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青
摘 要: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影響,媒介融合發展不斷深入到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方面。對高職院校媒體的運營和管理帶來的新的機遇和挑戰。高職院校融媒體建設是為了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促使高職院校文化思想的傳承與創新。本文簡單介紹校園融媒體的含義,指出高職融媒體建設的必要性,又指出當前高職融媒體建設的現狀,針對其存在的問題從多個方面為高職融媒體建設和創新發展提出解決對策,以構建科學的管理體系,推動融媒體一體化平臺的建設和運轉,從而更好的滿足師生的需求。
關鍵詞:高職;融媒體;建設;路徑選擇
融媒體概念最早源于上世紀80年代,美國教授契爾·索勒·普爾的著作,其提出的媒介融合概念指的是未來各種媒介趨于功能一體化融合的趨勢。特別是隨著21世紀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告訴發展,以互聯網統合的新媒體無處不在。因而,為實現有效地整合傳播,提升傳播效率,高職院校媒介生態系統也隨著發生改變。融媒體對傳統媒體運營和發展產生顛覆式的影響,高職院校校園媒體也面臨著極大的轉型壓力,亟待尋求合適的運營新途徑,本文立足高職院校融媒體的發展現狀,探討未來發展之道,以促進和實現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
一、 校園融媒體的含義
所謂融媒體指的是數字化技術驅動下,傳播信息的一切載體,在技術、產業、組織以及規制等諸多方面的融合。當前,高職院校媒體主要包括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校園網、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新興媒體。兩者都是為了傳播各類資訊,為高職院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服務,在宣傳學院思想政治和構建校園文化方面擔負著重要的責任使命。
不過,校園媒體形式、傳播途徑和受眾不同,使得他們的傳播效果也不一樣。特別是隨著網絡媒體的迅速發展,在qq、微信、貼吧論壇等虛擬空間的使用中,對傳統的校園媒體產生巨大的沖擊和影響。這些新興媒體以文字、聲音和影像的表現形式吸引越來越多學生的關注,在信息傳播、輿論引導、服務師生、服務教學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為此,很多高職院校建立校園新媒體,不斷拓寬校園信息傳播的渠道,滿足師生對信息的個性化需求,推動高職融合媒體的深入發展。高職院校融媒體是學校內部及學校與社會之間進行信息傳播和交流的工具,在當前媒介融合的大背景環境下,將傳統媒體與新興網絡媒體緊密結合,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傳播合力,將信息通過更多的渠道傳遞給學校師生。
二、 融媒體建設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融媒體建設的必要性,我們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介紹:
(一)為了搭建一個嶄新的輿論引導平臺
當前高職院校輿論氛圍活躍,特別是對互聯網上的輿論熱點事件,一個情緒意見就可以掀起一片輿論高潮。原因就是越來越多的社會大眾將視線投向高校,關注著校園里的一舉一動,然后聯合報刊、網絡、電視及廣播等社會媒體,頃刻間就讓消息人盡皆知。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高校擔負著培養人才的重要使命,其教育改革和發展也必然引起師生思想與言論上的反應,同時,加之高職院校日趨社會化、民主化的發展,院校事務公開化,師生都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在校園媒體上就會形成一番輿論熱潮。
在這樣一個多元、復雜的校園輿論格局背景下,通過網絡新媒體與校報等傳統媒體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打造用于溝通信息,引領輿論和輻射教育的嶄新平臺,成為融媒體建設的一個必然趨勢,通過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優勢互補,解決高職院校信息傳播、輿論管理滯后的現狀。
(二)為了搭建一個良好的信息資源平臺
高職院校校報最關鍵的就是新聞線索和信息來源,傳統校報信息來源是通過新聞熱線或者讀者熱線等方式獲取信息資源。隨著互聯網的發達,網絡搜索的快捷、廣泛為信息搜集帶來極大的便利。對此,為校報提供一個第一時間發布獨家消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平臺,成為高職院校融媒體建設的一個必然之選。
(三)為了搭建一個有效互動交流的平臺
利用網絡媒體為師生搭建一個溝通、交流、互動的平臺,收集師生的反饋,組織社會調查、專題討論、組織社會活動等,不斷強化師生與兩大類媒體的互動,進而提升高職院校的影響力。
(四)為了搭建一個內容發布平臺
隨著高職院校的建設發展,高職院師生對傳播內容的知識性、專業性和對象性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單純依靠校報,顯然難以滿足他們的需求。“紙張”是高職院校新聞發布的載體,但是新聞信息的采集、制作,完全通過互聯網網絡媒介,這種方式采集信息和發布信息都更具有靈活性。對此,高職院校亟需一個能夠適應新技術發布方式,又更方便信息采集、編輯的平臺,融媒體的建設為高職院校搭建了一個這樣的內容發布平臺,更適合新媒體技術發展的趨勢。
(五)搭建一個推廣校園文化和形象的推廣平臺
