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吳歌(白茆山歌)"/>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一生癡絕處 山歌傳真情
——口述吳歌(白茆山歌)

2019-07-19 07:06:02口述人徐雪元采訪者沈建東
江蘇地方志 2019年3期

◎口述人:徐雪元 采訪者:沈建東

采訪者按:吳歌2006年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由蘆墟山歌、常熟白茆山歌、張家港河陽山歌組成。白茆山歌源遠流長,傳唱千年,是古里鎮白茆塘畔岸勞動人民謳歌生活、抒發情感長期積累的民間口頭文化。白茆山歌曾15次進京,二進中南海,并兩次跨出國門展演與交流。古里鎮因此被授予“中國民間藝術(山歌)之鄉”稱號。

2007年,國家級吳歌代表性傳承人陸瑞英在北京大學舉行《陸瑞英民間故事歌謠集》首發式,2011年,白茆山歌學會會長鄒養鶴率領山歌隊走上北京大學講臺,江蘇小級傳承人徐雪元和歌手們一起用“三吆三環”曲調唱響白茆山歌,2017年,北大“民間文學和吳方言采風實踐基地”計劃落戶古里鎮,把白茆山歌的保護傳承、創新研究引向更深的領域。2016年,古里鎮紫霞村全國首創“傳唱堂”培育山歌傳承人,紫霞村位于白茆塘北岸,由原紫霞、毛溇、金塔三村合并而成,共有1021戶村民、4340多人口,是白茆山歌最活躍的地區,徐雪元特意創作了一首水鄉新歌,在“傳唱堂”引吭高歌。村里沈建華、呂杏英、李月娥、姚雪華、丁惠娟等5位山歌手都是省、市級傳承人,都在“傳唱堂”教唱山歌,形成了一道當地文化傳承的風景線。

問:自您記事起,您最早聽到唱山歌大約是什么時候?當時給您留下了什么印象?

答:我是1951年出生的,小時候跟父母學會的第一首山歌是《三歲小囡也會唱山歌》(唱):“常熟山上有一只花升籮,三歲小囡也會唱山歌,山歌不是爺娘教,自肚里聰明自己作。”我的父親徐阿文和母親徐巧玲都是著名的山歌手,徐阿文是我們白茆的山歌大王,所以我是從小浸勒(在)山歌里長大的。記得有一次劃龍舟比賽,我父親一條船,我母親一條船,我就騎在父親背上看比賽。七八歲上學了,我還把父母唱的山歌教給學校老師,記得有這么一首我唱過的山歌:“教我唱歌就唱歌,年紀小小沒有學多,黃紗頭織布斷頭多,飯籮里種蔥根盤淺。”11歲我參加村上對歌,石涇村、山河村對歌,時間大約秋季,歌手對唱對盡,一時間對不上來,我就上場唱開了,正好刮東南風,聲音傳的遠,引起轟動,傳到鄉書記那里,他把我送到夜校學習唱山歌,大會小會教我唱山歌。這樣我唱山歌的水平提高很快。

問:您的山歌生涯中對您影響最大的是哪位歌手?您最擅長唱什么山歌?這些山歌最初跟誰學習的呢?

答:我受父母親影響最大。父親徐阿文是著名的山歌王,母親徐巧林也是著名的山歌能手。外公是當地有名的地主。父親原是母親家的長工,由于父親能唱出色的山歌,父母因山歌生愛慕,演繹了一場驚天動地的長工與富家小姐的愛情傳奇,他們結伴私奔,常熟評彈團依此創作了《山歌王傳奇》,演出還得了一個中國評彈最高獎——牡丹獎。

我是1951年出生的,搖籃里母親經常哼唱山歌哄我入眠。記事時候正好1958年前后,記得有位老爺爺鄒政眉,大胡子,他是我們這里1949年后第一代歌王,自編自唱,擅長唱儀式歌、情歌,陸瑞英跟他學習了不少,還有個萬祖祥書記我向他學習了不少。我從小是在山歌聲里長大,上天給了我一副好嗓子,而且我還得到了父親的正傳,善唱兒歌、情歌、勞動歌、大山歌、小山歌、盤答山歌,內容幾乎無所不能,特別擅長唱白茆山歌中絕唱“三吆三環”,成為目前掌握“三吆三環”演唱真諦的唯一傳承人,2008年我被公布為江蘇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吳歌)代表性傳承人。

問:在您的印象中,您的祖輩父輩是怎樣唱山歌的?

