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霄
[摘 ? ? ? ? ? 要] ?為了滿足各類醫院對護理學科臨床護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需要對職高護理實訓教學進行創新與改革。改變傳統模式下理論重于實踐的教學理念,突出理論知識與臨床崗位任務緊密銜接,創設開展情境教學模式,用案例分析來縮短學生對臨床實踐護理專業的適應時間,并將學科教學綜合融入,做到理論基礎知識牢固,思想思路清晰,結合實踐操作,實訓突出技能。護理專業更注重學生職業素質與能力的培養,教學目標是實現高端技能型護理人才的培育,構建護理職業教育的實踐體系,為社會、醫院輸送專業護理人才。
[關 ? ?鍵 ? 詞] ?職高護理;職業素質;實踐性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234-02
護理看似是很簡單的學科,但實際上它的專業性很強,是一門實踐性加綜合性應用的學科。從教學課本內容知識來看,每一部分的理論知識都很強,并且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要求很高,學生必須達到理解掌握知識和實踐應用的程度。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該反復逐步深入學習,讓理論與實踐更為牢靠,防止護理過程中出現失誤不當的操作,將醫療風險系數降到最低。為了滿足社會、醫院、護理中心對臨床護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我們應該以提高人才培養為目標,以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出發點,充分結合臨床實踐教學,從而為社會培養出實用性、技能型護理人才。
一、職高護理實訓教學課程的理念與設計思路
1.真實環境與仿真環境結合。在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國家護理實訓中心的良好條件,利用當地多加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養老院等渠道進行對接實習,合理設計校內和校外教學的環節與過程。
2.單項技術與綜合能力結合。打破傳統模式下單項操作技術訓練的單一與死板,采用臨床案例或情景引出學習任務,讓學習操作過程更具有真實性,讓大家能夠經過評估、分析后列出護理措施,對突發情況、特殊情況以及不同單項技術的前后順序的應變適應能力進行訓練,不僅要將單項操作技術熟練掌握,還要在創設情境演練中進行綜合能力的訓練。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單項操作技能熟練,綜合運用能力達標,臨床護理突發情況問題從容應對的專業素養培育。
3.實踐形式多樣化,靈活調控時間。信息技術融入現實生活,也應用于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將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應用到職高護理專業實踐中,并且將個體訓練與團隊訓練相結合,課上訓練與課外開放訓練相結合,充分利用有限時間,隨時隨地強化學生的技能訓練,實現教學實效性的提高。
二、職高護理實訓教學的策略與方法
1.人員選擇與研究對象。護理實訓教學的創新,需要在院內選取教學經驗豐富的教授組建實踐創新研究教學團隊。選護理專業職高學生作為實驗教學對象。根據學校硬件設備套數,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來開展實踐實驗創新教學研究。在分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保證各個小組成員的差異性和小組之間的公平性。
2.創新實驗實踐教學的內容。我們在原有實踐教學科目上引導學生開展各項實訓項目。通過對學生各項實踐技能的傳授與整合,能夠讓學生對知識內容有自我的整合認知理解,再通過臨床案例為主線,模擬操作,鍛煉學生的在崗護理能力。我們在對學生任務實施過程中要力求完全貼合臨床情境,通過創設符合實際情況的情境進行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將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對案例進行分析和探討,并積極實踐,例如:心肺復蘇搶救、病床緊急呼救、產婦分娩、新生兒沐浴等。培養學生對突發情況的應對能力,對護理各項專業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以及護理程序與實際情況的調整運用。我們還應該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滲透,強化操作過程中的健康宣教。結合職高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將可操作性與應用性合理展現。在確保護理對象身心安全舒適的原則下,體現操作過程的科學性、規范性、創新性、實用性等。
3.實踐教學方法。從全國多地開展實踐教學方法的經驗來研究,教學的重點內容都放在實際操作訓練上。眾多實踐教學研究可以得出結論,尤其是在職高護理專業課程中,實踐操作能夠更高效地讓學生認知知識與掌握專業能力,同時也可有效調動課堂氛圍,讓大家帶著興趣參與實踐訓練,讓教學更具備實效性。所以說,我們應該以實際操作為基礎,提升護理綜合實踐技能達標為主要教學內容,能夠結合職高學生心理特點以及不同的操作能力水平,靈活要求不同學情學生的臨床崗位操作要求的側重,讓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升。綜合具體實踐臨床操作訓練的步驟規范以及學科知識的了解與聯系,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效融合。
(1)觀摩實際操作。我們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反復觀看實際操作演示和教學片,通過智能手機隨時瀏覽課件操作程序,加強記憶與理解,對各項操作指證、各項準備工作、操作要點以及一些特殊突發情況的應急護理措施等。
(2)模型演練。與理論教學章程結合,借助現有設備在人體模型上進行反復練習,例如:嬰兒各項發育指標測量、心肺復蘇手法、肌肉注射深淺的拿捏、抽血下針的練習等。這些實踐操作練習可采用一對一或者小組合作模式來開展,例如:急救止血包扎、現場急救骨折外固定術、傷員運送要領等。可一人操作多人觀看查漏補缺,大家練習后,老師加以指正與點撥。
