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艷 陳峰
2018年9月10日,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總書記提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的道理。這是繼2叭3年習主席提出的“三愛”教育之后,再一次強調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對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具有方向性和指導性。
勞動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學生的勞動實踐,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掌握現代大生產的基本原理和生產技能。專家指出,勞動教育是教育改革彌補最大缺失的一個切入點,是教育觀念轉變的突破口。因此,雷鋒小學把勞動教育理念與學校的辦學思想完美融合,完善勞動教育框架,豐盈勞動教育內涵,以樹立學生愛勞動的意識,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培養良好勞動素質,掌握會勞動的技能,在感受勞動艱辛的同時學會感恩懂得珍惜為目標,開展學校勞動教育、家庭勞動教育和社區實踐勞動教育,引導學生要通過勞動獲得立身之本,進而從小樹立服務社會的意識,掌握服務社會的本領。
一、提高認識,強化管理,為學生打好生活生存的基礎
勞動教育在培養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從管理切入,建立健全勞動教育的評價制度,完善課程實施意見和辦法,制定適合校情的課程計劃等,為勞動教育的有序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勞動教育的功能是幫助學生學習掌握勞動技能的同時培育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引導學生在艱辛和不易中學會感恩,學會關愛;懂得從小打好生活生存的基礎,是學校、社會、家庭給予他們的大愛。任何與教育相關的活動,都要先思想和理念人心入腦,行之才有效。讓看似動手動腦出力流汗的勞動賦予教育的功能,首先學校從教育學生清潔自己學習和生活的環境做起,教方法促技能形成的同時,教育學生瞳得珍惜;接著家庭勞動讓學生幫父母和長輩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懂得體諒父母,孝敬父母,關愛父母;社會實踐勞動,體驗不同職業,尤其是走進敬老院和兒童福利院這樣有特殊教育意義的場所,引導學生們懂得愛幼敬老,寓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于勞動教育之中。
二、鼓勵學生進行力所能及的勞動,懂得感恩,孝親敬長
教育起點是從家庭開始的,學校的教育就是以家為本的勞動教育,以校為家的做人教育。因此,雷鋒校的勞動教育就立足于生活能力的培養,教育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幫著做,弘揚優良家風,發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雷鋒校對學生勞動技能的培養就是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開始的。每年新生入學,班主任老師都會對學生提出勞動技能培養訓練目標:如,自己收拾書包、自己整理書桌、擦桌子、擦窗臺、自己打掃走廊和教室地面衛生等。并手把手教學生怎樣勞動,直到學生掌握勞動技能,自己獨立完成勞動任務為止。學校還通過“我是值日小能手”“勞動技能大比拼”等活動,激發學生熱愛勞動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開展“勞動之星”評選活動,并將學生勞動技能的考核結果,“勞動之星”的評選結果計入他們的“成長積累單”之中。雷鋒小學三大板塊十二個類別的“勤勞雷鋒”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為學生成為合格的勞動者,為適應未來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鼓勵學生走出學校,走出家庭,釋放大愛
如果說自我服務勞動教育是開端,家庭勞動教育是勞動過程,那么,社會勞動才是勞動教育的歸屬。學校充分認識到,勞動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自我勞動、家庭勞動和學校勞動上,勞動教育是要幫助學生學會合作,提高學生的社會化水平,樹立集體攻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增強社會責任感。因此,學校主張學生要走出校門,走進社區,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
每年的3月5日,雷鋒小學的學生一定會來到哈爾濱市社會福利院進行社會實踐,在這里,孩子們發揚中華民族愛幼助殘的優良傳統,幫助殘障兒童整理書籍,推行動不便的孩子散心,給視力障礙的孩子講故事……雖然每年去兒童福利院的孩子不同,但是每次學生們都感觸頗深,他們不僅從這些殘疾兒童身上懂得珍惜自己的生活,更在為這些殘疾兒童服務、勞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成就感和充實感,他們感受到了自己的勞動能為別人帶來快樂,愿意為他人服務,這就是學生們最初產生的勞動的社會歸屬感。
為了讓學生進一感受到勞動服務社會的成就感,學校還搭建了不同的平臺供學生進行勞動實踐:植樹節,校領導帶領少先隊員代表參加社區植樹活動,用紅領巾的勞動和汗水澆灌小樹成長;世界環境日,學校的“小雷鋒”們在班主任老師帶領下在“大潤發”超市開展了以“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為主題的環保公益實踐活動,宣傳環保意識;暑假里,學校的哈爾濱少年新聞學院小記者參加了由黑龍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舉辦的愛心義賣活動,幫助貧困大學生走進校園;品德課后,同學們走進社區清理樓道的小廣告,為把家鄉建設得更美盡力;五年級畢業前,要到勞動技術學校“拜師學藝”,然后用他們的勞動成果裝扮學校樓廊……一次次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學生們搭建了服務社會的平臺,他們走出家門,走出學校,在勞動中成長,奉獻社會,釋放大愛。
四、走進敬老院,勤勞小雷鋒,收獲勞動的快樂和幸福
通過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學生們感受到了勞動的艱辛與快樂,雷鋒小學又適時地將勞動教育與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教育融合,每學期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勞動,走進敬老院。學生們將自己在學校勞動教育課中制作的刺繡、編制等作品送給孤寡老人;用他們在勞動社團中制作的“百合花”“花瓶”,裝飾老人們居住的房間。為他們送去溫暖,送去關愛。走進敬老院學生們體驗了照顧護理老人的不容易,同時也為用自己的勞動為老人們創造了舒適的生活環境,給老人們帶去了關愛、歡樂和溫暖而高興。感受參加公益勞動光榮感的同時,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這些都讓學生們覺得自己是另一個雷鋒。
勞動教育是有魅力的教育,它的魅力在于不僅豐富了學校的辦學思想,更為孩子打開了一個認識世界的大門。當孩子們走出這扇大門的時候,他們才會發現這個精彩的世界是勞動創造的:勤勞的小雷鋒們熱愛勞動、熱愛生活;他們愛幼助殘,敬老孝親;他們尊重勞動、回饋社會。今后,雷鋒小學要繼續夯實勞動教育的基石,以勞動教育育心智,以勞動教育練體魄,以勞動教育樹品德,實現習總書記所說:“以勞動托起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