答:我出生在新社會,人民公社時期,社員一起勞動,他們一邊勞動,一邊唱山歌,(筆者插話:種田人辛苦唱山歌)插秧、耘稻累了,大家叫我母親唱山歌鼓氣,媽媽要干的活由其他社員幫忙做完,她一唱山歌社員們都忘記了疲勞。

蒔秧歌

蒔秧要唱蒔秧歌,兩腳彎彎泥里拖,

背朝青天面朝泥,兩手交叉蒔六棵。

耥稻歌

耥稻要唱耥稻歌,耥板著泥像蛇游,

耥得雜草浮水面,耥得稻苗長又粗。

砟稻歌

砟稻要唱砟稻歌,鐮刀沙沙砟六棵,

風吹稻穗像海浪,挑擔谷子進糧倉。

父親他們挑河泥,吃一管煙休息的功夫,大家也要叫我父親唱一段山歌解解乏。生產隊開大會大家一起也唱山歌,那個時候唱山歌是我們勞動生活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問:看資料介紹,白茆塘有過萬人山歌大會,您和您父母親肯定參加過。您還有記憶深刻的山歌大會沒有?

答:記得1964年9月15日晚上,白茆塘上舉行第三次萬人賽歌會,白茆塘兩岸人山人海,當時13歲的我跟著父母親,首次登上了萬人賽歌臺。父親唱大山歌《荒年灘頭》,母親唱小山歌《車水歌》,我清清嗓子,對著麥克風也亮出了歌喉“你唱的山歌勿算多,我七十二只海船在東海里翻山歌,倘若勿信我捧一把你看,紅紅綠綠全是好山歌”。那個時候我家里人都會唱山歌,大家稱我家山歌世家,我也被稱為山歌王子。記得1965年,我14歲第一次和白茆著名山歌手周中鋒、章小妹、吳錦玉一起赴蘇州開明大戲院參加蘇州地區群眾文藝會演。我登臺唱完一曲《太陽一出滿天紅》(唱)“太陽一出滿天紅,萬里麥浪舞東風。江南水鄉春來早,雄雞一唱千村動。”大戲院里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我連唱五遍,五次謝幕,震動了蘇州地區。那個時候,包括無錫白茆塘上山歌大賽,江陰、吳縣、吳江等地每年會演我都參加,那時唱的許多山歌是舊調翻新,屬于山歌新編,我多次被評為山歌能手。

問:1949年以后白茆山歌傳唱的情況如何?您了解嗎?

答:1949年以后,地方各級政府積極組織領導、支持參與白茆山歌的傳唱。白茆塘兩岸對歌會人山歌海盛況,還驚動了華東作家協會、上海電影制片廠、江蘇人民廣播電臺、常熟縣政府以及周邊鄉鎮,連上海柴油機廠的工人也興致勃勃地趕來觀摩對歌會。鄉萬祖祥書記去北京出席全國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代表會,在中南海里唱響白茆山歌《一把芝麻撒上天》。文化部周巍峙副部長來白茆視察,鄉長葉元唱著山歌去歡迎。還有副書記王筱文則是一個自編自唱白茆山歌的好手。白茆的鄉領導個個愛山歌,唱山歌,支持山歌傳唱;白茆的村領導同樣不甘落后,每屆對歌會,村支書、村長帶頭組隊參加,形成了千人萬戶唱山歌的情景。(唱)“到了白茆鄉,眼睛放金光。稻麥上了狀元臺,山歌多得匯成海。”

問:“文革”后您再次學唱山歌或者說聽山歌是什么時候?

答:“文革”演出樣板戲,我演《沙家浜》里的郭建光,革命歌曲我唱得也很好,很受歡迎。“文革”結束鄉里鄉親又恢復了舊山歌演唱,1985年后山歌會演和群眾文化會演,大家按照白茆山歌形式編唱,白茆山歌開始了傳唱,我經常會接待國內外專家學者,參加各種山歌會、山歌藝術節、北京匯報演出、中央電視臺《民歌中國》欄目、出國展演等,我常常會以父親嫡傳的白茆山歌中的絕唱曲調“三吆三環”來演唱白茆山歌。

2017年6月10日,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晚在南京舉行的“茉莉花開”首屆江蘇民歌大會上,我和常熟白茆山歌著名歌手呂杏英、沈建華、王淑英、鄒纓、朱利,演唱了著名的“三吆三環”《白茆塘上好風光》和《舂米歌》,贏得了全場熱烈掌聲。

問:您從小就十分喜歡山歌,后來幾十年唱下來,您對山歌(吳歌)大體印象是什么?就是您對山歌總的感覺如何?

答:我的印象是山歌給人帶來快樂,而快樂就是健康就是幸福。我熱愛唱山歌就是為了給更多的人帶來快樂和健康。一唱山歌,煩惱統統忘記了,大家喜歡聽山歌、唱山歌,鄰里關系會更和睦。單位里的人都喜歡聽我唱山歌,生產搞得好,職工之間關系融洽。

問:山歌對您改變最大的是什么?家庭傳承對您影響有多大?

