消除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配合積極有效的抗癆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Tuberculosis Report 2014 [R].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4.
[2] ?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技術指導組,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辦公室[J].中國防癆雜志,2012,8(34):485-508.
[3] ?陳曦,趙瑤,許琰,等.北京市肺結核患者抑郁和焦慮現況及其影響因素[J].中華醫學雜志,2016,96(34):2749-2753.
[4] ?王娟,盛麗麗.焦慮抑郁情緒對結核病防治工作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0,16(6):552.
[5] ?孫鳳杰.結核病患者不良心理狀態調查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9):71-72.
[6]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衛生部醫政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結核病防治規范實施工作指南[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9:10-53.
[7] ?Zung WW. Prevalence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anxiety in a family practice setting [J]. Am J Psychiatry,1986,143(11): 1471-1472.
[8]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235-237.
[9] ?劉伶俐,張冬梅,程瑞霞.433例住院肺結核患者的心理問題現狀調查及干預效果研究[J].寧夏醫學雜志,2015, 37(8):758-760.
[10] ?杜雨華,蘇汝釗,周惠賢,等.116例耐多藥肺結核治療轉歸情況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2,34(1):19-22.
[11] ?陸芹珍,袁松林,錢林美,等.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對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20):57-59.
[12] ?范煒英.耐多藥結核病59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4):75-76.
[13] ?陳曉美,李麗娜,趙顯超,等.肺結核病患者生存質量與焦慮情緒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1):1625-1626.
[14] ?鄒蘭花.連續護理干預改善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效果[J].中國醫藥科學,2018,8(22):120-122.
[15] ?曾小丹.綜合護理干預在提高肺結核患者結核病防治知曉率及改善心理狀態中的作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7, 7(23):66-68,76.
[16] ?沈炎琴.綜合護理干預對國內肺結核患者心理狀態影響的系統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1):171-176.
[17] ?張金萍,孫萬玲,矯曉克,等.肺結核患者心理彈性與社會支持感知能力的特點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7, 39(10):1050-1054.
[18] ?吳郁美,趙麗萍.人文關懷護理對耐多藥結核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6(2):118-119.
[19] ?劉瑞青.延續性護理對中青年肺結核患者出院后用藥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39(1):28-31.
[20] ?沈炎琴.綜合護理干預對國內肺結核患者心理狀態影響的系統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1):171-176.
[21] ?陸鳳英,黃捷暉.肺結核患者引入自我效能訓練對其焦慮、抑郁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34):162-165.
[22] ?周永彪.肺結核患者心理狀況與服藥依從性的相關性研究[J].吉林醫學,2018,39(9):1761-1762.
[23] ?田家雨.護理干預對大學生肺結核患者焦慮心理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15(15):135-136.
(收稿日期:2019-02-22 ?本文編輯:王 ?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