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強 王哲

【摘 要】 目的:觀察術后放射治療在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綜合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和預后。方法:選取我院食管癌術后患者80例(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隨機分為單純化療的對照組(40例)與放射治療+化療的觀察組(40例),觀察患者局部復發(fā)率、遠處轉移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與對照組T3NOMO期患者相比,觀察組T3NOMO期患者局部復發(fā)率、遠處轉移率低,P<0.05,除T3NOMO期患者外,兩組局部復發(fā)率、遠處轉移率對比,P>0.05,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P>0.05。結論:在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綜合治療中應用術后放射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改善T3NOMO期患者預后,值得借鑒。
【關鍵詞】 術后放射;食管癌;臨床療效;預后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4-065-02
食管癌是一種胸部腫瘤,發(fā)病率較高,但是治療效果不理想。早中期食管癌患者常進行手術治療,食管癌根治術后,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局部復發(fā)或區(qū)域淋巴結轉移,復發(fā)率較高,對患者遠期生存造成影響[1]。術后放療是一種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輔助治療方式,術后進行預防性放射治療能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本文選取我院食管癌術后患者80例(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觀察術后放射治療在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綜合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和預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食管癌術后患者80例(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與觀察組(40例),對照組男、女為22例、18例,年齡23至72(44.38±3.24)歲,T3NOMO患者10例,觀察組男、女為21例、19例,年齡24至71(43.19±3.11)歲,T3NOMO患者10例。一般資料對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TP方案進行化療,紫杉醇與順鉑聯(lián)合化療方案,21天為1個周期,治療6個周期,觀察組給予2個周期TP方案化療與三維適形放射治療,結束后在進行2個周期的TP方案同步化療。三維適形放射治療,體膜固定、CT模擬定位機上掃描,層厚5mm,然后勾畫靶區(qū)。原發(fā)病變長度+病變上下各外放5.0cm+相應縱隔的淋巴結引流區(qū)為臨床靶體積,臨床靶體積均外放0.5cm為計劃靶體積。處方劑量95%計劃靶體積為54~60Gy,脊髓劑量<45Gy,分27次至30次,1次2Gy,雙肺V20<28%,術后胸胃V40≤40%~50%,心臟V40≤40%~50%[2]。放射治療為CT模擬校位+加速器對照射野。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局部復發(fā)率、遠處轉移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工具:SPSS20.0,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分別用(x±s)、n%表示,分別用t、X2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局部復發(fā)率、遠處轉移率對比
觀察組T3NOMO期患者局部復發(fā)率2.50%,對照組17.50%,P<0.05,觀察組T3NOMO期患者遠處轉移率5.00%,對照組30.00%,P<0.05,兩組T1~3N1MO期患者局部復發(fā)率、遠處轉移率對比,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觀察組消化道反應發(fā)生率45.00%,血小板減少發(fā)生率17.50%,粒細胞減少發(fā)生率40.00%,與對照組相比,P<0.05,見表2。
3 討論
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手術治療后容易復發(fā),對其預后影響較大,因此,需加強患者術后輔助治療,改善患者預后[3]。本文研究中,觀察組T3NOMO期患者局部復發(fā)率2.50%,對照組17.50%,P<0.05,觀察組T3NOMO期患者遠處轉移率5.00%,對照組30.00%,P<0.05,兩組T1~3N1MO期患者局部復發(fā)率、遠處轉移率對比,P>0.05,觀察組消化道反應發(fā)生率45.00%,血小板減少發(fā)生率17.50%,粒細胞減少發(fā)生率40.00%,與對照組相比,P<0.05。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術后放射治療過程中,腫瘤組織不均勻、放射耐受性有限、腫瘤靶區(qū)照射劑量把握不準確等都會影響治療效果,特別是劑量差錯,如果放射劑量增加,容易對正常組織造成傷害,加大患者死亡風險[4]。通過三維適形放射療法,臨床上對食管癌患者腫瘤周圍組織的保護加以重視,提高靶區(qū)處方劑量準確性,通過模擬定位勾畫靶區(qū),能科學的設計放射治療計劃,在降低患者局部復發(fā)率方面意義重大。
所以,在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綜合治療中應用術后放射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特別是T3NOMO期患者,具有應用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潘丁龍,李建成,楊燕,等.210例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療的預后因素分析[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5,21(2):140-144.
[2] 馬兆明,劉桂榮,邵艷,ETAL.中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療與序貫性放化療療效對比[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6,24(3):397-400.
[3] 魏潔,呂星旺,王軍,等.食管癌術后局部復發(fā)患者放射治療的療效及其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6,27(18):2987-2990.
[4] 彭進,何棟成,姚蓉,等.同步放化療治療食管癌術后復發(fā)的臨床效果及預后因素分析[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5,23(17):2442-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