答:我一直在廠子里做營銷,二十五年了,跑到那里唱到那里,營銷也就做到那里,工作十分順利,人人歡迎我。我感到會唱山歌真了不起,公司開年會都要請你去唱,大家等你唱。

我唱山歌家庭傳承是主要的,父母親傳唱,言傳身教讓我熱愛唱山歌,山歌也影響了我的性格,我開朗好學。我的兩個女兒都是“文革”時期出生、長大的,她們學習的山歌少,我的孫女是90后,我培養她唱山歌,她九歲時候我教她唱一首我自編的山歌(唱)“我唱山歌不算多,年紀小小曉得不多。我唱山歌好公教,心中的小苗花不多。”她現在雖然在國外學習,但山歌的種子早在她心里種下了。

問:山歌在原生態基礎上可以適當改編,對此您怎么看?

答:我認為山歌要跟著時代走,要編要翻新,要讓現代人喜歡,但同時老的傳統不能丟掉,我們不能忘記過去。過去,白茆山歌是勞動時候唱、乘涼時候唱,男女談情說愛也喜歡對山歌,現在人們生活方式變化了,舞臺上唱得也多,但“三吆三環”曲調、碼頭調、唱春調還在傳唱。總的來說不能忘記過去,調子保持原味,步伐也要跟上時代。(筆者:山歌里情歌最動人,能唱首情歌嗎?)(唱)“隔河看見白牡丹,我遠詳要嫩幾化難,我這里荷葉盤打水滴溜滴溜心里亂,雨篤知了口難開。好藕沉了河底浜,有情勿撥別人看出來,我搭嫩六月里風車特亂特亂心里轉,十二月里西風冷冷能來。”(“嫩”是常熟方言“你”。“幾化難”就是“很難”。“篤”意為“被雨淋”。“特亂”形容風車轉動的聲音。“能”指“樣子”。)

問:您認為作為一個歌手什么是最重要的?目前您在做些什么傳承工作?

答:我已經過了花甲之年,但山歌傳承教育工作我仍然在做,2010年開始在常熟市藝校開設了“徐雪元山歌音樂傳承班”,已傳授500多位學生,其中夏文軍、錢益、顧夢怡、錢俊雨、雷可鑫、吳之夢、王珂佳、錢英、鄧明、吳正義、張澤高、胡益龍、劉銀根、龔憶林、李訶、葉敏、沈夢丹等50來位學生,已成長為青年山歌傳唱的骨干力量。同時,我們還不定期地走進白茆小學、白茆中學、蘇州科技學院、常熟理工學院等進行山歌講座和山歌傳唱。

問:白茆山歌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答:白茆山歌作為吳歌杰出的代表之一,是常熟地區流傳的古老山歌,具有濃郁的江南農耕文化特色。白茆山歌曲調豐富,常用的曲調有“三吆三環”“四句頭”“碼頭調”“春調”等,朗朗上口、輕快流暢。常熟市文化館張民興作曲三十年也常會借鑒白茆山歌曲調創作,黃雪元老站長也會唱山歌、還會新編山歌。

附錄:采訪徐雪元老師后,我又采訪了古里鎮文化站的鄒養鶴先生,聊到了以下話題。

鄒站長告訴我,他率領山歌隊10月底剛從北京回來,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演出,16位演出者中年紀最大的82歲,最小的20歲,丁惠娟母親82歲,她老歌多,受母親傳承影響。“三吆三環”曲調,不同的歌手演繹出來的味道是不一樣的,各有特色。

談到新民歌,鄒站長告訴我,1958年毛澤東主席號召人民藝術家去民間采風,北京藝術家到白茆采風,上海電影制片廠編導、演員,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師范大學音樂系師生都到過白茆采風,鄉萬祖祥書記要求各大隊組織山歌隊,山歌鼓足干勁生產,農民夜校教唱山歌,鼓勵鄉民唱山歌、賽山歌。家家戶戶墻頭上寫滿了山歌,被稱為墻頭山歌,大家自己編山歌并油印傳播。20世紀50~60年代,白茆山歌歌如海,二萬多首民歌由此誕生。后來,路工等編寫了《白茆公社新民歌調查》。在那個娛樂形式相對單一的年代,山歌起到了鼓足干勁促進生產、豐富百姓生活的作用,深受百姓歡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在线亚洲|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国内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欧美精品v|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一区毛片|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国产精品xxx| 午夜免费小视频| 国产91丝袜在线观看|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日本|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亚洲精选高清无码| 久久不卡精品| 偷拍久久网|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四虎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日日拍夜夜操|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91www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一级不卡毛片|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国产va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国产精品一线天|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亚洲最黄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亚洲区一区|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日本国产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www| 国产91麻豆视频|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天堂在线亚洲| 色综合天天操| 97se亚洲综合| 亚洲VA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