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倩
習作教學指的是學生在語文的教學中,專門針對寫作能力而進行的教學訓練。寫作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是必須具備的能力,它是學生表達能力的書面形式的呈現,學生能夠從寫作中培養情感意識及語言運用能力,并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隨著新課改的實施,關于習作教學的改革,也被提上日程,并獲得長足發展。[1]
翻開目錄,統編本三年級教材關于習作部分,每個單元的習作與口語交際、綜合性活動嚴格獨立開來。例如:第一單元大致安排——課文、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
三年級是學生剛剛接觸習作的一個年級,學生在一年級的寫話,文字內容方面只要求能夠完整通順地寫一句話;二年級的寫話,文字內容方面只要求通順連貫地寫幾句話;而三年級的寫作,不僅文字內容方面要求通順連貫地寫一段話,字數方面也有了300字的要求。經過兩學年的寫話積累學習,大部分學生有所進步,但由于一二年級沒有經歷整篇文章的寫作,不少同學對剛剛接觸不久的習作有畏難情緒,覺得自己沒話講。
統編本三年級上教材中每個單元安排一次獨立的習作,且與本專題主題十分契合,借助課文的閱讀學習幫助學生有話可說。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讀文本,邊讀邊展開想象,在讀中感受與欣賞,在讀中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材料。例如:第三單元以想象為主,圍繞童話這個話題展開。本單元四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了童話的特征、結構等,為本單元的習作做了學習的準備。
“語文”說到底是語言,葉圣陶先生將其定義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因此再深究,語文教育便是學習語言的教育,所以習作中應該多給學生提供說的機會,實現從說到寫的轉變,多鼓勵多表揚。統編本三年級上教材中,不是每個單元都安排了口語交際,但是只要是在單元中有口語交際,它的位置必然在習作之前,這一安排符合以說促寫的觀念。因此除了單元中課文的閱讀為習作做準備之外,習作開始之前的口語交際也為習作做了鋪墊。例如:第一單元口語交際以“我的暑假生活”為交際內容,在這一部分教材于右下角提出了“選擇別人可能感興趣的內容”這一建議,這對于本單元《猜猜他是誰》的習作也具有參考價值。這是一篇寫人作文,將介紹班上某個同學,作文有字數限制,要求在有限的字數之內,說清楚這位同學的外貌特征與性格特征等,因此口語交際為學生提供了語言實踐的機會,有限時間或者字數內,表達出有效的信息。
每單元習作中,教材總有與他人分享交流相關的要求,包括了動筆之前你想寫什么的討論說一說和習作完成之后的分享說一說。例如:第二單元《寫日記》中,“和同學交流:寫日記有什么好處、日記里可以寫什么、日記的格式是怎樣的”;第四單元《續寫故事》中,教材最后有“和同學交流習作之后,說說你更喜歡誰寫的故事”這樣的文字。
三年級學生處于對新鮮事物有好奇心的特殊時期,統編本三年級上教材,圍繞學校生活、金秋時節、童話世界、預測策略、觀察、祖國山河、我與自然和美好品質這幾個不同的主題安排了寫作有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增強習作的興趣。
統編本三年級上教材圍繞不同的主題,安排了不同類型的習作,人事景物都涉及,敘事想象說理都有。例如:第一單元紀實《猜猜他是誰》,學會寫人;第二單元紀實《寫日記》,學會寫日記;第三單元想象《我來編童話》,學會寫童話;第四單元想象《續寫故事》,學會預測編故事;第五單元紀實《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學會寫觀察;第六單元紀實《這兒真美》,學會寫景;第七單元紀實加想象《我有一個想法》,學會留心生活記錄生活。第八單元紀實《那次玩得真高興》,學會敘事。
這一做法幫助由一二年級剛剛步入三年級,第一次接觸習作這一新知識學習的學生,對于每種類型的習作該如何謀篇布局都有一定的認識,學習多樣的寫作方法,為之后高年級的學習做準備。
