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第六十五中學,青島 266000)
初中化學學習一共九個多月的時間,新授課結束后進行中考復習只有三個多月,要想在這有限的時間里完成幾個階段的復習、達到預期效果,需要我們教師下大工夫研究教材、了解中考的出題方向,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復習,快速提高復習效果。
盡管每年的中考試題力求穩定,但穩中有變,要想提高效率,教師要從大量的題目中進行篩選,包括青島市歷年的中考題,其他省市近兩年的中考題,以及幾個熱點地區的模擬題等。教師要多掌握資料,密切關注中考改革的走向、關注教研動態,積極參加市、區級教研活動,廣泛收集信息,篩選編制高質量的習題,把準當前中考的脈搏。“只有教師跳入題海,學生才能跳出題海”,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圖1
中考總復習并不是對已學知識的簡單重復和再現,而是從更高層次、更新角度對所學知識、技能和方法進行重新認識和再學習的過程(見圖1)。
比如在復習物質的分類時,可以先請同學寫出一些物質的化學式,如氧氣、氫氣、鐵、鎂、水、二氧化碳、氧化銅、氧化鈣、鹽酸、硫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氯化鈉、硫酸銅等,讓學生用盡可能多的方法進行分類。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學生能想到多種分類標準,如組成元素、物質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微粒的構成,保存方法,在分類的同時加強了對以上知識的運用。
注意分析學生在知識掌握與解題能力方面暴露的缺陷,找出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前后知識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由知識點到知識面、最后到知識網絡的完整體系。適當地把知識條理化和系統化,可以使所學的內容化繁為簡,重點突出,脈絡分明,便于自己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概括;不斷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統化,也有利于在頭腦中建立一個清晰的概念系統,不但能夠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而且使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少走彎路,使復習具有系統性(見圖2)。

圖2
通過總結不共存離子對的網絡圖,用來輔助判斷水、氣體、沉淀的生成,解決物質的共存、離子的檢驗與除雜等問題。通過各種題型的練習,既可以強化對復分解反應實質的理解,又可以在不斷的應用中鞏固重點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見圖3)。

圖3
除了復習常規的H+、OH-、CO32-、Cl-、SO42-、NH4+的檢驗方法之外,特別總結了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離子的相互干擾情況,強調檢驗的順序(見表1):

表1 特殊離子的檢驗方法
除了總結常規的H2O、CO2、O2、H2、CO、HCl、CH4的檢驗、除雜方法,特別總結了兩種氣體的干擾情況,強調檢驗和除雜的順序(見表2)。

表2 混合氣體的檢驗和除雜
初中化學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比較零散,習題也是五花八門,逐條逐個去復習會事倍功半。在復習過程中將知識點進行梳理,將類似的習題或者類似的解題方法進行分類匯總,專題突破,會讓學生易于掌握,又能形成一個規律性認識,減輕學習、記憶的負擔,從而提高解題的能力。比如,以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的反應為載體,復習氫氧化鈉的存放與變質,實驗方案的設計,生成物的檢驗,變質與除雜,OH-和CO32-的干擾等,以點帶面,將多個板塊知識結合起來復習,學生的理解掌握更透徹,變換角度也能正確解答。
臨近中考的模擬訓練是知識升華、能力提高的關鍵階段,很多學生的成績會在這個階段的后期產生飛躍,因為模擬訓練讓學生知道中考常考什么、怎么考等問題,同時還知道自己缺什么、該補什么,因此我們在模擬訓練上從精選試題、試題分析、應試指導、查缺補漏等方面都會充分考慮,從學生的歷次考試卷中分析找出失分點,進行答題方法的指導,特別是選擇題的解題技巧,化學用語的規范書寫等。
最后依據中考《考試說明》和《化學課程標準》,回歸課本,深挖教材,通過教材內容梳理,明確考查的要點,著力解決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
經過幾年來的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到,只有“老師跳進題海,學生才能跳出題海”。老師多下功夫,厘清知識網絡,優化練習題目,突出重點難點,把準中考脈搏,學生的復習就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