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語言程序設計》是計算機專業及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都要開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也是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可選編程語言之一。掌握好C語言的編程技術,將為學生學習后續高級編程語言奠定堅實基礎。但C語言概念比較復雜,規則繁多,使用靈活,容易出錯,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以往授課方式為大教室合班上課,課后安排上機實驗。學生反映理論內容較抽象,并與實踐有些滯后脫節,給學生掌握課堂內容增加了難度。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大數據學院對《C語言程序設計》進行了教學改革,對授課方式,考核方式,教案組織,上機考試等幾方面進行了改革,并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教學效果。
首先,改變了以往大教室合班上課方式,改為單班實驗室授課。這種方式授課,可以使學生聽懂教師所講授的理論內容之后,馬上通過上機實踐,加深理解并真正掌握課堂內容,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編程能力。掌握編程技術的最佳方法就是自己動手編程,在實踐中逐步提高水平。而這種授課方式,正好可以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且由于單班授課,教師可以對每名學生進行一對一輔導,這樣可以使學生對課堂內容馬上理解并掌握,所以教學效果良好。
其次,對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成績考核方法是平時成績占30%,上機考試成績占30%,筆試成績占40%。這種考核方式即可以考察學生的平時表現,又可以考察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既考察了理論掌握情況,也考察了學生的實踐動手編程能力,客觀公正。通過學生意見反饋,學生對這種考核方法也表示贊同和認可。
第三,我們針對單班實驗室授課這種新的授課方式,重新編寫了教案。組織教案的原則主要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組織方式是,對于每一章節,首先介紹概念,原理,算法,語法和注意事項,然后通過適當的例題來講解,同時組織1-2個例題,立即讓學生上機實踐,編寫和調試程序,教師當堂輔導,所以使學生可以對課程內容當堂理解,當堂消化吸收。
第四,對以往上機考試進行了改革。以往上機考試為教師出3-4道編程題,每名學生都答一樣的題,存在一些弊端。現在上機考試改為采用《C語言程序設計上機考試系統》,系統具有自動出題、隨機組卷、計時收卷、實時評分和記錄成績功能,大大提高了考試效率。每名學生的3道考題是隨機產生的,與周圍學生的考題均不相同,所有考題取自國家二級考試模擬題題庫,具備針對性,同時《C語言程序設計上機考試系統》具備平時練習和正式考試兩種使用方式,學生平時練習時可以生成參考答案,這樣學生可以在練習過程中,逐步提高編程水平。因為是實時電腦評分,所以迫使學生必須經常練習,在不知不覺中也就提高了對C語言程序設計的理解和掌握。
從成績上分析,對比以往的期末考試,《C語言程序設計》及格率為60%左右,教學改革后,《C語言程序設計》的通過率達到了88%。此外,學生對在機房上課及考核方式完全認可,認為既可以掌握理論知識,同時通過自己動手實踐掌握編程技術,加深了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學生普遍反映能夠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和理論知識運用能力。事實證明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當前海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第一,現在使用的教材是清華大學出版社譚浩強編寫的《C語言程序設計》,是國內權威的教材,但它在內容的組織、順序的安排與在實驗室上課有些差別,所以是否考慮針對在實驗室上課這種新的授課方式,重新編寫一本教材。第二,教案的內容上,還有待于進一步細化和調整,尤其是學生練習的例題,需要進一步的斟酌與挑選。第三,《C語言程序設計上機考試系統》還需要升級完善,在考題數量,難易程度,答案數量以及適用于VC++開發環境等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
總之,《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教學效果,無論是在學生成績的提高上,還是學生的反映上,以及考試的效率上等均達到了教學目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希望院系領導能夠針對存在的問題,組織人員,商討對策,進一步提高《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蔡曉麗,陳舜青,丁志云.計算機c語言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 (5):4191-4192
[2]周欣欣.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科技信息[j].2016 (2)
[3]余冬梅.基于c語言的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的教學方法研究與實踐.現代計算機[j].2018 (8):67-69
作者簡介:伍育紅,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