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瑾
【摘要】壁畫應用于建筑空間的范圍十分廣泛,幾乎可以包括人們在建筑環境中的視線內所有的實體空間界面,因而壁畫的設計與建筑空間環境以及藝術表現形式就極為重要了。本文就針對如何使壁畫與建筑間的關系融為—體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以使人們對壁畫的視覺效果有進一步的了解。
【關鍵詞】設計意識;空間環境;視覺效果
一、壁畫設計意識
壁畫是從屬于建筑環境呈現的藝術,因此壁畫藝術也被稱為“環境藝術”(或稱“建筑裝飾藝術”)。壁畫應用于建筑空間的范圍十分廣泛,幾乎可以包括人們在建筑環境中的視線內所有的實體空間界面,包括墻體、門楣、隔斷、天花地面、廣場、紀念碑、庭院甚至水池和其他建筑構件等。壁畫的藝術表現形式是多樣的,但其建筑的依附性和其功能特性又使其表現形式須是要遵循因之而特定的規則要求.即藝術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應體現的是在一定限制中的多樣.其設計形態是一種在約定中的自由。它首先應樹立包括環境、整體、時代和機能4個方面的意識。
1.環境意識。樹立環境意識的目的是為使壁畫設計能夠保持包括環境的比例、環境的色彩、環境的質感和環境的形態4個方面的諧調一致。一是環境的比例壁畫的設計構思,也就是環境的比例尺度問題,必須樹立意識;二是環境的色彩。壁畫的色彩不能脫離建筑環境的整體色調關系,否則就會喧賓奪主破壞建筑時空環境的秩序和氣氛;三是環境的質感。壁畫的材料質感及光澤肌理等所能產生的視覺效果也應與建筑材質的視覺效果取得或同或異的整合關系;四是環境的形態。在從屬于建筑的壁畫構思設計時,首先要對其所置的環境形態特征及類型有所認知,并有意識地使壁畫藝術形式的設計整合成為其中的有機組成部分。環境的形態是由具體的建筑空間實體的形制建構的。其特征包括環境特征和空間特征兩個方面。前者是外部空間場對它制約而形成的特征;后者是內部空間場對它制約而形成的特征。這兩個方面特征共同構成了建筑環境形態的美學形式,通常簡言之為建筑造型。它分5種類型如下:一是雕塑類;二是組合類;三是裝飾類,指一般體量較小、造型構思標新立異等等物品;四是結構類,屬現代建筑范疇;五是文脈類,此類型強調的是與民族文化的脈緣關系,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形式。
2.整體意識。包括整體協作和整體規劃兩部分:一是整體協作,壁畫是非個體化勞作的結果,要樹立整體協作的意識。包括與建筑師和委托人的協商協作,與壁畫的繪制組或工藝制作廠家的通力諧調合作,以及壁畫安裝時需要與現場方施工隊的配合協作等。二是整體規劃,指的是壁畫的設置要求效果做全盤的規劃設計。包括在壁畫構思設計之初.需要對建筑環境的意境有個統一的構思設想,即對建筑環境的類型格調、氣氛情調、功能特質要做整體上的運籌等。然后是壁畫置于建筑中的空間比例尺度包括長寬面積、位置等規劃。一般來說壁畫的比例尺度和位置是與建筑的類型、功能性質、建筑的空間規模等是成正比的。壁畫的規模相對環境必須要適度、得體,做到畫龍點睛,恰到好處。同時,對建筑環境的形態基調也要有整體的統一規劃,即包括壁畫的選題、構圖形式、造型形象、色調和材質等,用什么形式、起何作用等都屬整體規劃的范籌。
3.時代意識。中國的壁畫具有悠久的歷史記載,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到鐵器時代早期之間,主要呈現出的壁畫形式就是在前面上繪制和巖石上刻鑿,也被后來定義為巖畫。巖畫在我國北方和南方都有遺留,但由于當時創作的條件較簡陋,創作的巖畫內容主要是描述那個時期人們簡單日常的生活或者巫術或信仰崇拜等內容,還未發現完整的壁畫創作作品。進入奴隸社會的夏商周時期后,發現了較少的完整壁畫,多是在墓穴中發現的。內容多是圖案為主的帶有簡單色彩的壁畫,但后來分析認為這只是壁畫的殘片,主要內容都已破損或者氧化了。因此,中國的壁畫經歷了久遠的演變一直到現代的壁畫,對于每個時代的變遷,壁畫也有較為明顯的記錄,壁畫藝術工作者們也對壁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貢獻。從壁畫藝術的發展歷程來看,每個時期壁畫都記錄了每個時代的特征,用壁畫這一種藝術形式記載下來,這個過程當中對于壁畫的內涵還沒有比較深入的發現,由于壁畫易保存的原因,才能讓我們看到歷史長河中的生活理念和藝術審美藝術形式。