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梅
摘 要:近年來,無錫圍繞構建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注重發揮自身優勢,突出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工作重點。截止到2018年底,無錫共有100個智能制造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4個項目入選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應用項目,1個項目入選工信部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新增省級示范智能車間36家。為進一步促進無錫智能制造形成更大優勢,文章提出八個建議。本著長遠規劃、逐步實施、重點突破原則,來對無錫整個制造業進行逐步升級改造。
關鍵詞:智能制造;無錫;自動化;信息化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是國家經濟增長的源動力,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沒有一個強大且具有創新性的制造業體系,任何一個經濟體都不可能持續繁榮發展。當前,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為主要特征的產業變革在全球范圍內孕育興起,智能制造已成為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一、智能制造是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智能制造由制造和智能這兩個詞構成。其中,制造是指對原材料進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對零部件進行裝配的過程。智能又是由智慧和能力兩個詞構成,智慧是指感覺、記憶、思維這一過程,思維的結果產生了行為和語言,將行為和語言的表達出來則是能力。因此,所謂智能是指感覺、記憶、回憶、思維、語言、行為的整個過程,是智慧和能力的表現。
根據我國發布的《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中的表述,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的新型生產方式。
逐步推廣制造過程的智能化,可大幅改善勞動條件,減少生產線人工干預,提高生產過程可控性。再進一步的好處,在推薦制造過程的智能化過程中,信息流實現從設計、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的互聯互通,實現資源的整合優化,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更重要的是,企業如果領先于競爭對手完成數字化、網絡化與智能化的轉型升級,實現大規模定制化生產來滿足個性化需求并提供智能服務,方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總而言之,智能制造讓生產更高效,讓生活更便捷,給生產和生活帶來新變化。
當前,智能制造正受到全球各國政府的廣泛關注和普遍重視。最近幾年,美國推出了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推出了工業4.0戰略,英國推出了工業2050戰略,法國推出了新工業計劃,其核心都是智能制造。
面對國際產業的變革大勢,為全面提升中國制造業發展質量和水平,改變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局面,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全國兩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次提出“中國制造2025”的宏大計劃。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明確要求“中國制造要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推動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
2015年以來,我國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并陸續選擇了一批地區進行試點,2016年蘇南5市(鎮江、南京、常州、無錫和蘇州)成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在國家層面實施了305個試點示范項目,生產效率平均提高近30%。
近年來,我國智能制造推進體系初步形成,關鍵領域實現突破,試點示范成效明顯,開放合作不斷拓展。工信部2017年12月發布了《第一批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推薦目錄》,其中主營收入10億元以上的已超過20家。2018年11月發布的《2017—2018中國智能制造發展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市場,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200億元。
二、無錫發展智能制造的現實基礎
無錫制造業發展已經處于工業化的中后期,正面臨著市場競爭激烈、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等發展瓶頸制約,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正是提高無錫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實現由大到強這一轉折的必然選擇、必經之路。近年來,無錫堅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強系統推進、協同發展,智能制造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
(一)政策環境更趨優化
2015年8月,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關于以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為引領全力打造無錫現代產業發展新高地的意見》,提出大力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推進產業智能化,把現代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精密傳感技術等新一代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術集成,全面提升企業智能化水平。后相繼制定出臺了推動智能制造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圍繞智能制造技術裝備突破、制造水平提升、試點示范效應、經濟質量效益等四個方面,明確了相應的具體目標,并提出了實施“五大工程”、開展“五大行動”。2018年制定無錫市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發展規劃,明確了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和加快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領先和高成長性三層梯次發展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發展體系。
(二)示范帶動效應凸顯
無錫市被列為“國家級兩化深度融合試驗區”,現有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28家。2018年,無錫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工程項目,新增4個國家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累計達到7個,當年入圍項目數量在全國所有城市中與上海、重慶并列第一。紅豆集團紡織服裝工業互聯網平臺入圍工信部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江蘇極熵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動力設備智能服務(DbPE、CPS)云平臺”入選工信部“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成為江蘇省在“重點工業產品和設備上云試點示范”方向的唯一入選企業。
