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會計信息直接影響國民經濟體系構建,真實的會計信息有利于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反之,會對整個社會發展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本文重點探討會計信息真實性判斷的依據與思考相關問題。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信息在經濟社會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大,通過在經濟活動中收集各種信息,并加以計量、分類與惠東,進而為宏觀、微觀層面的經濟決策夯實信息數據基礎,由此可見,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至關重要。接下來,談談對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幾點思考。
一、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影響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一直以來,政府都是基于市場會計信息來制定宏觀調控政策的,一旦企業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那么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就缺乏真實的信息支撐,所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就無法對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調控解決。
(二)投資者利益將受損。會計信息失真將直接影響投資者的實際經濟利益,如企業違規虛報謊報經濟利潤,造成股東所得到的分紅減少,進而直接影響股東利益。
(三)影響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眾所周知,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企業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支撐來制定發展戰略,通過會計信息而掌握發展實際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而及時調整發展戰略。一旦會計信息失真,就會降低企業發展戰略的有效性,導致企業決策失誤,進而影響投資者利益,導致投資者對企業失去信心和信任,阻礙企業融資,企業最終走上破產之路。
二、辨別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判斷依據具體對策
(一)企業內部的會計管理體系是否完善。要想提高企業會計工作有效性、確保會計信息真實性,建立完善的內部會計管理機制、提升會計核算與監管質量至關重要。具體來說,首先,實現部門獨立運營、機構職務相分離,提高內部的相互牽制性。作為企業高層,應定期檢查內部機構、部門,嚴防徇私舞弊、相互串通的行為;其次,建立完善的現金及銀行存款的收支審批機制。制定完善的審批流程,明確收支審批人員職責與權限,提高資金管理質量。作為財務人員,應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與責任感,加強對收支的會計核算,先審核再記賬。安排不同的人管理財務章、銀行印鑒等物品;另外,明確會計電算化崗位職責,明確財務人員職責,明確會計電算化操作流程,加強對會計人員關于相關財務軟件使用的培訓。
(二)會計從業人員綜合素質是否符合要求。會計工作人員業務水平、職業素養是否過硬,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素質不同,那么對會計信息真實性作出的保證與承諾程度也不同,一旦企業領導干預其中,那么會對會計部門獨立工作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會計人員業務水平高、職業素養高,那么其就有實力做好各項經濟工作,并時刻認識到虛假會計信息的法律責任,從而時刻保持優良的工作作風。
(三)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是否科學完善。要想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規范和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至關重要。首先,明確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等的職責;其次,建立完善的內部監督制度,確保財會機構的設立、管理與運行等獨立并滿足相關法律法規;另外,要將權力擁有者以及行使權力的過程納入內部控制機制的監控范疇。確保擁有權力的人不會干涉財務工作,也不會對財務人員進行越權授意,進而為會計信息真實性夯實基礎。
(四)企業的監督審查機制是否健全完善。要想提高會計信息真實性,加強內部審計質量至關重要。新形勢下,要想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確保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獨立運行,并且讓董事會或者監事會對其直接領導,增強其權威性;第二,提高內部審計內容的科學有效性,應涵蓋審核會計業務、評價監督內部控制機制的運行情況,并撰寫成總結報告讓企業領導層及時發展會計業務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并作為決策參考;第三,加強對審計人員專業技能、管理水平、職業素養的培訓。近年來,我國現代工業發展迅速,因此,審計業務應與時俱進,不快擴大業務范疇,這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學習相關的企業經營方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另一方面,國家財政、稅務以及工商行政等部門應形成合力,共同構建企業會計監督體系,政府部門必須嚴格審查、督查企業會計信息;同時,也要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社會監督主要是會計中介服務機構利用對企業年報的審驗、監督企業以及財務工作人員。由此可見,判斷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必須將企業的監督審查機制是否健全作為評判標準,以內部監督為主、外部監督為輔。
(五)會計信息遵循了會計制度、準則與法規情況。隨著《企業會計準則》的出臺,對企業會計行為的規范性、信息透明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會計是經濟活動的真實反應,是利用對會計要素的確認與計量來實現的,如,開銷、收入等的確認與計量都是建立在權責發生制的基礎之上的,真實反應某段時間的利潤。如果某一會計事項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那么要依據會計法規制度進行界定。如,利用先進先出法計算企業存貨情況,企業對企業存貨這一經濟事項都必須嚴格遵循先進先出法來核算。如果會計處理時出現預計殘值、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等不確定的因素,要嚴格遵守新準則中的規定來執行。企業只有堅持遵循會計法規、對會計處理過程中包含的不確定因素如固定資產折舊年限、預計殘值等,在新準則規定下有明確界定的,應嚴格按照法規執行。只有嚴格遵循了會計制度、準則與法規,才能有效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六)會計信息的可用程度。隨著新會計準則的應用,企業的會計信息必須基于會計使用者的需求來制定,財務人員利用財務報告將會計信息傳達給使用者。其中,企業現金流、業績情況、財務狀況等對政府部門、債權人、投資者來說可用性很強,有利于及時掌握企業經營情況,從而科學制定經濟政策、做出投資決策等。由此可見,判斷會計信息真實性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會計信息的可用程度。
三、結語
綜上所述,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因素有很多,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呈現復雜、隱蔽、加劇的特征。新形勢下,要想提升會計信息真實性,必須全方位、多角度進行考慮,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完善的監督約束機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從業人員綜合素質,最終提高會計信息真實性。(作者單位:江蘇淮海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