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民消費的城市化轉型進程不斷加快,農民自身缺乏風險預防和自我保護知識、以及農村消費市場監管較松等因素的疊加,農村市場日益成為假冒偽劣商品的聚集區。整治農村假貨的呼吁時常見諸報端,有關部門集中治理多次,但“李鬼”產品仍在橫行:康師傅被偷梁換柱成“康帥傅”或“康師博”,特侖蘇變成了“特侖特”……中國農村有9億人口,消費市場、消費需求空間十分廣闊,如何在農村地區根治假冒偽劣產品,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社會問題。
要實現鄉村振興,讓假貨真正退出農村市場、提升農村消費水平是重要內容。這就要求我們強化源頭治理、提升農村產品質量、提高農民意識、增強市場監管力度,營造農村消費良性環境,嚴厲打擊不法商家假冒偽劣產品的生產與銷售行為,切實推動農村消費市場高質量發展,讓農村消費者放心消費、安心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