(三)各個板塊主動發力
全市各市(縣)區積極對接市級政策,根據發展實際情況,制定區級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惠山區、江陰市、宜興市、錫山區、新吳區紛紛出臺年智能制造推進計劃,在智能車間、重點項目、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培育等方面明確了量化指標。近年來,無錫圍繞構建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注重發揮自身優勢,突出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工作重點。截止到2018年底,無錫共有100個智能制造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4個項目入選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應用項目,1個項目入選工信部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新增省級示范智能車間36家。
三、促進無錫智能制造形成更大優勢
實現智能制造,網絡化是基礎,數字化是工具,智能化則是目標。網絡化是指使用網絡將工廠中的各種計算機系統、智能裝備,甚至操作人員、物料、半成品和成品等連接起來,以實現設備與設備、設備與人、物料與設備之間的信息互通和良好交互。數字化是指借助于各種計算機工具,一方面在虛擬環境中對產品物體特征、生產工藝甚至工廠布局進行輔助設計和仿真驗證;另一方面,對生產過程進行數字化管理。智能化的初級階段是面向定制化設計,支持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模式,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理,智能化的高級階段則是實現狀態自感知、實時分析、自主決策、自我配置、精準執行的自組織生產。
促進無錫智能制造形成更大優勢,還需要從多方面入手,以提升無錫整個智能制造的水平。
(一)完善政策體系
無錫這座以制造業見長、實體經濟發達的城市,正處于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歷史交匯期,正處于智能制造全面滲透、深刻影響制造業領域的發展加速期,正處于加快打造國內一流、具有國際影響的現代產業新高地的黃金窗口期。建議繼續把抓牢抓好制造業作為長期秉持的發展邏輯、經濟路線,把智能制造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將“加快推進智能制造”放在“如何推動萬億后的無錫加快構建現代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課題中加以系統謀劃和專題部署的戰略新舉措,強化優化專項政策,細化實化推進舉措,促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的全面滲透和深度融合,使無錫制造包含更多“無錫智造”因素。
(二)加速兩化融合
無錫要實現由“制造大市”向“智造強市”的轉變,必須在兩化深度融合上下更大功夫。建議著力推進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建設,依托紡織輕工機械等特色產業集群,圍繞重點行業和骨干企業,加強智能技術裝備的集成應用,不斷提升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企業管理、銷售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和企業運營效率效益,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建設一批示范智能車間,到2020年培育50個以上省級示范智能車間(工廠),以點帶面在行業內加以推廣,加快提升全市企業智能制造水平;大力發展物聯網和云計算、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微電子、生物、高端裝備制造與工業設計、軟件與服務外包等新興產業,協同提升產業的智能化水平。
(三)培育骨干企業
企業是智能制造發展的主體,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原動力和內驅力所在。建議在智能裝備產業中選擇一批成長性較好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培育,形成一批智能裝備產業骨干企業,增強輻射、帶動作用;深化國際交流合作,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及時準確把握世界智能制造發展趨勢,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帶動我市智能裝備與智能服務“走出去”;支持有條件的制造業企業通過海外參股、并購、建立戰略聯盟等形式,推動研發、品牌、營銷、管理的國際化;加大招商力度,引進智能制造知名龍頭企業落戶無錫;鼓勵企業裝備改造升級中優先采購本地智能裝備,促進本地智能裝備企業的發展。
(四)扶持中小企業
推動無錫智能制造的發展需要實現分步走。從無錫目前的現狀來看,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尚處于“電氣化與自動化”生產階段:也就是使用繼電器、電氣自動化來控制機械制造裝備,但各生產環節和制造裝備都是“信息孤島”,生產管理系統與自動化系統信息不貫通,甚至企業尚未使用ERP或MES系統進行生產信息化管理。對這部分中小企業的智能化升級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先實現“信息化”生產,即廣泛應用電子與信息技術,采用ERP和MES系統進行生產信息化管理,初步實現了企業內部的橫向集成與縱向集成,使得制造過程的自動化控制程度大幅度提高。 只有在自動化和信息化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智能化”生產。所以,我們建議根據企業實際分類推進,厘清發展方向,找對改造點位,引導中小企業先從最關鍵的制造環節入手,逐步提高生產軟硬件智能化水平。
(五)著力自主創新
無錫市智能裝備企業起步較晚,產能規模較小,缺少核心技術和智能化裝備產品品牌,在系統的制造和研發領域相對薄弱,大部分機器人仍然以集成組裝為主,關鍵核心部件大都依賴進口。建議完善智能制造協同創新機制,引導建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參與的產學研用合作聯盟,共建智能制造領域產業、研究院公共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加強智能裝備制造技術創新能力、研發能力,攻克智能制造系統和核心部件的關鍵共性技術;加強智能制造標準研制,引導有條件的單位圍繞智能制造優勢領域,加快培育智能制造團體標準項目,逐步形成以國家標準為基礎、檢測標準為支撐、企業標準為主體、團體標準為補充的標準體系。
(六)注重引進吸收,兼容并蓄
一方面,我們對一些核心技術和核心裝備要有自主產權,要自主研發,不能被別人卡脖子,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閉門造車。沒有一個產品可以閉門造車,智能制造也是如此。政產學研正攜手合作謀求共贏。也應該展開國際合作,引進國外好的產品、好的技術、好的經驗。鼓勵企業引進吸收國際先進智能制造的設備、技術、人才,鼓勵企業引進來和走出去。鼓勵企業嘗試在本領域內制定一些標準,并打通與國際標準之間的壁壘。
無錫做為一個傳統的制造業強市,經過幾年努力,在推進智能制造方面有了不錯的成績。但是企業制造方式的改變,從傳統制造轉向智能制造,不是為了智能而智能。智能制造的目的是“兩提升、三降低”,即指生產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研制周期的大幅度縮短、運營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和產品不良品率的大幅度下降。我們要本著這個目的,本著長遠規劃、逐步實施、重點突破原則,來對無錫整個制造業進行逐步升級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