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屬于一種特定的社會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關系著學生的健康成長。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尚且處于起步的階段,并沒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如何構建高職院校特色文化,發揮校園文化獨特的育人功能,成為高職院校的一個重要工作。
其中推廣必不可少,通過圖文、視頻、音頻等多媒體手段推廣校園文化和學校品牌形象,實現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推廣傳播,這需要校報和網絡媒體的互動融合。在學校師生及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中構建獨具內涵的校園文化和獨特的校園文化品牌,高職院校融媒體建設為建設和諧校園文化提供了一個推廣的平臺,用以提升高職院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 、高職融媒體建設現狀
首先,缺乏專門的宣傳機構,負責融媒體的工作人員人員專業化程度有限。高職院校校園媒體運營時間短,經驗不豐富、底子薄、缺少創新意識,從而未能真正解讀媒介融合的意義,多數校園媒介只是簡單的疊加,或者只是傳統媒體與網絡新媒體的表面融合。還有高職院校校園媒介多是模仿,缺少有新意的欄目,內容與形式同質化現象嚴重。
其次,傳統媒體由教師負責,網絡媒體由學生會或者社團負責,信息管理分散,難以保證資源的整合。同時學生管理過程中,也容易出現因為個別學生無心言論帶來的不良影響。因此,新興網絡媒體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就是擴大宣傳影響力,反之就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再就是,傳統媒體自身缺陷,雖然傳統媒體發展相對成熟,具有真實權威性,但是缺乏時效性和針對性,內容單一。新興網絡媒體以互聯網為基礎,傳播速度快、內容全面,而且圖文、視頻的傳播形式更加生動,有著很強的互動性,更能吸引師生眼球,短時間內就能收到良好的傳播效果。
最后,傳播過程缺乏系統的新聞理論支持,校園媒體的質量水平往往滯后于融媒體發展所需,社會新媒體平臺發展快,但是高職院校本身理論更新慢、創新能力差,如果信息滯后很容易就被淹沒。另外,在推進高職融媒體建設中,還需要大量的技術設備和實訓實踐為支撐,但是受到經費和專業實踐等的限制,高職院校缺乏校內實訓平臺或者校外合作資源。
四 、高職融媒體建設的路徑
關于如何推進高職院校融媒體建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一)創新校園媒介的內涵與形式
微信、微博、小視頻等新媒體形式為高職院校校園媒體融合發展提供了創新思路和可行性路徑。若要徹底改變高職院校校園媒體內容與形式嚴重同質化的困境,必須變革整個信息生產流程和傳播方式,創造新聞傳播方式和增強新聞內涵。一方面,打破紙媒、廣播、影視等傳統園媒體的邊界,使其在技術、產品、運營、服務上,與傳統文字、語音、影像媒介傳播形式實現有機整合。另一方面,及時捕獲社會新信息,及時緊跟外部社會媒介的發展風向,催化傳統媒體與網絡新媒體在內涵與形式上的融合,為高職院校校園媒體在內容和選題策劃等注人創新要素和新鮮活力。
(二)改變思維,加大經費支持
高職院校融媒體建設,要提高思想認識,改變落后的觀念,不僅在欄目規劃和內容推送上追求精益求精,更要加大經費的投人與支持,確保融媒體所需設備及其他條件得到滿足,確保多種校園媒體資源的整合,打造高職院校招生宣傳品牌推廣意識。
(三)積極引進高素質融媒體人才
通過外引內培的形式優化宣傳隊伍結構,對外積極引進具有新聞采編、宣傳策劃、攝影攝像、文稿撰寫、網絡新聞制作技術技能的媒介融合型高素質人才到校;通過講座、培訓的方式,為校園媒體運營人員進行媒介融合型采編技能和思維的強化培訓;定期組織校園媒體運營人員到實際融媒體單位崗位真實體驗和培訓,通過學習和參觀提升高職融媒體整體實操能力。加強與校外媒體的合作,共同搭建校外融媒體實踐教育基地。
五、結論
隨著互聯網社交媒體的普及發展, 一個融合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于一體的“融媒體”時代來臨。高職院校受自身條件限制,融媒體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如若不能夠根據高職院校的情況創新融合,那么隨著后期接收信息層出不窮、擇優閱讀的影響,高職院校融媒體的關注度和影響力都會大大減少。高職院校應積極相應媒介融合的號召,采取相應的舉措融合傳統媒介和新興網絡媒介,讓互聯網為教育事業助力,為社會市場發展培養綜合性高水平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孫瑜琳.《融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宣傳工作的困境與對策》.《赤子》.2018年第20期.
[2]齊立輝.《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文化建設對策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年第7期.
[3]陳茜. 《自媒體時代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應用[J]》. 《時代教育》. 2017年第11期.
[4]陳旭.《淺論高職融媒體一體化宣傳平臺建設》.《文教資料》.2017年第16期.
[5]李揚.《2016年中國媒體融合研究綜述[J]》.《新媒體研究》.2017年第7期.
[6]劉英.《媒介融合背景下負面輿情案例中的輿論引導》.《新聞愛好者》.2017年第2期.
[7]何琳.《高校新媒體建設與運營策略研究[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
[8]張廷麗.《媒介融合下民辦院校校園媒體運營的瓶頸及破解[J]》.《新聞研究導刊》.2017年第13期.
[9]羅躍文.《高職院校媒體融合初探[J]》.《職業教育旬刊》.2015年第11期.
(作者單位:北海職業學院,廣西 北海 5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