我國自從進入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以來,當代壁畫的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的轉型期。在這個轉型期中對于一副完整的壁畫有了更多的總結與新的定義,對于壁畫的內涵也更加深入,不斷的發展和變化著。壁畫所承載的古代的墻壁也因為現代建筑的新形勢而增添了新的壁畫載體,它可以在建筑空間及周圍環境進行創作。對于壁畫的繪畫內容及繪制工藝上也有很多變化,古代的壁畫多是用雕刻、手繪完成的,而現代的壁畫表現形式是多樣化的,繼續延續著手工繪制的方式,但材料工藝有了很多更新,比如丙烯顏料、國畫顏料、廣告顏料等,新的手繪顏料還有配套的其他工具,還增加了雕塑、特殊工藝、工業技術等相互結合多種配套的材料和技法,把較單一的壁畫形式演變成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型藝術載體。讓壁畫的所屬變得有了爭議,由于過多的形式加入壁畫中來,使得壁畫的定義也有了重新改寫的意義,當然在這個時期其他的藝術門類也因為有了相互借鑒,相互融合的過程也面臨著同樣的境遇,這也是因為這個變化的時代,追求創新的時代的影響下形成的帶有時代性的藝術形式的轉變,也可以說是創新的藝術形式。在壁畫專業課程的大綱中還是保留著以前的定義,對于不斷更新與前沿性的藝術形式來說,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或者還是用之前的定義,這對于當代的壁畫藝術家來說確實是一個很難定義的,自己有自己的見解,只要自圓其說有理論依據就可以算是可行的,筆者覺得應該規范下這些最根本的定義,不然會變得不倫不類的藝術,或者為了創新而創新的藝術,在年輕人的壁畫創作當中添加了更加濃厚的時代觀念和其他藝術門類的形式,對于沒有一定文化積淀的創作者來說這無非是個創作不出優秀作品的主要原因,經過這個不斷嘗試創新的階段,終于總結出一批好的作品,它們不管是在內容、內涵、構圖、材質、色彩、工藝等全方面都是很完整的,因為在之前的嘗試過程當中已經提煉出了符合這個時代的新形勢壁畫。然而對于壁畫的外部環境來說從之前的封閉式的內部展示方式延伸到開放的對外展示的公共藝術形式的轉變是這個時期較為突出的、較大的轉型特征。這些外部環境和內涵等方面明顯的對壁畫的形式語言進行的新的表達,但對于公共藝術來說,這也是新時代形成的新的藝術門類,它包含著壁畫、雕塑等以前是藝術門類,而有著獨特的藝術形式,更迎合了現代建筑空間的填充的需求,因為它的尺寸可以有大有小,藝術形式包括壁畫、雕塑、手工藝、建筑景觀等太多夸領域的內容,所以公共藝術的出現吸引和很多人們的視線,它是現代建筑環境派生出來的新型的藝術形式,視覺沖擊力較強。
壁畫的藝術性也必須積極地反映時代的面貌,尤其是壁畫的永久性特點也決定其設計還必須具有前瞻性的時代意識。
4.機能意識。機能意識是對于壁畫的結構進行歸納,通過壁畫的主題內容、構圖、造型以及色調的形式,表現出特定的建筑類型和建筑功能的性質來。特定的建筑類別是較新的壁畫載體,由于它的形式有很多是古代不曾存在的類別,因此出現了公共藝術。公共藝術的現代藝術的新產物,它融合了多種藝術門類而又獨立存在著,公共藝術也許是未來替代傳統藝術的新形勢,但目前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再等新時代的人成熟后也許他們就會選擇誰適合他們時代的藝術形式,這都是會得到時間驗證的。在壁畫的機能方面來說在公共藝術新形勢出現以來,對于壁畫的視覺感受已經豐富了太多,它的技能由于多樣化與跨界化的演變使得壁畫的性質都在進行巨大的變化,因此,壁畫的技能受到新形勢的涌入使得它的定義和機能有了其他藝術形式兼有的特性,當代的藝術就是一個大融合,總是用新的形勢跨界出新的作品,這也是一個很難分辨的時期,有的作品創意很好但是缺乏其他不夠完善的制作,或者有的作品制作精美但是缺乏創意或者視覺新意等,達不到一定高度是很難完成一件好的作品的,對于這個過程也是對于壁畫藝術家來說是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實現的。現代用計算機可以高效率完成很多制作過程,壁畫加工技術也隨著需求不斷提高水平,現在常見的壁畫或者公共藝術品多是加工出來的,提高了效率,迎合了快節奏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趨勢,而加工出來的藝術品也可以復制或者材料也是比手繪的更加精致耐用,但是還是有很多純手工制作的作品,價格是很貴的,所以受到廣泛購買的限制,所以在這個工業化的時代,繪畫作品也隨之變成工業化批量生產了,唯獨保留的純手工一品卻只能用保留或維持狀態。繼續延續這兩種壁畫的形式是當前壁畫發展的最佳方案。
