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臨進?李博遠?胡金圣?周金濤?付貴山?楊凱倫
近年來,江西依靠著獨特的氣候環境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土地資源,為多樣化農業生產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江西農業一直保持著穩定發展,總體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但與此同時,也暴露出許多的問題。如農產品質量和結構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科技文化素質與管理水平低,農業生態環境惡化等等,這些問題都制約了江西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本文將通過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科技在農業上的不斷應用和普及,來促進農業的現代化。
我們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傳統農業將從分散化的傳統小農經濟到農業現代化,再到大規模的機械化,最終進化到融合互聯網的高度智能化的智慧農業模式。目前物流網絡、大數據、電子商務等互聯網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在農業生產領域,實現了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相結合,使得農業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生產向前推動了一大步。可以說,“互聯網+”下的農業現代化是江西農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一、“互聯網+”對農業發展的意義
(一)促進農業結構調整,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市場信息對于農業生產的導向作用是及其重要的,在“互聯網+農業”當中農業生產者可以更加快速、準確、全面的了解到市場的需求,以市場為導向,從而做出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農業管理水平,推動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這其中既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還可以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二)推動傳統農業向知識型農業轉變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知識經濟逐漸成為市場發展的趨勢,其中技術、信息等要素在農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與傳統農業相比較,知識型農業依靠生物工程,科技發展等高新技術的,“互聯網+農業”使得農業科學技術快速的發展,從而促進傳統農業向知識型農業轉變
(三)推動農業向生態農業與持續農業的方向發展
在傳統農業中,由于農業生產者知識的困乏使得農業生產對環境的破壞是很大的,引起了土壤侵蝕、土地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的一系列生態問題。在“互聯網+農業”中,農業生產者的環保意識得到提升,并且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更多的綠色農業得以實現,并且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良性生態環境的建設。
二、現狀以及原因
(一)與周邊省份農業發展相比,江西農業工作當中機械使用率明顯更低,現代化發展程度低下,農業生產率低。這一現狀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在江西農業當中,大多數從業人員科學文化素質較為低下,缺乏農業科技領軍人物和拔尖人才,不能較快地適應市場精細化及高品質的需求,以至于與其他省份農業產業的競爭不占優勢。
(二)江西省農業在范圍上雖然比其他省份更廣,更大,是一個農業大省,但從未建立起一個完善的機制來保持甚至提高農業產品質量,為調整相應的產業結構,完善農產品體系。隨著品牌農產品的市場影響力的逐漸擴大,將會成為農業產業調整的突破口,農業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因此江西更應該推出自己特有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三)江西農業可以說還沒有跟上現代化的步伐,農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立的不多,政府力度顯得不足,比方說江西農業當中只存在極為少量的信息化管理技術,江西省農業污染也更為嚴重,以此引發的農產品質量降低在所難免,而近幾年人們尤為關注食品安全問題,此消彼長之下,江西省的農業發展前景并不樂觀。
三、互聯網農業結合我國現代農業的措施
(一)利用互聯網+農業區改造生產環節
充分利用互聯網促進農業生產的標準化,使其生產自動化,精準化,可追溯,人力成本降低等,雖然現在不是很熱,但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應用物聯網技術,可以通過各種無線傳感器實時采集農業生產現場的各種信息,比如光照溫度濕度等,及時的將信息匯總整合,最后通過系統進行定時定量定位等處理。比如在春天進行水稻育秧時,對溫度濕度光照通風等都有嚴格的要求,以往都是通過農民的經驗來操作,不僅效率低,而且精確度不夠,但有了互聯網的進入,可以更加方便。
(二)利用互聯網+對農產品的加工過程進行完善
如今食品安全等質量問題已經變成全國人民非常重視的事情,農產品的加工也應日趨完善。在如今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中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農產品加工技術和設備落后,企業創新能力不足,企業與農業生產之間的聯系較松散等。因此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提升新型農產品的研發創新動力,促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生產方式的變革,拓寬深加工企業的銷售途徑。
(三)利用互聯網+對產品營銷進行創新
各類媒體可以為農產品提供便利的營銷入口,更重要的是,營銷成本極低。微博、微信、QQ等都是免費的資源,沒有任何行業能夠像互聯網那么容易的和消費者建立信任關系,并因此推銷產品。我們可以運用大數據精準定位目標客戶,避免泛化營銷,不斷改進產品質量,這樣充分的利用互聯網來實現廉價且高效的營銷入口。(作者單位:南昌航空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