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帥
摘要:儒家文化不僅僅是博大精深,它所在的魅力是可以對大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重點要素,而且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引導意義。本文通過探討儒家文化對大學生教育所產生的良好影響,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并發揮其重要性,將儒家思想和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學習和傳承儒家文化等方面做了論述。
關鍵詞:儒家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選擇
前言:
儒家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擁有重要的思想內容和理論價值,是為中國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這門學科是研究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的重要學科,儒家文化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是新時代社會和大學生繼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儒家文化中蘊含的知識含量不可估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與儒家思想相結合,從而不斷地學習儒家思想中的精華和將其傳承,這不僅僅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正確選擇,也是傳承儒家優秀文化的重要途徑。
1.儒家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在儒家思想倫理體制內,不斷地強調群體大于個體,個體和群體關系的結合是儒家文化所強調的主要內容,注重個人的品德修養是為重中之重。在儒家文化之中,一直提倡“仁、義、禮、智、信”為育人標準,著重強調人與人交往間的和諧共處、樂于助人、禮節齊全和做人真誠講信用等。利用儒家文化中對人的道德品行和修養的注重,將其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將有助于學生從儒家思想文化中學到內容精髓,從而轉化于日常生活中,可以提升大學生總體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對學生的成長及長遠發展幫助甚大。
2.儒家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選擇
儒家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選擇主要從將儒家思想和實際相結合,將儒家文化提倡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中和倡導仁者愛人,幫助大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2.1將儒家思想和實際相結合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涉及的內容也是極其豐富多彩,包括如何提升個人品德修養和非常強大的教育理念。雖然儒家文化和當代實踐相差較遠,但是絲毫不影響它其中的魅力,儒家文化中所存在的教育理念在當代也不會過時,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使用價值,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在儒家優秀文化的眾多思想體系內,最有名的就是“子曰:‘有教無類,”,這是在《論語·衛靈公》中孔子說的一句話,它的意思是人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分種族類別。每個人都擁有受到教育的權利,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不分貴賤。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第一創始人,他的教學活動開展時也一直遵循“有教無類”這個理念,在孔子的世界認知里,學生不管是富有還是貧窮,上等人還是下等人,孔子都沒有分門別類區別對待,并且一視同仁。教育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教無類”這樣的思想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教師可以和學生建立良好平等的體系,借鑒儒家思想將其融合進教育中可以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提供快速有效的方法及論點。
2.2將儒家文化提倡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中
教師可以講究循序善誘,將儒家優秀文化融入課堂,講究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的理解能力把學生帶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引導學生學會“溫故而知新”(1),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儒家文化提倡主張《論語·為證》中的“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就是看學生平時的所作所為,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及能力,觀察學生的經歷、興趣愛好,針對其知識水平,喜好,性格、智力等方面差異,進行引導,循循善誘等。讓學生自己投入到學習中主動的探索、發現,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一盞指路的明燈,適當時進行點撥即可,不要頻頻說教。著名儒家集大成者朱熹更是將循序善誘發展成為“循序漸進”,意思是將學習和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地深入了解,教師可以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把握朱熹所說的“循序漸進”,急于求成反而會達到相反效果。儒家思想文化還講究出自《論語·先進篇》的“因材施教”,說的根據學生的性格方面進行推敲調查,對應其學習的志趣、能力,對癥下藥的進行教學。這是教學方法中最重要的教學原則,每個學生的不同處將是他們最大的優勢,發揮其優點彌補改正不足,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3倡導仁者愛人,幫助大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仁愛”(2)是儒家為政思想的重要基石,提倡推行仁愛天下。從孔孟之道到后來的程朱理學,歷代大儒都是將仁愛當做最高的道德準則,“仁”是中國歷代倫理道德的宗旨和根本,作為人們處事、為政治國的首要指南和道德規范。在儒家思想中“仁者愛人,仁即是愛”中的“仁”是一種發自人們內心又超越自身、延及社會,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和自然的愛。“仁”的體現范圍廣泛,是一種存在諸多關系中的繩索,將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緊密聯合在一起,每一個人都融入進去,所享受它帶來的樂趣,也可以說只有人在社會關系中才可以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由此,教師可以借鑒儒家思想在待人接物方面的“推己及人”,對學生進行儒家“仁”愛教學,給學生講述關于“仁”的意義,并在平時生活中,將“仁”進行到底。
3.結束語
將儒家文化徹底融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操之過急,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必須得仔細研究認真、深入地鉆研,不斷累積新經驗鞏固取得的成果;持續探究正確的融入方式,使儒家優秀文化不斷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其新的光彩和活力,借鑒儒家優秀文化的同時不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繼承傳統,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知識和內涵。
注釋:
“溫故而知新”出自《論語十則》-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
仁愛是《論語》的核心思想.儒家的仁愛包含了三個大的層次:以家庭為體系的愛、以社會為體系的愛和以宇宙為體系的愛.這三個體系內的愛是相互聯系的,并且有著共同的哲學基礎,即儒家“過猶不及”的中庸思想.
川北醫學院2017年度校級課題,項目編號CBY17-B-YB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