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敏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發展,對技能型的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而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就成了我國未來科技發展的主力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的職業素養關系到社會和科技的進步和發展。所以,對高職院校職業素養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學校、企業等協同合作的教育模式已經成為當下的主流趨勢。高職院校在這樣的教育培訓模式中起著主導作用,同時也需要尋求各方面幫助和政策的保障,全方位制定對人才職業素養的培訓方案,整合資源研究出新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政校企行;協同合作;高職生;職業素養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6.218
1 當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現狀
現階段,由于國家對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高職院校也隨著政策的下放逐漸發展起來,高職生的職業素養培訓教育有了很好的成績。但是,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下,高職生的職業素養培訓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培訓的結果滿足不了社會和企業的需要,只是一些理論上的基礎知識,脫離了實踐過程。這些都導致的高職生職業素養不高,進入社會到了工作崗位勝任不了工作職責,滿足不了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其具體表現為:
首先,高職生的知識面窄,基礎知識存在滯后的現象。應試教育導致高職生都是為了考試而學習,和實踐有脫節的情況。這種教育模式就帶來的后果就是學生遇到問題了不知道從哪下手,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思路。
其次,現在的高職生在學習過程中眼高手低的現象比較嚴重,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后沒有運用到實踐過程中。高職院校培養技能型的人才,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必須經過嚴格的檢驗。然而,高職院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經費欠缺、院校教育體系不完善等原因,導致學生實踐經驗欠缺、動手能力差的現象很嚴重。
2 協同理論及其在我國高職生職業素養培育中運用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協同理論就已經逐步應用到了我們的教育領域,但是協同教育模式發展的很緩慢。協同教育至今都還存在很多爭議,但是這并不影響其在實際中的運用和推廣。能適用于協同理論的對象都具有開放和復雜的特性。高職院校的高職生職業素養的培育本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也具有開放性。這是因為協同合作系統是由政府、企業、行業、學校等多方面組合而成,這幾個系統之間和外界都會有交流和交換,這不僅僅體現在物質上和能量上,還能相互影響和作用,從而有1 +1 >2 的效果。換言之,從這四個方面相互合作還能發揮多元化的培育作用,提高系統的開放性,把能量和物質進行高效的轉化,實現高職大學生職業素養培訓的目的,提高高職生的職業素養。
3 高職院校“政校企行”協同合作探索
(1)政府協助,協調多方資源,提供政策保障。政府在“政校企行”培訓模式中起著協調作用,所以,政校企協同合作對高職生職業素養培訓工作中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在這個系統中擔任著多個角色:作為執行者能為職業素養的教育工作保駕護航;作為參與者,能在資金和政策上支持高職生職業素養教育工作;作為裁判,對這個系統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和問題能答疑解惑,對每個子系統都以公平的原則來支持。傳統的產學結合的模式之所以沒有發展下去,就是因為政府缺席。所以,務必要積極謀求政府在政策上及行動上的大力支持,使之成為必不可少的粘合劑。
(2)多方合作,共研人才培養方案,設計課程體系。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訓方案中,培養目標大多都會制定技術能力的要求。但是,很多企業在用人的時候,對高職生都是一種評價,眼高手低的現象很明顯。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的非常扎實,對實際的工作卻是一頭霧水。就算是簡單的工作,也干的不盡如人意。這已經是國內普遍存在的現象了。有專家研究,如果高職技能人才培養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要從基礎入手針對具體的情況提高情景式的行為能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從行動方面看,職業能力的培養必須結合具體崗位職責制定人才的培養方案、計劃組織課程,把方案和課程運用到工作情景中。因此,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學校與行業企業的合作是必經之道。
(3)校企同行,深化融合,創新教學模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有效途徑和根本要求。高職院校可以選擇和一些大型的企業合作,構建產教合作的體系,和企業合作開設一些培訓班和實踐基地等多種形式的合作方式。也可以把具體的項目引入到校園,創新教學模式。在政府的支持下,以行動作為導向。把課堂中傳統的理論知識抽象化的特點分解到工作中,結合實際的工作過程,將工作任務具體化細節化,這樣能激發高職院校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他們對工作的勝任能力,促進他們順利的轉換角色。校園和企業的合作前提就是要有效改善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很多高職院校都存在教師的專業技術不高,因為大多數教師都是從學校畢業直接參加工作對理論知識掌握的很扎實,但是實踐經驗卻很欠缺,學生在工作或者操作中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就會顯得底氣不足。學校和企業合作就能有效的解決這種局限性的問題。這都是源于,學校的老師能在校企合作的時候有機會親身體驗企業的基礎生產線,對具體的崗位職責和規范的操作規程都有了解,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能為學生解決一些問題。其次,學校也可以將企業中的技術專家引進到教學行列中,用他們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結合學生的理論知識直觀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培訓,用企業的標準培養優秀的技術人才,更貼切的滿足企業和社會對技術人才的需求。例如,高職院校醫學專業可以與醫院建立合作戰略,安排醫學專家來授課,可以豐富學生的實踐臨床經驗,拓展了學生的認知,極大提升了專業教學質量。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政校企行的協同合作就是為了滿足企業和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為了培養高職生高能行的職業素養。所以,我們要從政府、校園、企業、行業四個角度考慮,建立完善的培育方案,四個子系統發揮不同作用的同時達成良好的合作關系,才能將高職生職業素養培養的符合企業和社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朱和平.政校企協同合作在設計人才培養中的作用[J].湖南包裝,2018,33(01):97-100.
[2]王生.高職教育政校企協同合作的困境與對策[J].紡織服裝教育,2017,32(03):214-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