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平
(晉城宏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 晉城 048000)
1) 建筑工程的科學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不僅影響著工程質量而且對于成本控制也成效顯著,忽略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主要是由于當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員意識不夠,管理理念落后,還被傳統的管理模式所束縛,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完全依靠個人經驗,加之受條件所限許多工程的施工現場并不具備相應的條件,阻礙了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實施;2)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以及信息化的大發展,各行各業都已加入了信息化的大潮,我國的建筑業信息化程度相對較低,根本無法實現工程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管理不但能夠對工程資源和風險成本進行有效的分析預警,而且更加科學高效。但是大部分企業由于信息化需要增加一定的工作量就忽視了其龐大的功效;3) 我國傳統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已經運行多年,所以創新和突破較小,管理效率也比較低,企業的組織形式不合理而且管理手段不夠現代化。以上因素都制約著建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只靠人為管理的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變化[1]。
從管理實際來說,現存的各類問題若想得到有效解決,必須要創新模式。如果想實現模式的創新,必須要進行組織結構的創新。對企業來說組織結構為重要根基,組織結構機制是否健全,直接影響著持續化發展。管理創新是通過將各類必要的因素有機融入到管理體系內,形成完善的管理整體,進而更好的應用,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夠實現對員工的有效激勵以及約束,提高管理工作中問題的解決效率和質量。
工程建筑中,要確保工程能同現代社會發展更好適應,需對工程管理體制不斷創新。第一,對工作人員進行創新性管理,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建筑工人進場前需做好安全教育,讓其具備安全意識,同時也要對其做好專業知識培訓,專業知識過硬,建筑時才更有安全感,才能確保施工安全。第二,管理體制創新中,管理人員需重視對建筑材料的管理,從建筑材料進場,到施工都要嚴格把關,嚴禁出現偷工減料現象。建筑材料質量同工程質量直接相關,只有管理好建筑材料,嚴抓材料質量,做好質量監管,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確保工程整體質量。第三,企業制度創新。建筑企業在制定企業制度時,不僅要確保制度的科學性,同時也要確保制度的現代性,確保制度同時代發展相適應。在企業制度中需對工作人員責任進行明確規定,將具體責任明確到具體個人,并對工程項目間管理關系不斷協調,對體制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善,并對制度執行情況做好監管,確保各項制度都能有效執行,提高企業管理能力。
改革想要創新,觀念必須先行,創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要從創新管理理念開始,投入足夠的精力和注意力,打好管理模式創新的基礎。在企業內部,從高層領導到工程管理人員,甚至是基層的工程施工人員都要了解創新的管理理念,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的管理實踐當中。在開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一些創新有效的管理體系,例如工程管理的目標體系,如圖1 所示,通過建立科學有效的目標體系,明確建筑工程管理過程中的要點。

圖1 工程管理的目標體系
從現狀來說,很多建筑工程管理實踐積極創新,引入了新技術和新手段,助力質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工作的開展,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整體效益。例如,引入了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等,通過在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布置各類基礎設施,比如門禁監控系統以及人臉識別系統等,能夠輔助施工現場的人員管理和安全管理以及環境管理等工作,為管理人員提供各類數據信息,進而實現對管理工作的及時優化調整,提升管理效益。從建筑工程管理的發展角度來說,未來大數據和互聯網等的應用將會成為普遍現象,管理的數據化特點將會更加明顯。
管理工作的內容和對象復雜,若想實現管理目標,必須要鉤織巨大的管理網絡,通過設置各個“節點”,使用“線路”進行連接,經而構成全面覆蓋的管理網絡,提高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在具體實踐中,通過完善和細化管理制度,比如質量管理制度等,以部門為“節點”;人員為“線路”,構建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網絡,高效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實行責任制度,明確不同人員的管理職責,細化質量管控和安全管控等工作,做好問題源頭的把控,進而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的創新模式應用,主要體現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對提高管理水平有著積極作用。在建筑工程管理實踐中為推動管理朝向數據化、信息化以及精細化等方向的發展,要不斷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積極引入新技術和新設備等輔助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