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華
[摘 ? ? ? ? ? 要] ?隱性課程一般是指學校政策及課程計劃中未明確規定的、非正式和無意識的學校學習經驗,包括學校的校園環境、校園傳統、規章制度、人際關系等,這些都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從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出發,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隱性課程體系的開發和實踐進行初步研究和分析,目的是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關 ? ?鍵 ? 詞]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課程;開發;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200-02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課程體系的開發和實踐,既需要對隱性課程的開發意義和價值有基本的認識和重視,同時也需要在實踐方面下大力氣,著眼于校園環境、制度、文化、師生關系、校園活動等方面的建設,不斷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參與熱情,使隱性課程發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育人作用,成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隱性課程的內涵和特征
隱性課程又稱隱蔽課程和潛在課程,其主要是指除學校正規課程之外,還存在可能對學生影響深遠的課程,包括教育環境、師生關系、制度以及文化等內容,這些因素都會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程度對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產生影響。隱性課程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非顯露性
隱性課程又稱看不見的教育,其主要是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借助學生的無意識心理影響學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不像顯性課程那樣學生會有被引導甚至被灌輸的感覺,排斥心理和逆反心理也較少。
(二)非量化性
隱性課程主要作用在學生的思想和精神上,這使得其對學生的影響是非連貫的、非系統的。加之隱性課程和顯性課程之間的關系以及隱性課程內部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等都是十分復雜的,要對隱性課程進行具體的量化分析較為困難。
(三)非系統性
非系統性主要是指隱性課程中的各個要素之間往往缺少邏輯關系,也就是它們幾乎可以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背景下對學生的思想進行誘導和啟示,而效果有時候是顯性的,對學生的影響非常深刻,有時候只是陶冶和督導的作用。
二、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隱性課程體系開發現狀
(一)思想不夠重視
重視顯性課程忽視隱性課程是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隱性課程不但是顯性課程的補充,而且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引擎,但是當前的大多高職院校,無論是管理者還是一線教師,對什么是隱性課程、隱性課程有什么意義和價值等都缺乏足夠的了解,使得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出形式化的特點。
(二)制度建設落后
作為隱性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度建設引導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新時代的高職院校在制度建設上一定要從發展學生的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培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入手,貫徹并彰顯“以人為本”的理念。但就目前來看,一些高職院校的組織結構、獎懲制度和規章制度等都是站在學校管理者的角度,而不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出發而制定,缺乏以人為本的理念,不尊重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刻板、教條化、操作性不強,因此無法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實現潛移默化的引領作用,甚至很多制度成為束縛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阻礙。
(三)校園活動不足
高職院校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隱性課程,對學生團結互助精神、和諧人際關系建設以及健康心理素養的培育都有十分明顯的價值。但是很多高職院校的校園活動要么形式比較單一,以講座、報告會的形式為主,吸引力不強,學生的參與度不高,要么就是缺乏思想性,不外是一些歌唱會、朗誦會、文藝匯演等形式,對學生的思想引領、教育作用不大。
(四)校園文化欠缺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涵養學生的內在精神品質,幫助學生成為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搖籃,應該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彰顯自己的特色。但是一些高職院校只見大樓不見文化,只見時尚不見古拙,只見校紀不見校風,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學生的精神品質和人文情感難以被陶冶。
三、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隱性課程體系開發與實踐策略
(一)注重校園制度建設
在制度建設上彰顯平等理念、民主理念、和諧理念、生本理念,是構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課程體系的重要原則。無論是獎懲制度還是規章制度,都要處處以學生為中心,打造人性化的關懷體制。只有在制度上贏得學生的信賴和親近,才能提升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學生才能在校園學習和生活中感受到愉悅。在制度建設上,高職院校要有開放包容的胸懷,既要透明規范,同時也要注意積極吸收學生和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制度不是用來管理學生的,而是服務學生的,其初衷應該是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在制度建設上絕對不能給學生設置過多的條條框框讓學生無條件遵守。在班級制度建設上,教師既要注重制度的權威性,又要注重制度的靈活性。高職生的叛逆心相對較重,對學校制度有天然的抵觸心理,教師要想讓學生成為制度的維護者而不是破壞者,務必要讓學生感受到制度的人文關懷而不是制度的高壓強制,這是制度這一隱性課程體系在開發和實踐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注重校園文化建設
