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娥
摘要:初中音樂教學是實施綜合組織教育的重要學科,它可以通過直觀、生動的途徑去影響人、感染人,并且還可以將這種審美感轉化為理性認知,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加以升華。初中音樂老師要把教育事業貫穿到生活和教學中去,并以自己作為楷模,促進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學習音樂了解祖國的歷史,感受到祖國的強大、溫馨,體現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精神,培養初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關鍵詞:初中音樂;愛國主義;祖國歷史
熱愛祖國是一個國家對其國民最基本的要求,我們從小就應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因此,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沒有一個不重視國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尤其是中小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更加重視。怎樣才能讓初中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增強愛國主義情懷,這是音樂老師肩負的重要使命,作為一線的初中音樂教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有效利用音樂課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一、以音樂的美感陶冶愛國主義情操
我們都知道,音樂是無形的,同時也是無時無刻的出現在我們的耳朵里,伴隨著我們的成長,只有音樂可以賦予人類的靈魂,那么音樂的教育主要特征就是可以培養人類的審美,之后通過美感教學來培養初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這種特征是任何學生收不能及的,然而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同樣也是離不開美妙的音樂,在盛大喜悅的頒獎儀式中,沒有優美的音樂是不完整的。繁忙的工作之后,通過聽音樂可以放松自己,也可以令自己心曠神怡,由此可見音樂是偉大的。那么怎樣才能以目前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這就是我們初中音樂教師不斷地引導、創新教學,這些需要我們在教學任務中有堅定的立場,我們作為音樂欣賞的觀眾,是不可以用粗俗的眼光來形容音樂的,所以,音樂有著各式各樣的品味,只有我們仔細去品,就會受益良多。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培養學生欣賞民族弦樂,春江花月夜這首非常古典優秀的曲子,同時還可以講解作者背景以及當時的社會形勢,讓學生們通過欣賞音樂來感受當時的社會環境,陶冶初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例如:在學習初中階段行進之歌時,里面包含了《義勇軍進行曲》《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一二三四歌》這些歌曲的學習,教師可以很好地利用這部分內容進行愛國情懷的滲透。
二、選擇合適樂曲,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音樂的類可以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在我國的悠久歷史中,涌現了很多愛國主義方面的題材作品,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迪,有人喜歡優雅的鋼琴曲,有人喜歡美妙的音樂旋律,每次當曲子再次響起時,音樂總能疏導我們內心急躁的心情,美妙的音樂就像是心靈洗滌劑,可以洗掉內心的丑惡,留下內心的真善美。從抗日戰爭到新中國成立,這期間有無數偉大優秀的人物形象。2015年9月3日我國隆重舉行了中華人民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這次活動中,解放軍音樂團與初中音樂代表團共同演唱了《保衛黃河》、《團結就是力量》等歌曲,這些歌曲大氣豪邁,有著特別的人文價值,能夠有效體現愛國主義等本質特征,可以培養學生熱愛民族的精神,加強青少年愛國意識,通過初中音樂課堂更加深入了解祖國的歷史,樹立起初中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堅強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難的決心,培養他們成為具有強烈民族精神以及身后愛國主義情懷的現代初中學生。
三、充分發掘教學素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初中階段學習人音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大多數教師都認為學生們很熟悉,知識作為簡單的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作者:聶耳等,并沒有充分挖掘創作時的社會背景以及影響力,《義勇軍進行曲》作于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時期,歌詞是田漢等人被捕前倉促寫在香煙紙上送出去的,而音樂家聶耳則是被敵人迫害即將離開家園時主動提出譜曲,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誕生的《義勇軍進行曲》,因內容奮進曲調優美,迅速傳遍了祖國大地,并遠傳海外。抗日戰爭時期,美國歌王保羅·羅伯遜在紐約聽到《義勇軍進行曲》后,不僅用英文四處演唱,還在莫斯科舉行紀念普希金誕辰150周年紀念日大會用漢語演唱。還有一些歌曲,例如王莘作詞的歌曲《歌唱祖國》,王平久作曲《國家》等等,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有重大意義,老師要認真收集詞曲,作者一生經歷,歌曲的創作背景等等,解釋詞曲內在的含義,使同學們對歌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能夠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
結束語:
總之,音樂教育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技巧,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為一名音樂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從教學內容中挖掘可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元素,不斷地給學生滲透愛國思想。通過長期的培養和滲透,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讓學生成為社會真正的有用之人。
參考文獻:
[1]周順東.奏響音樂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旋律[J].遼寧教育,2006 (9).
[2]穆傳方.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J].兒童音樂,2016 (6).
[3]盧玟璇.談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參考,200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