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改革開放40年的講話中說,“40年春風化雨、春華秋實,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2012年12月7日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到地方調研,首站就來到改革開放的窗口——廣東省深圳經濟特區,沿著1992年鄧小平南方視察時所走過的路線,現場回顧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提出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宣示了將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堅定決心。
一、將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到底,需要堅定信仰、信念、信心
習近平在講話中說,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就應該有雄心壯志。毛澤東同志曾經說:“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后頭。在過了幾十年之后來看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就會使人們感覺那好像只是一出長劇的一個短小的序幕。劇是必須從序幕開始的,但序幕還不是高潮。”“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
40年來,我們咬定青山不放松,風雨無阻朝著這個偉大目標前進。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發展提出了更高的奮斗目標,形成了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發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最強音。
為此,習近平說,“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小到一個人、一個集體,大到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會愈挫愈奮、愈戰愈勇,否則就會不戰自敗、不打自垮。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對改革開放,我們必須要有這份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最有理由自信的。”
中國人民具有偉大夢想精神,中華民族充滿變革和開放精神。這一精神使中華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也必將引領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繼續走向未來。在近代以來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經歷了太多太多的磨難,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犧牲,進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現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已經充分爆發出來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
所以,要將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一定要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只有具備了這種信仰、信念、信心,才能將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二、將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到底,需要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4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我們正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八個大字,才取得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新時代要把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再創偉大新奇跡,就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也可說是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因為,形勢在變,中國在變,世界在變,我們對事物的認識也要永遠在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永遠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勞永逸。如果不及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做不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則改革開放就會受到影響。
2018年的年初,某大學有一位退休的老教授在《求是》旗下的《旗幟》雜志發表了一篇文章《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提出“消滅私有制”問題。提出這個問題,許多民營或私營企業家心理忐忑不安,引發恐慌情緒,企業家的信心或情緒受到了影響,也影響了民營企業家的投資和經營活動。
2018年11月1日,中央及時召開了一個民營企業座談會,習近平親自主持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舞臺。在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三個沒有變”,并親切地稱呼民營企業家是“自己人”,再一次給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
鄧小平最喜歡講的一句話就是“實事求是”。1992年南巡講話里,鄧小平多次強調:“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要提倡這個,不要提倡本本。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
2018年4月13日,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也說,“當前,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推進改革的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亞于40年前。因循守舊沒有出路,畏縮不前坐失良機。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思想解放的過程。沒有思想大解放,就不會有改革大突破。”
在這次講話中,習近平還是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有機統一。”
因此,將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我們一定要在實踐中把鄧小平、習近平的這些諄諄教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否則,改革開放就可能半途而廢,無法進行到底。
三、將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到底,需要埋頭苦干,一棒接著一棒跑
1992年早春,鄧小平在南巡談話中曾經囑托全黨:“從現在起到下世紀中葉,將是很要緊的時期,我們要埋頭苦干。我們肩膀上的擔子重,責任大啊!”習近平說,“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手里,責任重于泰山。”
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這次講話時說,“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為此,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號令:“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
在紀念改革開放40年講話的最后,習近平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跡!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我們這個時代是偉大的時代,我們能夠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偉大的時代,是我們所有人的幸運和幸福。現在,歷史的接力棒現在已經傳到我們這一代人手上。時不我待,只爭朝夕。我們有理由、我們也應當為這時代盡自己的所能,為將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作出應有的努力,甚至作出利益上的犧牲。
中國的改革已經經歷了40年,但可以說改革開放仍然還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尚在半途。前瞻前行之路,仍可謂任重道遠。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講話中的說法,“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在這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我們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必須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勇立潮頭、奮勇搏擊。”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40年的改革開放實踐告訴我們: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除此之外別無選擇。我國過去40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作者單位:中共黔南州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