二、壁畫與建筑空間環境
1.壁畫與建筑空間。“畫”只有依附于“壁”這:個建筑空間界面才稱其為壁畫。壁畫可以利用藝術形式及表現手段去改變建筑的空間形態,使其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果。①擴展空間。當建筑的室內空間過窄小時,可以通過壁畫的包括構圖、造型、色調等表現手段,營造某種程度的視覺縱深感,使實際建筑空間在視覺上得以拓展延伸。其方法通常是,通過壁畫中較真實地表現自然景物將建筑實體限定了的窄小空間在視覺上擴展起來使實在的建筑墻體被視幻空間“虛”沒了,“壁”失,而“畫”存。這種方法須注意的是對自然景物的空間層次表現要進行有秩序的、等步的層次安排和處理。②收縮空間。當建筑室內空間過寬過大時.應用收縮空間的壁畫手段可將空間界面分成幾個段落進行裝飾處理或用壁柱等形式將畫面分成中心和兩翼部分,中間作畫。③整理空間。壁畫要充分利用構圖的形式規律和形式元素(造型、色彩、肌理)的視覺效應因素來能動地調節或適應建筑空間及環境的構造關系。如建筑構造中的門、窗以及異型或繁雜的結構構件等,可把它們有機地組織到畫面中去,使零亂不適的空間轉化為整體的空間。但這種方法構思要巧妙,做到合乎情理、恰到好處。這是一種將繁雜的界面整體化處理的方法。也有些情況是將過于簡單的空間通過壁畫使其情趣化或界面層次豐富化處理的。④升降空間。通過壁畫的手段是可以調整建筑內部空間高度的視覺感受的。用壁畫畫調整實際空間的低矮,可采用加強豎向分割和增加兩面豎向造型形象或將畫面的主要形象安排上部的手法。另外運用色調的變化如提高上部明度等手段,均是利用視錯覺來達到升高空間的方法。用壁畫來改變建筑空間過高的情況——般采用將畫面的總高度降低并用橫帶式構圖的方法以加強扁長形的橫向關系,或者也會起到降低空間的作用。
2.壁畫與建筑環境。壁畫不僅與建筑空間、構造尺度相關,而且與建筑環境的諸多客觀條件因素相聯,其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色彩環境;二是明度環境;三是質地環境;四是內外環境。凡是有頂部界面的環境均可稱為內環境,無頂部界面的稱為外環境。內環境的壁畫由于基本上都處于靜態停留空間視距短近,一般要求畫面層次豐富、形象充實具體,主題有內涵,適于長時間欣賞,要達到耐看;外環境的壁畫則常常處于動態流動空間或交通空間環境,視距長遠,一般對于畫面的構圖結構、形象和色彩要求簡潔生動鮮明,便于短時間觀賞要達到一目了然地醒目。這是壁畫設計之于建筑環境需要掌握的一般規律。
三、壁畫構成元素與建筑的關系
1.壁畫形象尺度與建筑的關系。壁畫區別于一般繪畫的重要特點是面積尺度大。公眾在實地觀賞壁畫時,往往被巨大的幅面所“包圍”,仿佛置身于壁畫的空間之中。因此壁畫中的形象R度的大小諸于公眾的視覺感官上的效應須注意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建筑空間的進深大小決定著壁畫構圖疏密關系的安排及形象尺度的大小;窄小空間中的壁畫不宜把畫中形象畫的過大,因在此空間是沒有足夠的后退觀賞距離,使觀者無法綜覽畫面中的完整形象,從而使過大的形象看上去產生強烈的變形,化人有壓迫的不適之感。二是作為擴展或收縮等整理空間的手段.構圖的疏密及形象尺度的大小設計均起著重要作用。三是觀賞壁畫時多為仰視角度,若采用平均的尺度和疏密相等的設計,就會造成上小下大、k:密下疏的視覺透視變化。因而,尤其在室外的壁畫設計時,要根據仰視角度的大小對形象的尺度與疏密關系進行調整。
2.壁畫構圖、色彩與建筑的關系。不同的建筑類型及環境類別和不同的建筑功能,不僅要求不同的壁畫題材與相適應.而且同樣也要求不同形式的構圖和色彩與之相諧調。
3.壁畫材料與建筑的關系。材料質地的視覺屬性分硬性、軟性和中性三類。采用材料及相關的工藝手段制作的壁畫,同樣要切實考慮建筑的形制材料和環境形態以及建筑功能性質等客觀因素相諧調一致的問題。不同的材質諸訴于公眾的感官所產生的心理感應也是不同的。
總之,一幅出色的壁畫與空間環境和建筑材料的關系是密不可分,是相輔相成的。他們需要作者的涵養、見聞和實踐要多,在這個多元的藝術創作的時代,還會出現經典的作品,只不過我們的欣賞水平也應跟著時代的步伐不斷提高才能讀懂他們。活到老學到老是新時代人們生活的新要求,藝術的創作不能停歇,不管作品是否能夠達到自己滿意的水平都應該繼續創作,每一個創作階段都得運用多媒體宣傳自己。這樣的生活理念才能順應時代特征。才能有迎合時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