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焓
摘要:筆觸作為油畫作品的表現語言之一,是油畫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早將筆觸作為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加以研究與表現的就是印象派,印象派的筆觸是印象派油畫中極其具有特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單在印象派與后印象派時期就有許多各具特色的筆觸筆法,這些筆觸筆法也成就了許多世界級的藝術大師。而莫奈作為其開創者與領導者更是極具代表性,從他的筆觸的變化可以看出印象派的演變甚至可以看出當時的世界油畫藝術的發展縮影。
關鍵詞:印象派;油畫;莫奈;筆觸
一、早期的穩重細致
油畫作品的表現語言之一,便是筆觸。筆觸是油畫創作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同的筆觸可以表達藝術家當時的內心情感,將其很直觀的反映在他們的油畫作品上。而在印象派以前,筆觸在一幅油畫作品中并不是特別的突出,一直到了印象派,筆觸才被畫家們作為一個很重要的表現手法來重視、研究。
提及印象派,最先想到的自然是莫奈,這個印象派的核心人物不僅僅將印象主義這個名稱帶給了我們,而且莫奈本人在其一生中在色彩與筆觸上的創新也是前所未有的。莫奈非常重視筆觸的作用,筆觸已成為莫奈色彩表現的靈魂。在莫奈早期的油畫作品中可以看出,因為莫奈在油畫的表現技法方面并不是很成熟,他這一時期的油畫作品都帶有一些學院派的色彩。
莫奈的《野雞》就是他早期的一幅靜物油畫,在這幅油畫作品里可以看得出來,當時他的作品里明媚的陽光還尚未從天而降,而是緩和的室內光線光線有節制地灑在寫生對象上,畫面中明暗光影分明,物體輪廓清晰,極富立體感,當時莫奈的注意力顯然放在形體的塑造上,而他的筆觸也是顯得細膩,沉穩,并不出跳,依然還是以學院派的技巧為主。
但是當時莫奈的油畫作品而且居多具有一些實驗與嘗試的意味,這些大量的探究正為他打下了往后成功的基礎。在這一時期中,莫奈盡力的讓作品完成的更加完整,并且在極力避免出現明顯錯誤的同時對于畫面進行逐漸的調整與完善。因此這些作品呈現出多樣性、共性、風格的不確定性等特點。這個時期莫奈畫面中的筆觸多是根據描繪對象的形態而有序地排列、擺放,這樣的筆觸使得畫面有著安逸、寧靜的氣氛。為了表現當時景物在觀察中的真切感受,莫奈還會用細致與規整的筆觸來塑造對象的形體,莫奈當時對于繪畫的態度認真嚴謹,并不像后來那樣富有激情與律動。莫奈還市場運用較多條狀且細直的線條來表現物體,在力度上雖為輕盈但卻沉穩,賦予了畫面樸實的語言。筆觸的厚度稍顯輕薄,盡管沒有濃稠的堆疊,但是依然充滿了油畫的厚重感。
二、中期的激情律動
在莫奈中期時的作品中,他的筆觸依然是完全的脫離了形體與輪廓的約束,早期作品畫面里的那種靜謐、安逸的氛圍也開始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無處不在的充滿激情的筆觸動勢還有那極具律動的節奏感。莫奈在不斷的探索之中,漸漸的創造出了一種新的繪畫技巧,即用干而濃厚的筆觸直接在畫布上進行作畫,經過許許多多詞的反復疊加和并列排放,讓他的畫面變得通透、凝重,具有了極為豐富的層次感。同時,為了能夠更好的去描繪大自然的光與色,莫奈的作畫速度越來越快,而且不停地轉換畫布,轉換地點,正是為了抓住那轉瞬即逝的自然光影中的景象,并將這景致捕捉下來。這就是莫奈畫了大量的系列組畫的原因。因為希望他的油畫作品能夠更加的充實飽滿,不厭其煩的,反復的畫那些同樣的主題,景物及事物成了莫奈當時的主要工作;不斷地變換著色調,擴大色域;運筆的速度也日漸加快。
在莫奈大量的系列組畫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些變化,從他的《麥草堆》《罌粟田》一直到《魯昂教堂》《車站》等,他在筆法上的運用已完全不受拘束,色點的方式逐漸減弱,取代的是一些彎曲的,波浪狀的,弧狀的長條形筆觸.使景色顯得更加靈動。從先前用筆頓挫有力逐漸過渡到輕盈與巧妙。莫奈采用的是直接畫法且分多次完成,又因堆在畫布上的顏料厚重粘稠,通過不斷地疊加與層層覆蓋,畫的表面產生了一種凹凸起伏,干澀粗糙,色彩斑駁的肌理效果。