以德育人,以文化人,文化的力量不言而喻。用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裝點高職校園,引領校園文化方向,增強學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化自信,使之成為有道德、有文化、有素養的新時代人才,是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隱性課程開發與實踐的重要舉措。作為高職院校,一定要以文化為紐帶,積極打造充滿文化氣息的新時代校園,讓文化成為校園最顯著的特色之一。學校要經常舉辦校園文化活動,通過講座、座談會等形式,邀請一些社會文化名人來學校給學生講解祖國的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在校園環境建設上,小到一座雕塑,大到亭臺樓榭,都要體現出應有的文化內涵,提升學校的文化魅力。大力開展以傳統文化教育為主題的各項活動,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熏陶中給學生以人生啟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利用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舉辦“我們的節目”活動。如舉辦讀書節,仿照《朗讀者》《中華詩詞大會》等賽事形式把學生組織起來,通過文化對答和文化知識競賽等形式,提升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上面,高職院校更要彰顯文化自信,利用宣傳欄、文化墻、文化長廊以及圖書館等場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的思想道德。尤其是在這樣一個拜金主義和享樂之風甚囂塵上的時代,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隱性課程一定要發揮好自己的作用,營造和諧健康的校園環境。
(三)注重校園文化活動建設
校園文化活動對學生的精神和思想及綜合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價值。在校園文化活動建設過程中,堅持注重突出“五性”:思想性、知識性、專業性、娛樂性、經常性。既要充分發揮團委和學校各社團組織的作用,定期組織大型校園文化活動,活躍學校氛圍,也要注重結合社會熱點以及學生思想需要組織安排,發展學生的愛好和優勢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尤其是要充分發揮實踐活動的育人作用,讓大學生在真實可感的社會實踐中增強社會責任感。高職院校可以與學校所在的社區、鄉鎮聯系,在當地設立德育實踐基地,結合本校學生的專業特點,將留守兒童照料、孤寡老人照料、居民素質教育、義務電腦修理、社區普及法律知識聯誼等公益活動常態化,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寒暑假期間,可以組織學生深入到企業、社區、學校調查實踐、學習考察、義務支教、掛職鍛煉,組織畢業生參加西部計劃等志愿服務活動,讓學生在豐富的社會實踐中,進一步了解國情、省情和社情民意,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命運,正確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增進與人民群眾的溝通和感情,增強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責任擔當。
(四)注重師生關系建設
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和諧校園的建設,更有利于學生的心理發展和道德培育。不管是學校領導還是一線教師,如果能夠和每一位學生平等交流,用愛心、耐心、細心去呵護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各種困難,使學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那么學生的不良思想和行為一定可以有大改觀。鑒于此,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就要摒棄官本位思想,以校園服務者的姿態去關心學生的成長,多傾聽,多和學生交流,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抹平和學生的隔閡感。作為教師,尤其是班級管理的主要參與者和建設者班主任,更應該從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心理發展特點上去關注他們,多和學生談心、談理想、談生活,和學生建立親切友好的師生情誼,而不去歧視他們,忽視他們。個別高職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有的很自卑,人際交往能力欠佳,不敢表達自己,對此,高職院校教師就要切實負起責任來,把培養全面發展的高職生作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鼓勵學生敞開自己的心扉,通過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和校園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力,改變學生的思想和心理。
(五)注重和諧寢室建設
寢室是學生最主要的生活和活動場所之一,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育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寢室衛生和管理,要經常深入學生的寢室之中,和學生交流、談心,了解寢室中每一位學生的生活情況,及時發現并制止存在的可能影響寢室安全和學生和諧關系建設的問題。要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的作用,讓他們擔任寢室長,做好寢室的日常管理、氛圍營造、信息傳遞等工作,協助做好寢室學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在寢室文化建設上,教師既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建設權利,發揮每一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學生自主管理宿舍的能力和水平,同時也要注意引導學生,使寢室文化始終充滿和諧、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如舉辦寢室文化藝術節,可以是歌唱會,可以是讀書會、也可以是環保裝飾宿舍比賽等,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活躍宿舍氛圍,借此打造優秀的寢室文化。
四、結束語
應該說,隱性課程的開發和實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廣大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常抓不懈,從每一位高職生的未來發展出發,積極創新實踐,增強時代責任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切實解決思想政治教育隱性課程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全面提高職業教育的育人質量,確保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邱晶巖.高職院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J].現代交際,2018(17):136.
[2]賀娟.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課程評價體系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18(8):71-72.
編輯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