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歡歡
摘? 要:健康中國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其中促進全民身心健康也是其中一項重點工作。瑜伽是一個朝陽體育產業,同時也是一項新興的運動休閑體育項目,它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傳入我國,由于其自身特殊的運動健身價值,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受到了國人的追捧,并且以一種運動健身方式在我國得到普及和推廣。瑜伽在健康中國建設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我們要正確認識瑜伽在中國本土化的發展問題。該文在分析瑜伽市場化發展的影響因素基礎上提出相關實施策略,使其主動服務于全民健身,進一步推進健康中國的建設和發展。
關鍵詞:健康中國,瑜伽? 市場化
中圖分類號:G81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c)-0195-03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高度重視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問題,先后頒布相關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規。隨后習近平總書記于2016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健康中國的概念,并審議通過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其目的是促進全民健康。健康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1]。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并且對體育的需求形式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瑜伽作為一種放松身心、健身塑形的運動休閑項目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在國內得到了快速蓬勃的發展,形成了一股瑜伽熱潮。瑜伽屬于“舶來品”,作為外來文化能夠在中國社會廣泛流行,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因此,瑜伽也就成為了許多學者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
1? 瑜伽的起源與發展
瑜伽(梵文YOGA音譯)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前的古印度,其發源地在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山麓地帶,它是東方最古老的強身術之一。瑜伽的最初之意是“給牛馬上軛、套軛,相連、相應”,即“梵我合一”,印度先賢為達到內在的自我與宇宙的真我合一,主要通過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方式在大自然中進行修行,使人的身體、心靈和精神達到和諧統一的狀態,從而使自己遠離痛苦的根源。瑜伽經過前古典時期、古典時期和后古典時期3個階段的演變和發展成為了近現代一種風靡全球的時尚健身方式,尤其備受青年女性推崇。瑜伽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中國開始傳播,進入21世紀后廣泛流行于我國的各大、中、小型城市,并且許多高校也開始開設瑜伽課程,培養專業瑜伽教師,瑜伽以一種運動健身方式在我國得到普及和推廣。
2? 瑜伽與現代生活
現代社會中,隨著工作、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人們內心的壓力主要來源于物質生活的攀比,受控于車子、房子、票子和權力,使我們不堪重負,身心疲憊。白天在高壓環境中工作,晚上大腦始終處于一種高度興奮的狀態,容易導致失眠,從而引起身體一系列的不良反應。更為突出的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面對面交流的形式逐漸被虛擬的網絡所取代,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陌生,使得內心的苦悶和孤獨感更加難以得不到排解。瑜伽是一項健身塑形、放松身心、緩解壓力的健身運動,符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能有效排解人們內心的苦悶,使心境變得寧靜、平和;提升身體的柔韌性、平衡性及肌肉力量;改善內分泌和神經系統,提高睡眠質量,達到身心和諧健康的狀態。
3? 健身瑜伽市場化存在問題
3.1 組織管理體系不健全
組織管理是影響我國瑜伽發展的外部因素之一。有組織就有管理,因此只有充分發揮政府的監管職能,才能促進我國的瑜伽市場朝著正確健康的發向發展。隨著瑜伽在我國健身市場的發展,目前出現了政府管理部門職能和和法律法規的缺失,瑜伽行業收費混亂、非法經營等方面的非規范化管理。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歸屬政府管理部門的的瑜伽師資認證機構不多,大多數師資認證屬于私人或民間培訓組織機構。隨著人們對瑜伽熱愛度的提升,民間成立了很多瑜伽協會,但仍存在一些沒有被政府部門認可的“三無”協會。瑜伽是一種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屬于“舶來品”,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傳入我國已有30余年,但一直處于無政府部門管理狀態。雖然國家在2016年成立了全國瑜伽運動推廣委員會,但具體的執行管理細則仍處于代建狀態。其次由于前期缺乏對瑜伽市場監管,導致很大部分開設瑜伽課程的瑜伽館沒有在工商部門進行登記注冊,未按要求辦理相應的營業執照,這樣不僅不利于工商部門執行監管職能,也有損瑜伽消費者的利益。另外在瑜伽會員、瑜伽教練員培訓收費價格高且差異較大,沒有統一的標準。由初級到高級的瑜伽教練員培訓,收費標準少則千元,多的達到數萬元。如果瑜伽館經營不善而停業,消費者退費無門,將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有可能會產生法律糾紛,這些現象有損瑜伽口碑,阻礙瑜伽在我國的發展。
3.2 市場化運營秩序混亂
瑜伽在產業化推廣的過程中過分注重其商業價值,推廣人和組織機構大多以謀求最大利益為目的,而忽視了對瑜伽本身的認知。瑜伽是一個朝陽產業,但在推廣過程中出現了誤導性宣傳、場地環境、商家惡性競爭等一系列的問題。