印象主義的開創之作《印象·日出》(1872年),也是莫奈中期的作品。莫奈在創作過程中,傳統陳舊的繪畫法則已經不再有了,有的只是一股竭力的希望將眼前清晨日出時飄渺浮動的光影直觀的表現出來的強烈愿望,畫面上淡綠幽深的水面,水上若隱若現的操作井臺,天空與水面的色調似乎模糊在了一起,還有天空中孤零的似乎蓋著一層薄紗般的紅日獨自懸掛著,在水面上投下一串零亂的倒影。莫奈用輕松隨意的筆觸描繪著這樣的景致,似乎完全遵循著本能一般的涂抹著畫面中的這一切,這是一種超越了以往刻意追求畫面美感的一種“真”的狀態。《日出》,莫奈的這幅成名作,大氣的畫面讓人難以相信畫作的尺幅只有48×63CM,畫面上那些層層疊疊的清新透亮的油彩,是莫奈在繪制時使用了大量的調和油的結果,畫家處理之后的筆觸也顯得十分輕快自然,畫面上油畫布的底子也偶爾隱約可見。在顏料將干未干之際,畫家用和諧的色調以薄薄的筆觸表現了其他物體十分寫意的形態,似是而非如薄霧籠罩一般的畫面,給人一種中國水墨畫獨有的大寫意之感,意到筆不到的表現方法十分具有東方特色。
莫奈當時受到東方藝術的影響,尤其是日本浮世繪。《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這幅作品,便是在其影響之下所創作。這幅作品與莫奈以往甚至以后的諸多作品相比較,風格是獨特乃至迥異的。莫奈的印象派風景畫,以戶外自然光線下的色彩變化為其主要追求效果,因此有人稱其為“外光畫派”,而這一幅《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則是在室內完成的,整幅畫上可靠的光源,主要來自右側的窗子,而并非風景畫中戶外直射的陽光。從畫面的色調上看,這一幅畫的顏色卻異常濃重、猛烈,而不是室內光的一種常見的平和,說明這是畫家要刻意追求的效果。這幅畫中與莫奈以往不關注作品的細節處理不同,這幅畫對人物、對衣服的花紋,甚至包括對背景中團扇上花紋等等細節的處理都很細致,與莫奈朦朧的風景畫有著巨大的對比。《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這幅畫之中所處理的異域風格主題相當的突出。和服、日本團扇、折扇、榻榻米、浮世繪歌姬、能劇鬼臉等等日本元素,構成了這幅畫主要的內容。
三、晚期的自如灑脫
晚期時的莫奈,已經將自己的技巧運用的日漸成熟、完善,從而形成了一種自如灑脫的面貌。嫻熟的筆法,將各種筆觸,點、拖、柔、暈、堆、擦、掃、抹、切、推、染等,全都了然于胸,合而為一,達到了萬變中求同一的境界。同時莫奈在色彩方面的描繪也變得更加溫潤柔和,細致入微。在筆觸與色彩的相互融合中,賦予了畫面無窮地神奇魅力,呈現出迷幻般地完美面貌。莫奈的筆觸歸回到一種情感細膩的氛圍中,各種色點在精細的點綴間顯得更加柔和與輕盈,筆觸清晰卻不突兀,色彩豐富微妙,色調卻整體統——。
莫奈后期的代表作《睡蓮》中,筆法的運用極其豐富但是又十分和諧,在萬變中無限相通。莫奈采用了暈染的技法,輕薄的筆觸描繪出水面特有的溫潤,靜美。用濃密干皴的筆觸拖過輕盈的水面,生動刻畫出水蓮浮動在水面的立體效果。遠處向水面傾斜的樹葉在他急促與硬朗的筆觸下活靈活現。他還用團狀棉花般柔軟的筆觸描繪映襯在水面上天空中紫白色云朵。只看這些筆觸的精彩表現就足以證明莫奈在描繪物體質感上的鮮活與逼真。
《睡蓮》中白色、粉紅及黃色的睡蓮花在寧靜的池水中靜靜地漂浮著,蓮花和池水、荷葉和花瓣、背光與反光都被有意做了對比。為了表示空間的延伸,畫中的一些花、葉一直畫到了邊角之上,甚至有些只畫了一半。克萊夫·貝爾在評論法國印象派時曾談到:“那么現實中有什么呢?光,或者從主觀角度講,由光引起的感覺。因此,要表現現實,一個畫家所要做的一切就是準確地記錄他的視覺感受。讓畫家拿起畫筆走出室外,去畫他所看到的自然,也就是畫下他的視覺感受,那么.他就會發現一塊顏色匯入另一塊顏色,而輪廓線就像透視法一樣,只不過是理智的產物。他將發現陰影既不是黑色,也不是灰色,而是充滿了豐富多彩的色彩,而且他還將看到一切都是協調的。”值得一提的是,在莫奈晚年視力下降的情況下所作的睡蓮組畫中,有一個主要創作目的就是追求色彩的和諧,對此時的莫奈來講,這已經不再僅僅是對自然界瞬間狀態的捕捉和準確紀錄,色彩的各種組合所產生的裝飾效果似乎比陽光和空氣更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