統編本三年級上教材對于習作內容的安排,《猜猜他是誰》、《寫日記》、《我來編童話》,先是具體的人物,接著是抽象的想象,這是因為學生的形象思維發展早于抽象思維。許多人以為形象思維是藝術,高于抽象思維,這是誤解。英國思想家科林伍德列出了人類五種精神生活及其思維方式的序列:藝術,其思維方式是想象;宗教,其思維方式是崇拜;科學,其思維方式是實證;歷史,其思維方式是過程;哲學,其思維方式是邏輯。[2]由此,可以看出,人類發展中形象思維最早。所以,統編本三年級上教材對于習作內容的安排順序由容易到復雜、由形象到抽象是十分合理的。
除了每個單元習作內容的順序符合這一特征外,習作中的指導要點也符合這一特點。例如:第七單元《我有一個想法》中,由哪些問題引起關注到對于這些問題有何想法是循序漸進的逐步引導。

韓倩近照
教材插圖及色彩的運用:三年級學生還處于孩童時期,教材中有趣的插圖更容易抓住學生的視線。例如:《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的教材中,出現三幅插圖,借此開闊學生的視野,由此展開想象,幫助其完成寫作。教材中習作部分的色彩安排總是三種以上,這樣的安排有助于給三年級學生以視覺的刺激,吸引其興趣,同時多種配色的教材,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習作內容符合學生實際:三年級處于中年級階段,學生所見所聞有一定局限性,這也必然導致學生所思考的東西十分有限,統編本三年級上的習作教材給予的習作內容符合學生實際,確保拿到習作時每位學生都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同時在習作要求方面也沒有做過多的要求,這在一定意義上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幫助學生消除習作的畏難情緒。并且三年級上教材在第二單元安排《寫日記》十分合理,剛剛接觸習作這一新知識的三年級這一安排,幫助其了解日記的基本格式,教材中建議學生準備日記本、堅持寫作,這有利于培養學生每天寫作的好習慣,長此下去,這必然對于學生的習作提高有所幫助。同時本次習作不給命題,讓學生自由發揮、暢所欲言,這一做法有利于學生感受到習作的樂趣。
習作題目都是擬定好:擬定題目對于歸納文章中心有所要求,三年級學生心智、生活經歷、知識水平等的限制,這一安排,對于剛剛接觸寫作的三年級學生來說降低了難度,同時既定的習作題目一目了然,防止學生出現走題的現象。并且統編本三年級上教材中這一安排有助于學生提升習作的信心,缺少了提煉中心而給作文擬定題目這一環節,就減少了學生習作走題的可能,因此習作的分數差距上就會適當減少,這無形中給剛剛接觸習作的三年級學生樹立了習作的信心。
習作指導性強:統編本三年級上的教材單獨為導語開辟了版面,不光借助導語揭示了單元主題,并且在左下角位置點明單元的習作相關內容,這有助于教師更加明確地把握每單元的習作教學。例如:第二單元的導語版面于右上角部分寫了“金秋的陽光,灑在樹葉上,灑在花瓣上,也灑在我們的心上”的導語,點明了本單元主題——金秋時節,左下角給出了兩點要求,第二點“學習寫日記”即本單元習作。第三單元導語版面給出了編童話、寫童話的單元習作內容;第四單元導語版面給出了續編故事的單元習作內容;第六單元導語版面給出了“習作的時候,試著圍繞一個意思寫”的單元習作要求;第七單元導語版面給出了留心生活,記錄生活的單元習作準備;第八單元導語版面交代了本單元的習作是學寫一件簡單的事。
三年級學生雖然口頭語言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要求用文字的形式寫到本子上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還是有些困難。為此,教材習作部分均安排了習作點撥,便于學生從習作提示中受到啟發,清晰地知道習作有哪些內容可寫。例如:第三單元《我來編童話》中,教材給出了確定人物、確定時間地點、發生什么事的習作提示。除了習作提示以外,習作教材還安排了跟本次習作相關的好詞好句。例如:第六單元《這兒真美》中,教材給出了“盛開、飛舞”等好詞,這一做法有利于為語言積累還未完善的三年級學生的習作增加亮點,同時也讓學生積累了優美詞語,方便下次用到別的作文中。教材第五單元是專門設立的以觀察為主的習作單元,安排了兩篇課文與兩篇習作例文,不但課文的課后習題與此息息相關,例如:觀察了什么、讀課文將作者觀察的內容填寫在橫線上等,而且在兩篇課文之后安排了以觀察為主題的交流平臺與初試身手兩個板塊,由說到寫話,以此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進行觀察作文的學習。在此之后,教材還安排了篇幅短小的觀察性例文,同時用與例文不同顏色的文字做了批注,文字簡潔明了地告訴學生好在哪里。這種安排有助于學生通過模仿學習寫作,降低學生寫作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