許多瑜伽導師為提升自身和瑜伽館的知名度,推廣自己開發的瑜伽課程,熱衷于參加全國各地舉辦的瑜伽大會。同時瑜伽經營者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和迎合顧客的好奇心,提升同行競爭力、增加經濟收入,開設形體瑜伽、空中瑜伽、太極瑜伽、舞韻瑜伽等課程來吸引顧客消費,另外還大肆宣傳瑜伽的減肥瘦身的作用功效,消費主體定位在中青年女性,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消費者造成誤導,認為瑜伽是女性的專屬,讓許多男性都望而卻步,然而在印度許多的瑜伽大師卻是男性居多。有關調查研究發現,消費者對瑜伽的認識比較片面,很多人認為想要練習瑜伽,必須擁有良好的柔韌性,能做一些難度較高的瑜伽體式。由于網絡、雜志宣傳的誤導,使得公眾和社會對瑜伽本質目的認知產生偏差,這對擴大瑜伽的普及范圍和長遠發展將產生不利的影響。
瑜伽是一項修身養性的運動休閑項目,在練習時需要練習者意識集中、內心平靜、身體放松,那么這就需要一個良好的練習環境。然而現實卻不盡如人意,根據調查發現我國許多瑜伽場館選址在人流車流較多的市區,市區房租貴,商家為降低經濟成本,不顧瑜伽練習的環境和練習效果,沒有人數的限制,在狹小、嘈雜、污濁的空間里進行練習。另外有些瑜伽館主不注重細節,沒有定期更換和清洗拖鞋、瑜伽墊及其他輔助工具、衣柜等日常用品,不注意維持室內環境的干凈整潔。
瑜伽作為一種軟消費的特殊商品在市場上進行出售,不僅要求經營者注重教課技術,還要懂得營銷策略。調研發現,現在大多數瑜伽館主屬于瑜伽教練出身,缺乏管理經驗和營銷意識,盲目滿足顧客,沒有定位,不了解自己的盈利模式,不知道誰是自己的盈利客戶,新客戶難以開發,由于服務不到位老客戶也逐漸流失。而一些經營者誤認為價格決定了銷售業績,為吸引更多顧客降低瑜伽課程價格,其他館主也紛紛效仿,商家打起了價格戰,經營者的利潤進一步下滑,導致一些瑜伽館停業甚至倒閉。
3.3 師資隊伍質量有待提高
師資隊伍質量主要是指瑜伽教練整體綜合能力,具體包括專業化水平、教學水平及自身的道德修養,它是衡量瑜伽場館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然而在利益的驅使下,許多瑜伽館打著“零基礎教練培訓”的旗號進行招生,以行業內瑜伽教練供不應求,薪酬待遇好為由進行宣傳,再加上培訓周期較短,一般1~3個月,培訓機構承諾包就業,這就吸引了人們慕名而來。學員畢業后所獲得的教練資質證書也是五花八門,有來自協會、瑜伽學院、國外瑜伽聯盟等機構,有的甚至頒發培訓機構自己認證的證書。由于瑜伽教練資質認證機制的缺失,沒有統一的考核標準,導致市場上瑜伽教練培訓速成式的批量培養模式,教練的專業技能水平、體育保健與康復及一些醫學理論知識的欠缺,這也是導致瑜伽傷害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另外,根據調研發現,大多數瑜伽教練從業者來源于體育院系學生、舞蹈或雜技演員,還有一部分來源于業余愛好者,許多瑜伽從業人員中大部分人接觸瑜伽的時間都不長,而且在拿到瑜伽教練資質證書后,很少自主學習提升其專業水平,這就導致瑜伽市場上教練員的專業素質普遍較低。
3.4 瑜伽課程開發設計能力不足
瑜伽館的經營需要雄厚的資金、強大的師資力量和高效能的營銷管理團隊。當前,國內瑜伽館開設的健身瑜伽課程都是對國外課程的簡單的移植復制,這些課程大多數源于歐美國家的瑜伽機構和印度大師們的研究成果。另外,根據調查發現,瑜伽館在進行瑜伽教練員培訓過程中沒有統一的教材,大部分教培教材都是瑜伽經營者自己編寫。
4? 結論與建議
為了滿足消費者科學健身的需求,促進瑜伽行業的健康和諧的發展,必須科學規范瑜伽健身市場。
(1)政府部門應盡早建立官方瑜伽教練資質認證的行業管理組織和機構,制定統一資質認證考核標準。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行業行為規范,建立與完善瑜伽健身市場的制度、市場監管體系、法律法規等,從而推動瑜伽健身市場穩步有序發展。
(2)不斷深化瑜伽經營者和練習者對瑜伽本質的認知,通過海報宣傳、免費公開課、戶外瑜伽、舉辦瑜伽大會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有利于使廣大消費群體對瑜伽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同時可以擴大瑜伽健身市場的輻射面。
(3)要鼓勵各種瑜伽健身會所找準定位,細分市場,提供的體育服務應該有一定的差異性,對經濟承受能力各異的健身消費群體進行分流,切實提高健身服務水平。
(4)經營者應認識到經營管理能力對瑜伽場館長期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性,同時注重自身經營管理能力的提升,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避免因經營管理能力不足導致的惡性價格競爭。其次對員工進行定期的培訓。為督促員工進步可以指定相關的考核制度、薪酬獎勵制度及晉升制度等;鼓勵有關經營管理人才從事瑜伽行業的開發。
(5)體育場館是開展體育活動,從事體育經營的重要場所,因此開辦瑜伽館選址時要強調周圍環境因素,同時及時改善和維護瑜伽館的硬件設施,注意環境衛生的整治,提高服務質量。
(6)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復合型”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瑜伽師資隊伍的建設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瑜伽專業技能的提升,還要加強運動解剖、運動保健與康復及一些醫學健康理論知識的學習,培養體醫復合型人才,減少瑜伽鍛煉中傷害事故的發生。
(7)積極開發適合我國居民群眾練習的課程,同時根據健身人群的性別、年齡、身體素質水平等方面情況,構建適合不同人群的多元課程內容結構體系,注重實踐性與理論性有機結合,從而激發練習者的興趣。
(8)在新時代背景下通過網絡平臺的技術與創新、拓寬瑜伽學術研究和專利研發,使研發成果轉化成生產力,更好地應用于瑜伽健身市場,服務于廣大群眾,促進全民健身、體質健康。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N].人民日報,2016-08-21.
[2] 盧元鎮.社會體育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江山.當下我國流行健身項目的體育文化透視——以瑜伽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9(6):64-68,85.
[4] 孫琴.北京市瑜伽館會員練習行為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