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生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創新型國家建設樹立了長遠目標、指明了發展方向,并作了系統部署,下面從四個方面來看當前如何理解和建設創新型國家。
一、深刻認識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意義
(一)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
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就明確宣告了黨中央對中國經濟所處發展階段的新認知、新判斷和新戰略,其戰略支撐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指導理念是五大發展理念,第一個就是創新,所以創新能力是檢驗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要條件,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成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
(二)從制約條件來看建設創新型國家是現實選擇
一般理論認為,經濟增長主要有這樣幾個階段,首先是要素推動型增長,其次是投資驅動型增長,到最后一般是由技術進步來驅動經濟增長,我國從2012年開始,適合勞動年齡人口逐年下降,2017年減少了548萬人,近幾年平均每年減少448萬人,所以光靠勞動力的增長已經很難驅動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再來看投資,當前我國由于08年金融危機,采用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導致目前的產能相對過剩,在2016年,國家開展了三去一降一補,根據2016年的數據來看,相對來說,我們國家的這個杠桿已經非常的高,所以這個時候再去投資驅動的空間很小,根據生產函數來進行分析,必須把我國的增長轉換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路徑上來。
(三)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新的技術革命大勢所趨
隨著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持續展開,科技在經濟發展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創新也日益成為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之一。為了搶占競爭的制高點,世界各大國都在積極強化創新部署,如美國再工業化戰略、德國工業4.0戰略、低碳經濟發展戰略、新成長戰略、高技術戰略等應運而生。創新已經成為大國競賽的新戰場,誰主導創新,誰就掌握了主動權。我國既面臨趕超跨越的難得歷史機遇,也面臨差距進一步拉大的風險,必須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全面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力爭在重大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才能跟上世界發展大勢,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把握發展的主動權,贏得競爭優勢。
(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當前形勢所迫
建設創新國家的,也是我們當前形勢所迫。2008年,發生了重要的幾件事情,第一就是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戰,除此以外還有幾件大事,4月的中興事件,8月美國商務部公布出口清單,涉及44家機構,重點是中國航天科工,中國電科等單位,10月中廣核集團,福建晉華,12月華為事件,都深刻的表明了中美之間不光是貿易戰,還有冷箭戰,實際上美國商務部下的產業安全局有一個技術評估辦公室,大概400人左右,有懂工業貿易法律的各方面人才,盯準國際高科技、技術依賴度,隨后美國商務部會把關鍵單位列入出口管制清單,目前中國有101個單位被列入了黑名單。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在引進高新技術上,不能抱有任何幻想,核心技術,尤其是國防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人家把核心技術當作定海神針,不二法器怎么可能給你呢?所以,在關鍵技術上,我們必須要進行自主創新打破封鎖,依靠自身的力量推動建設創新型國家。
二、深入理解創新型國家的內涵特征與我國的戰略部署
(一)深入了解創新型國家的內涵特征
創新型國家是指以科技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核心驅動力,以知識和技術作為國民財富創造的主要源泉,具有強大創新競爭優勢的國家。這些國家的共同特征是:創新綜合指數明顯高于其他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在70%以上,研發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一般在30%以下。
(二)當前我國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所處的位置
1、歐洲創新記分牌,歐盟委員會對歐盟28國與世界主要國家創新能力的評價,根據四大要素,10個維度,27項指標,分創新領導者、強力創新者、中等創新者、適度創新者。中國被評為中等創新者。
2、全球創新指數( GII)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美國康奈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根據80項指標對126個經濟體進行排名,中國2018年排17名,前十名的其他國家是:荷蘭、瑞典、英國、新加坡、美國、芬蘭、丹麥、德國和愛爾蘭。
3、國家創新指數是我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2006年起,選取40個創新活躍的國家,且研發經費合計占全球98%以上,從創新資源、知識創造、企業創新、創新績效和創新環境五大方面30個指標,得出我國2017年排名在17名。
總體上看,我國現在處于三跑并重,跟跑、并跑為主,領跑為輔,建設創新型國家就是要轉到并跑、領跑為主。
(三)深入理解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部署
1、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體系框架。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的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一個是科技創新的輪子,一個是體制機制的輪子,兩個輪子共同轉動,才有利于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我們當前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框架體系是三個面向、雙輪驅動、建設一個體系。三個面向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雙輪驅動是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兩個輪子一起驅動。一個體系是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國家創新體系是由與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相關的機構和組織構成的網絡系統,其主體主要是政、產、學、研與中介組織,旨在經濟地創造、引入、改進和擴散新的知識和技術,使一國的創新取得更好的績效。
2、十九大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兩個變化:一是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對于自主創新更加有所側重。二是深化了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地位。自主創新是指以我為主,要自主研發自己的關鍵技術,要具有自主的知識產權。包括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三、建設創新型國家存在的問題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