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源
摘 要:含油污泥屬于危險廢物,主要來自于石油行業。本文針對石油行業含油污泥處理現狀,通過已應用的含油污泥處理技術對比,對其應用的含油污泥的類別進行分析,選擇最佳的處理技術。
關鍵詞:含油污泥;對比;分析;處理技術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6.027
0 前言
含油污泥(砂)成分非常復雜,是一種含泥砂、原油、污水等多相穩定膠態懸浮體系。其危害環境的主要成分是烴類、石油類、各類化學處理劑殘留物等。含油污泥處理應遵循“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原則,采取“科學、安全、無害化”的技術方法。有力、有序、有效的開展含油污泥的處理、處置工作。以保護環境、消除風險和綜合利用為最終目的。
1 含油污泥處置總體技術路線
(1)含油污泥來源。1)落地油泥。落地油泥多從油田的井下“測井”、“試井”、“修井”和采油設施的“清淤”得到的固體含油污泥,其特點是:砂石泥土含量大;塑料雜草等纖維物質多;石油含量高(20%左右);化學反應隨產地、堆放時間變得極其復雜。2)清罐油泥。采油生產中處理含油污水設施產生的罐底泥、池底泥清罐油泥。其特點是:由水包油、油包水的微細懸浮物組成,比重比水重;稠油、膠質、蠟質含量高;含水高達95%~99.7%,濃縮、過濾困難。3)浮渣。采油生產中處理含油污水設施產生氣浮泥其特點是:由水包油、油包水的微細懸浮物組成,比重接近水;含水高達90%以上。
(2)含油污泥處理。含油污泥采用預處理工藝進行分選和清洗,分離出的油水進入聯合站現有油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分離出的固相與其它含油污泥進入深度減量化處理工藝。深度減量化處理分別采用精細化學熱洗技術、土壤修復技術、間接熱解吸技術、水洗法油泥處理技術等。分離出的剩余固相含油率小于2%,符合《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含油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術要求》SY/T7301-2016標準,用于鋪墊油田通井路、井場,或者采用非燒結技術制磚,用于建設井場圍堰,最終實現含油污泥的資源化利用。
2 精細化學熱洗技術
(1)處理油泥類型。含油污泥化學熱洗技術廣泛應用于含油量高,低乳化原油和油砂。
(2)工藝原理。熱洗技術主要是通過物理的方法,將油泥加入熱水流化,并添加相應的化學助劑,如加入表面活性劑等,降低油與泥之間的附著力,使油從固相表面脫附或聚集分離的處理工藝。通過對油泥進行洗滌,并附加攪拌或氣浮等工藝設備,來實現油、泥、水三相分離,洗滌后回收的溶液經處理后可多次循環使用。熱洗技術去除油污的原理,主要包括卷起,潤濕和增溶——乳化。對于卷起的機理是水在油和泥表面的滲入,將會產生溶脹現象,削弱泥與油之間的作用力,然后在機械攪拌的作用下,在油和泥接觸的邊沿處,油垢就會逐漸卷起,產生新的潤濕和溶脹作用,最終油垢會從污泥表面徹底卷起,盡而從污泥表面脫落,進入水中;對于潤濕機理是吸附層中表面活性劑的親水基向外伸入水中,所以油和泥表面都有了親水性,這樣水分子容易與之靠近,使得油表面和污泥表面很快被水潤濕;對于其他機理像增溶——乳化的機理也在洗滌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如果從表面張力的角度來分析洗滌過程,那么洗滌作用與表面活性劑與降低表面張力密切相關。
3 土壤修復技術
(1)處理油泥類型。含油污泥化學熱洗技術廣泛應用于含油量低,低乳化原油和油砂。
(2)工藝原理。含油污泥加入土壤修復劑,調節混合溫度、濕度、粒度,在常溫和很寬的pH值條件范圍內,通過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學反應,在蜂巢體中對礦物油進行氧化斷鏈、催化、吸附降解;反應形成重金屬捕捉劑與重金屬離子進行螯合、絮凝沉淀,捕捉污泥中游離態的有毒有害物質,將有毒有害的物質固定或鎖定在反應形成的網鏈晶格中,達到低溶解性低滲透性低遷移性,使其轉化成類似土壤或膠結強度很大的固體,并具有一定機械強度,不泄露污染物,從而達到無害化處理標準。
4 間接熱解吸技術
(1)處理油泥類型。間接熱解吸裝置主要針對落地油泥等含水率含量較低的油泥處理,通常要求含水率小于30%,含油量沒有限制。
(2)工藝原理。含油污泥通過進料設備進入帶有氣鎖的間接熱解吸單元設備,含油污泥在缺氧狀態下被間接加熱和向前推進,溫度逐漸上升,解吸汽被抽吸進入解吸汽處理單元設備,水蒸汽和絕大部分石油烴蒸汽被循環水冷凝為液態,進入循環水處理單元設備;在循環水處理單元設備中實現循環水的油水分離,油進入回收油箱,定期外輸。間接熱解吸單元設備中,水和石油烴被解吸分離后的凈化渣土,通過出料設備排出。天然氣和不凝氣燃燒后尾氣符合排放標準,直接排放大氣。排出的凈化渣土,需要加入清水抑塵。
5 超聲波熱化學清洗技術
(1)處理油泥類型。含油污泥化學熱洗技術廣泛應用于含油量高,低乳化原油和油砂。
(2)工藝原理。利用液下泵將油泥池中的含油油泥泵輸至調計量式質罐中,計量后將油泥分別泵入余下兩個調質罐中。在調質罐中加入化學處理劑,利用有機熱載體爐進行加熱,利用攪拌器進行攪拌,加熱溫度控制在70-80℃,攪拌時間≥30min,然后泵入至超聲波處理裝置。加溫、加處理劑調質后的油泥泵入至超聲波處理裝置,流量不得高于15t/h,經過超聲波處理后,直接進入離心機進行物相分離。調質、超聲波處理后油泥管輸至離心機內進行三相分離,進料量不得高于5t/h,分離出的油及污水泵輸至指定處,分離出的固相物質運送至指定地點。
6 結論
按照含油污泥類型,含油污泥分為落地油泥、清罐油泥和浮渣。其中落地油泥和油罐清罐油泥的含油較高,水罐清罐油泥和浮渣含油率較低。根據現在各種處理技術試驗的結果。精細化學熱洗技術和超聲波熱化學清洗技術適用于含油量高的落地油泥和油罐清罐油泥;土壤修復技術適用于含油量低,低乳化原油和油砂;間接熱解吸技術適用于落地油泥等含水率含量較低的油泥處理,含油量沒有限制。
參考文獻:
[1]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含油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控制技術規范 SY/T7300[S].
[2]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