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勁松
深入發掘文化文明的力量,激發新時代人們的創新創造活力,不僅是增強中華文化自信、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需要,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需要。
第一,發掘文化文明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前提。“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基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具備的超越時空、跨越國界的精神價值和永恒魅力,是這種文化深深地植根于國家民族振興的歷程,始終伴隨著社會發展的進程,并轉化為人們的思維自覺、行為范式、精神滋養和價值取向。我們推進文化強國建設,首先必須堅定中華文化自信,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需要,是為人類文明進步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貢獻中國智慧的需要,更是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礎和前提。
第二,發掘文化文明力量,加強文化價值塑造是核心。“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興與文化強,是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礎上的,其實質在于文化能否發揮其精神凝聚與價值引領作用,這就需要我們反思以什么樣的文化價值進行塑造,才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答案就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筑牢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人們的精神提升與能力素質強化功能,鑄就國家和民族文化自信的思想之光、精神之鈣與目標信仰。
第三,發掘文化文明力量,完善文化建設格局是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我們不僅要深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者的本質內涵及其相互關系,更要將不斷完善文化建設格局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途徑,加以整體把握和系統推進。一要著力構建中華文化傳承發展體系。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二要拓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道路。不斷豐富完善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涵和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創造性地轉化為中華文化精髓并融入社會價值引領體系和人們的心靈。三要夯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堅固根基。應深刻領會和把握總體國家安全觀,堅守文化安全底線,減少和消除威脅文化安全的內外因素,形成保障文化安全的精神支柱、深厚底蘊、陣地防線和國際環境,確保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家園不被破壞、不受侵害。
第四,發掘文化文明力量,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對于文化建設而言,文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既是手段,也是重要的推動力;既是理論創新的要求,也是實踐創造的需要。一要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制度優勢。二要加強文化體制改革的戰略統籌。三要有序推進文化管理機制創新。
第五,發掘文化文明力量,促進文化創造與創新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在文化實踐中,創造文化成果,在文化創造與創新中,促進文化繁榮進步與社會發展,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關鍵與題中應有之義。為此,我們應該在文化建設發展的時代坐標系中,著力構建具有中國底蘊、中國特色的文化創造、文化創新話語體系、學術體系、思想體系和實踐創造體系。一要注重把握創新規律,提高文化創造能力;二要著力推進文藝生產,增進文化傳播效果;三要提升文化教育水平,推動中外文化交融互鑒。
(作者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