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忠
【摘要】少數基層干部缺乏崇高理想、政治信仰,在工作中不愿擔當,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態度“混日子”;一些基層干部本領恐慌、能力不足,在工作中縮手縮腳、不能擔當。對此,要營造有利于干部擔當有為的制度環境,讓基層干部敢擔當、愿擔當、想擔當、能擔當。
【關鍵詞】基層干部 擔當 制度環境 【中圖分類號】D262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大批年輕有為、敢于擔當的黨員干部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充分的人才保障。但仍然有少數基層干部思想顧慮多、主體性缺失、工作不敢擔當,關鍵時刻不作為、“掉鏈子”,給基層工作帶來不良影響。對此,應當從制度建設入手,建立科學的考評機制、激勵機制、容錯機制,為基層干部“敢擔當”打造良好制度環境。
少數基層干部思想消極、觀念落后,在工作中不愿擔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改革發展任務復雜艱巨,基層各項工作較為繁重,這些都對基層干部的擔當意識、開拓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少數基層干部缺乏崇高理想、政治信仰,在精神上萎靡不振,在工作上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態度“混日子”,導致組織紀律渙散、工作流于形式。甚至還有少數基層干部幻想著“一張報紙,一杯茶,輕輕松松過一天”的工作節奏,不愿在基層工作和群眾問題上耗費太多精力。此外,有些基層干部私心較重,時刻惦記著自己的蠅頭小利,對國家及群眾利益置若罔聞。有些基層干部自身思想不端、行為不正,留有許多“把柄”,所以只能對不正之風、不端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關鍵時刻不敢擔當。
一些基層干部本領恐慌、能力不足,在工作中不能擔當。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推進,基層工作的內容、方式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些對基層干部的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但有些基層干部不思進取,工作方法落后,無法很好地適應工作需要,所以在工作中縮手縮腳、不能擔當。比如有些基層干部缺乏獨當一面的能力,在巨大挑戰、突發事件、重大問題面前只能當“老好人”,將問題和矛盾推給“副手”、轉給他人。有些基層干部習慣懶散的生活方式、松垮的工作節奏,面對行政問責機制、權力負面清單、干部廉政建設等問題時手足無措,缺乏積極進取、勇于擔當的心態,不能擔當責任、開拓創新。此外,有些基層干部的思想顧慮較多,開展工作時總是瞻前顧后,既怕得罪領導,又怕激化矛盾,還怕損害自身利益,遇到問題時不愿決策、不敢拍板、不能創新。有些基層干部生怕惹麻煩、踩紅線,開展工作時總是唯唯諾諾、裹足不前。

在一些地方,基層干部考核、評價、任用、問責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干部任用機制不完善,善于干事、不擅長“拉關系”的基層干部得不到重用,傷害了基層干部的積極性;干部問責機制不夠健全,使部分基層干部產生了思想顧慮。當前,各地干部考核機制不斷完善,各個部門的考核指標不斷增多,有些基層干部變得縮手縮腳,時時處處害怕考核不合格。
黨的十八大以來,巡視制度、審計制度、環保督察機制等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基層工作作風有了較大改善。但有些地方監督部門對從嚴治黨、反腐倡廉的思想認識有偏差,甚至在考核基層干部時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動不動就“一棒子打死”,挫傷了基層干部擔當作為的積極性。比如,有的地方對基層干部的細節問題“吹毛求疵”“上綱上線”,個別基層干部產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干事別惹事”的心態。
人是趨利避害的理性人,基層干部也不例外,如果干部激勵機制不健全,擔當責任、開拓創新不能得到相應的回報,甚至受到偏見、遭遇排斥,那么基層干部就會變得不愿擔當、不敢擔當。一些基層組織并未嚴格落實容錯糾錯機制,一些基層干部在推進改革、大膽創新的過程中為避免犯錯而不愿擔當。
只有進一步營造有利于干部擔當有為的制度環境,才能調動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應深入研究部分基層干部不敢擔當、不愿擔當的原因,通過優化制度設計、推動制度創新等方式營造基層干部敢擔當的制度環境。
健全教育培訓制度,營造干部敢擔當的思想環境。從微觀層面看,基層干部不敢擔當、不愿擔當與其思想素質、個人能力等密切相關,只有解決好基層干部思想“缺鈣”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基層干部不擔當的問題。要完善基層干部教育培訓制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干部頭腦,提高基層干部的思想認識。針對基層社會治理、基層黨建工作等方面的新問題開展專項教育活動,提高基層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完善干部管理機制,營造干部愿擔當的制度環境。許多基層干部是愿意擔當的,但由于害怕探索經驗、摸索路子產生失誤,被問責和追責,所以不敢擔當。應完善干部管理機制,明確基層干部的工作規范及行為準則,讓基層干部清楚地了解什么地方是禁區、什么地方可以大膽創新、什么領域可以先行先試,使愿意擔當的基層干部有預期、有底線。應以制度為基層干部撐腰壯膽,旗幟鮮明地保護和支持敢于擔當的基層干部,將能夠擔當、敢于擔當的優秀基層干部選拔到重要崗位上。要以科學合理的問責機制為敢于擔當的基層干部保駕護航,將問責機制變成腐敗分子身上的“緊箍咒”、敢擔當干部身上的“護身符”。應明確干部問責的領域、內容、方式等,激勵基層干部大膽創新、勇于擔當。
完善容錯糾錯機制,營造干部想擔當的政策環境。要破解基層干部不擔當問題,需要建立鼓勵創新、合理糾偏的政策機制,營造寬容、平等、包容的文化環境。首先,應科學確立容錯邊界,分清錯誤和失誤、主觀與客觀、失職瀆職與工作創新之間的界限。比如,基層工作中的哪些情形、條件、范圍是可以容錯的;容錯的實施主體是誰;容錯的適用標準為何,等等。其次,應健全容錯工作程序,為基層干部敢擔當提供保障。在基層干部開展工作、開拓創新過程中,應當不斷完善基層干部容錯程序。此外,應正確運用容錯結果,正確處理問責與免責的情形。
加強配套制度建設,建構干部能擔當的政治生態。從政治生態視角看,基層干部不擔當影響著基層政治生態系統的高效運行,會弱化黨的執政能力。應當完善基層干部管理的各項配套制度,建構基層干部能擔當的政治生態。首先,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優化黨內生態。改善基層黨組織的黨風、學風、作風,構建清正廉潔、紀律嚴明的組織環境;完善基層黨組織的民主生活會制度、黨課學習制度、群眾監督機制等,提高基層黨組織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其次,將敢擔當的制度建設與反腐倡廉結合起來,保護干事創業的基層干部,保護敢擔當的基層干部,對舉報不實、捏造事實、惡意誣陷的行為予以回擊。最后,開展教育宣傳活動,營造敢于擔當的文化氛圍。樹立敢于擔當、勇于創新的典型,宣傳敢擔當的典型案例,營造敢擔當的輿論范圍,讓全社會為敢于擔當的基層干部喝彩。
(作者為中南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①王長江:《構建敢于擔當型干部評價體系勢在必行》,《人民論壇》,2018年第8期。
②楊丹華:《用制度為干事創業者營造良好的環境》,《學習月刊》,2015年第6期。
③張忠軍:《讓擔當者敢于擔當的制度思考》,《理論視野》,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