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橋區老年大學辦公室

近年來,我校積極整合資源,重點依托鎮街成人文化技術學校開辦鎮街老年大學分校和村(社區)教學點,積極探索基層老年教育辦學路子,形成較為完善的“區—鎮(街)—村(社區)”三級網絡辦學模式,努力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努力讓全區有意愿的老年人都能接受“家門口”的老年教育。
柯橋區是紹興市下屬的區,區域面積1066平方公里,下轄16個鎮街、250個村、51個社區。2018年底戶籍人口68.13萬,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16.35萬,占總人口的24%。目前我校已經建成了一座本部、九所鎮街分校、30個村(居、社區)教學點,班級145個,專業46個,就讀學員3200人左右,同時與浙工大之江學院人文學院合作成立“區老年教育研究中心”,開設老年電大分校 1所。
一、整合各類資源,積極發展基層老年教育。一是整合老齡辦、高校資源,加強區老年大學示范引領功能。整合區老齡辦老年電大資源,利用區老年大學場地,開設老年電大實體班;整合之江學院教研資源,成立“區老年教育研究中心”,加強全區老年教育規劃和理論研究,提高辦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不斷強化示范引領功能。二是整合成校資源,建立鎮街老年大學分校。我區每個鎮街有成熟的成校資源(校舍、法人、師資、財務“四獨立”),以及村(居、社區)較好的公共教育資源。2011年4月,依托成校成立第一所鎮街分校,即柯橋分校。目前,全區有9個鎮街成立老年大學分校,占全區鎮街總數的56%,形成區老年大學負責業務指導和教務經費支持、教體局負責行政管理、成校負責日常教學的辦學模式。三是整合公共資源,發展村(居、社區)教學點。2015年,從老年群體需求出發,充分利用街道、村(居、社區)黨群中心、活動中心、文化禮堂等公共教育資源,由老干部局牽頭,在教體局、街道、老年大學分校、村(居、社區)支持配合下,成立首批村(社區)教學點2個。目前,全區建立村(社區)教學點30個,建點村(居、社區)占全區村(居、社區)總數的10%,形成以區老年大學提供教務經費支持、分校負責業務指導、社區工作人員負責教學管理、社區住戶志愿者協助班級管理的辦學模式。
二、加強制度建設,推進持續規范內涵發展。一是加強規劃布局。編制《柯橋區老年大學發展規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完善老年大學“三級網絡”的具體指標。主要包括建成老年大學分校12所,建校鎮(街)占鎮(街)總數的75%;建立多個村(社區)教學點,使經常性參加教育活動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比例達到35%,構建起一張布局合理、覆蓋面廣、資源共享的老年大學教育網。二是加強規范化建設。制定出臺《柯橋區老年大學分校及教學點規范化建設標準》,從辦學方向、組織領導、師資隊伍、辦學經費、教學設施等7個方面明確規范化建設標準。明確鎮街老年大學分校由區委老干部局和區教體局聯合發文成立,接受區老年大學業務指導和區教體局行政管理;由區老年大學承擔教師課時費、區教體局承擔日常管理經費;由鎮街成校校長兼任分校校長,承擔培育、指導村(社區)教學點職能,通過規范化建設強化分校陣地作用。三是加強特色化發展。開展村(居、社區)教學點“四有”建設(有陣地、有活動、有品牌、有特色),推進“一校(村)一品”創建活動,不斷提高教學點辦學質量。
三、創新品牌服務社會,助力社會治理鄉村振興。我校依托“三級網絡”,積極組織學員開展教學延伸和社會公益活動,豐富拓展第二、三課堂,形成“四大活動品牌”。一是“惠風志愿”行動。成立惠風志愿服務指導中心,組建志愿者隊伍4支,注冊志愿者168名,開展“文明勸導、愛心幫扶、文體展示、社區服務”等活動。二是“惠風藝術”展演。組建“惠風藝術團”,開展文藝匯演、送文藝下鄉等活動。三是 “風范老人”創評。倡導學員爭做“幸福老人”“時尚老人”“印象老人”,每年評選和表彰三十個典型,通過媒體連載展示他們的風采。四是“文化養老”進社區??聵蚍中i_創“三單制”教學模式,即“社區下訂單,學校配菜單,政府來買單”,開展“文化養老”四進社區活動,即“志愿者講師團”進社區、“文化活動”進社區、“系列教材”進社區、“親情服務”進社區。這一創新做法被納入浙江省社區教育實驗項目,且被《老年教育》報道。
一、領導重視、責任明確是基層老年大學發展的重要保障??聵騾^成立了老年大學校務委員會,由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分管教育的區領導任主任,教育、財政、民政等相關部門的主要領導擔任委員。校務委員會主任還擔任全區老年大學校長,老干部局局長任常務副校長,教體局分管職成教的副局長兼副校長。今年,柯橋區《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寫入“加強老年大學建設,推進文化養老、健身養老”,老年大學由老干部局負責舉辦和管理,教育部門緊密配合協作。區財政全力保障學校現代化建設,每年安排專項經費用于創新創優發展, 進一步改善和增強教學場所、設施設備,為提升入學率創造條件。逐年增加辦學經費與設施投入,目前,老年學員年生均公用經費為300元,明年爭取達到400元。老干部局和教體局明確職能分工,實施《老年大學五年發展規劃》,確保在2020年前以各種形式經常性參加教育活動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比例達到35%以上。
二、借勢借力、共享共建是構建“三級網絡”的關鍵措施。我們積極貫徹落實浙江省委老干部局局長鮑秀英“不求所有,但求可用;不求名分,但求實效”的辦學理念,實施聯合辦學,推進各類文化教育資源共享機制。教體局允許在職教師到老年大學兼職任教;編辦保障管理人員編制;宣傳部提供宣傳推介平臺;財政部門落實課酬標準、學員年度學雜費回原單位報銷制度;各部門、鎮街(開發區)都積極配合辦學,選送優質師資。
三、示范引領、機制創新是提高老年教育普惠的有效手段。區老年大學總部新大樓投入近5000萬元,建筑面積5000多平方米,校舍、設施設備保持一流水平;打造精品示范分校,相繼涌現如柯橋分校、平水分校、楊汛橋分校、錢清分校等先進分校,塑造辦學品牌,帶動了基層老年教育快速發展。學校秉持“讓每一位有意愿的老年人都能得到學習的機會”這一原則,建立熱門課程畢業制、普通課程分層分班制,探索優秀學員社團制,開通網上報名系統,解決“排隊報名”的問題。
今后,我們將繼續學習全國各地的先進經驗,不斷擴大老年教育覆蓋面,真正辦好“家門口的老年大學”,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