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輝
摘 要:本文以正寧縣為例,用調查研究的方法,針對正寧產業缺乏、資金缺乏、人才缺乏、組織工作作風落后等現象,提出了圍繞產業興旺,加速三產融合發展;圍繞生態宜居,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治理有效,健全治理體系的建議。
關鍵詞:產業融合;資金配置;治理;鄉風文明;鄉村振興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按照縣委《關于在全縣組織開展“轉變思想觀念推動鄉村振興”調研活動的通知》的要求,我們近期組織黨校教員成立專題調研組,深入全縣部分鄉鎮、村組,圍繞“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這一主題總體要求,采取訪談、聽取匯報、查看資料等方式就我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調研的基本情況
調研發現,近年來,正寧縣立足縣情實際,聚集鄉村振興總目標,以脫貧攻堅工作為抓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如蘋果、中藥材產業等),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農業產業體系初具規模,農民收入明顯增加,產業脫貧致富富有成效;深入實施了新農村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開展鄉村環境綜合治理,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改善;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移風易俗等活動,倡導鄉村文明新風,傳承優秀民俗文化,農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開展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標準化為引領,開展對標創爭,突出政治功能,構建完善村民自治體系,深入開展平安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得到了改善;以正寧職專、農廣校為依托,圍繞主導產品和產業,積極組織專家人才到村組、到戶開展科技培訓,扶持培養一批農村實用科技人才。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們正在舉全縣之力,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做了一些實際工作,但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依然不少,主要表現為:
一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仍然較低。我縣每個鄉鎮雖然都有1-2個主導產業(蘋果、烤煙、中藥材、蔬菜、養殖),每個村都落實了至少1個農村合作社,但目前只有金牛公司蘋果脆片、紫蘇油形成了優質品牌,出口創匯,而其他大多數農產品品牌優勢尚未凸顯,絕大多數農產品仍然以賣原料為主,銷售模式單一,特別是農產品生產周期長,對市場需求反應滯后,抗風險能力弱,如養豬產業和川區蔬菜產業受市場波動影響,好不容易培育起來的生產積極性嚴重受挫。
二是產業發展資金短缺問題突出。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工程整體推進還需要大量資金支撐,但鄉村基層組織底子薄、欠賬多、債務積累大,導致生產建設資金不足、設施落后等問題比較突出,傳統農業生產由于生產效益低下,難以集聚和吸引更多資金投入,發展具有高投入、高收益現代農業的融資難度大。
三是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仍然薄弱,缺乏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雖然我們對全縣貧困戶在農廣校、正寧職專、雙平駕校進行了培訓,打通了“農民扶志(智)”的最后一公里,但仍然有很多農民受傳統思想影響,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思維意識不強,發展的長遠眼光不足,更缺乏市場經濟意識,勞動技能欠缺,缺乏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更加突出的是部分邊遠村莊,由于自然環境制約,發展無望,致富無門。絕大多數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村中僅剩老弱病殘和留守兒童,大量耕地撂荒,更談不上農業生產與發展,村落呈現出一幅凋零和衰落景象。目前,大部分村組沒有產業發展帶頭人。
四是基層黨組織帶動作用還需加強。部分村組黨建工作缺乏特色和亮點,有亮點的產業推介宣傳力度不夠;村級組織相當一部分滿足于當“維持會長”,應付上級組織安排的臨時任務,完成農村基礎性日常事務工作。在結合實際抓產業興旺、創新方式提高本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方面還缺少有效措施,雖然有些工作已經步入正軌,但還需要更多的黨員干部擔起鄉村振興的重擔,帶領廣大農民攻堅克難、創新發展。
三、建議和對策
我們要繼續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緊緊圍繞十九大提出的“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標,以“五位一體”的總布局為指導,以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組織振興為抓手,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圍繞產業興旺,加速三產融合發展
一是加大培育主導產業力度。我們要緊扣市場脈搏,以發展工業思路發展農業,種植業和養殖業并重,種植業主要以玉米、小雜糧、紫蘇、蔬菜(大蔥)、蘋果、中藥材、烤煙等既適合正寧土壤和氣候,在種植歷史沒革中形成的特色農產品這個資源優勢,又在農產品市場競爭中能取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引入優良品種,擴大種植規模,提高現代農業設施種植比重。做大做強宮河農業科技園和四郎河沿川大棚蔬菜基地,以點帶面,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養殖業主要依托林緣和山邊地區,大力推行適度規模化牛、豬、羊、蛋雞飼養企業,小家禽養殖宜提倡在全縣范圍內以一家一戶為單位,以散養為主,在“土”字上做文章。使這些特色農產品具有品質和數量上的優勢,打出地方特色品牌。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業創新力、競爭力,促使農產品生產和市場需求高度契合,有力推動農產品提質增效。