(3)臨床場景操作練習。為了完成護理綜合技能訓練內容的要求,同時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我們可以運用角色扮演、討論式、案例分析等多種情境教學模式的課程設計,這樣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進行學習和探索,更有利于學生完成學業計劃,提高實踐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情來制定全天護理實習訓練計劃,培養訓練學生創新應用能力、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以及應對解決病人的實際問題能力。
4.考核標準。實踐教學的考核標準是強調臨床適用性,重點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考試原則秉承公平性、全面性和科學性,將學生的整體評價作為考量參考,并根據學生的實踐操作,按照相關操作流程規范標準對學生的實際操作進行評分點評。臨床情境案例項目考核標準應該按照模擬醫院全程操作考核綜合進行評分,包括前期物品準備、操作步驟規范、溝通能力、突發情況應變能力、人文關懷素養來進行一系列的綜合評定,最終要讓學生達到規范、準確、熟練掌握技能操作,具備實踐操作能力,有效運用疾病的臨床、心理、禮儀、護患溝通技巧等多種專業綜合技能,提升職高護理專業人才的道德修養和整體素質,為護理型人才培養奠定堅實基礎。
三、職高護理實訓教學存在的成效和不足
1.臨床護理實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我們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對基礎護理技術及臨床護理技術創新的研究,在實踐中探索職高護理專業臨床實踐技能教學發展的新思路,讓學生能對護理實踐技能訓練有更深的認知與重視,同時活躍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大家實踐的興趣與積極性。通過護理實訓中心開展護理綜合實訓技能教學活動,提升大家實踐護理能力,讓理論與實際之間沒有距離,讓大家能夠快速掌握基本理論與技能操作的融合,同時提升了大家的自主思考、解決問題、評判思維等多種能力,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完美達標。
2.職高護理實訓教學現存的問題。由于一些學校的實際情況,硬件設備、場地、資金等問題的不配套,阻礙了一些實訓活動的開展,也因為一些渠道沒有溝通到位,導致許多學生難以進行實踐實習。而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大家大多是以聽講、觀摩為主要方式進行學習,許多學生還無法短時間內將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快速融合。由于人員配置、場地與時間的限制,可供操作的機會太少,導致操作技能的熟練程度有所欠缺,更沒有準確完成對技能操作內容適當的拓展和延伸。所以說,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在課前多做預習,我們也可以制作微課課件視頻將重點、要點、操作步驟清晰展現,讓大家提前了解實踐課程與知識的綜合內容縮減大家在課上認知理解的時間,多留下實踐操作的機會,以提高技能操作的效果,體現課堂實效性。教學過程從知識認知、實踐認識、綜合理解、實踐操作、反復練習,持續積累經驗提升的過程,最終達到掌握臨床實踐操作的目的。
3.調查評估。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了解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與學習興趣、能力水平、進度等一系列資料的整合,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綜合評估授課方式、授課改革以及學生的意見與建議,進行綜合分析與考量。通過民主調查,將實驗創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學習者的角度找出來,而后調整出現問題的環節不合理、課程安排不理想、內容層面的深淺度等問題,從而使創新思路更清晰,方向更明確,使問題都得到解決。當然,我們在創新過程中要考慮基礎護理技能與臨床護理課程內容上的連貫性,讓學生不僅有興趣學,有動力學,同時也能在他們腦海中留下深刻清晰的專業知識網,讓大家的綜合素養與學科能力整體提升。
總之,我們通過成立護理實訓中心以及一些護理虛擬仿真實踐教學實驗室,實現護理實踐的硬件配備。同時借助各種情景模擬手段營造、創設仿真的臨床護理工作場景,讓大家能夠反復嘗試,練習操作。正所謂熟能生巧,充分利用配套設施環境,達到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強化練習,讓護理綜合實訓教學有了保障。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職高護理更注重護理綜合實訓,同時又需要將專業知識交叉其中。我們在進行護理綜合實訓的操作項目教學過程中要意識到將各方面因素進行綜合,從淺到深、循序漸進。讓大家能夠在實踐中掌握知識,能夠通過知識來輔助實踐,不斷進行實踐積累,提升自我能力與豐富經驗,從而達到社會、醫院對護理專業型人才的要求與需求。
參考文獻:
[1]王建華,周瑜,俞愛月,等.創新護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6(11).
[2]范亞峰.基于實驗室開放項目的護理實踐教學[J].護理雜志,2015(7).
[3]余尚昆,董小文.綜合性實訓教學在外科護理實訓中的實施與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6(24).
[4]黃媛媛.淺談如何做好中職婦產科實訓教學[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7(1).
[5]谷存國.職高高專微生物檢驗綜合性實訓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繼續醫學教育,2015(3).
[6]黃小藝.職高院校臨床中藥實訓教學改革的初步探討[J].海峽藥學,2016(11).
編輯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