二是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目前,我縣特色農業產業化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也形成了一批圍繞農產品深加工和服務的“龍頭企業”。我們繼續要在農產品的生產和深加工做大文章,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促進金牛公司、步天醫藥農產品深加工項目發展壯大,培育孵化一批新的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同時要充分運用現代化市場營銷模式和手段,擴大和完善線上線下的市場對接渠道。大力實施“互聯網+農業”,用現代網絡繼續加快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品牌銷售”的三產融合發展模式。
三是加快農村資源高效配置。目前,我們要充分把握好“農村三變”和“331+”兩項改革,充分調動起農民的積極性,在認真按照省市縣相關部署做好具體工作的同時,統籌整合農村閑置資源,努力構建利益聯結機制,特別是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村人口融入城市生活,不再僅僅依賴土地為唯一的生產資料,使土地流轉具備了時間和空間的可能,所以我們既要教育引導農戶逐步將土地向種植大戶流轉,同時也要積極探索和植入如“融誠集團”農業綜合發展模式,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
四是培育新型合作社。合作社作為農村發展的重要構成因素,其紐帶橋梁作用對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各業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我們要進一步規范原有合作社,并結合我縣鄉村振興工作實際,創建股份制、多家聯合等形式的新型農業合作社,并以此為紐帶,以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為基礎,加快培育發展,不斷拉長產業鏈接和利益聯結。
(二)圍繞生態宜居,夯實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統籌鄉村建設項目、資金、人才等各類資源,認真按照縣委確定的鄉村振興實施意見,嚴格按照省市縣相關部門和有關項目的具體要求,抓好鄉村公路改造、農村飲水安全、農村文化廣場、黨建圖書室及其他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繼續打造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要因地制宜、規劃先行、分步實施,充分用足用活國家相關的政策與資金支撐,引導農村新建住宅統一遷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完備的規劃聚居區。完善農房及庭院綠化美化工程建設,繼續加強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扎實開展農戶房前雜物、柴草、亂堆亂放清理及無功能性破舊房屋拆除工作;積極引導和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積極主動的參與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行動中。
(三)圍繞治理有效,健全治理體系
一是繼續加強村黨支部建設,突出核心地位。進一步深化黨員創業致富示范基地和黨員示范戶創建工作,積極發揮黨員和村級后備帶頭人的先鋒模范作用,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二是提升鄉村德治水平,突出典型帶動。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深入挖掘和宣傳本鄉本土的道德模范,認真做好各類典型評選活動,并通過這些典型廣泛開展最美村官、最美鄉村教師、最美家庭、最美兒媳等活動,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
三是加強農村法制建設,突出掃黑除惡。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嚴厲打擊黃賭毒盜拐騙等違法犯罪。增強基層干部法治觀念、法治為民意識,將政府涉農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加大農村普法力度,提高農民法治素養,引導廣大農民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
(四)圍繞鄉風文明,強農村思想道德陣地建設
以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以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加強對黨的十九大精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愛國主義精神、中華傳統美德、移風易俗、法律常識等方面的宣傳教育,不斷加強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深入挖掘我們身邊的好典型、好故事,推進理想信念、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強化農民的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集體意識。
總之,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產業興旺是核心,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圍繞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構建本區域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催生農民主動尋求發展內生動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收益率,使農業經濟形成在整個市場經濟競爭中成為相對具有較高收益率的“洼地”,才能吸引聚集更多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產業興旺,保證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才能使鄉村振興獲取源源不斷的經濟支撐。生活富裕是目標,也是基礎,只有農民生活富裕了,才能在有效的治理下達到生態宜居、鄉風文明。
(作者單位:中共正寧縣委黨校,甘肅 正寧? 74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