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古代治國思想運用在當今治理之道中都散發著光輝,有著深刻的道理。老子的思想更是我們可以學習運用的財富。政府如何在道德經中尋找治國之路,走好此路也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道德經 治理 政府
一、道德經的基本治國思想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無為而治”是老子所著《道德經》中內涵豐富、價值巨大的思想內容,是他認為最好的國家社會管理方法,它不是消極的政治主張,而是要經過努力才能達到的理想的管理狀態。
(一)“無為”并非“不為”。《道德經》明確指出矛盾的兩方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并且相互轉化,從而推動事物的運動,“有無相生”“反者道之動”。
(二)在老子那里,“無為”是順其自然而為“無為而治”作為一種國家社會管理思想。
“道”是萬物本源,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治大國若烹小鮮”是老子“無為”思想的另一種表述,強調掌權者不要過多地去驚民擾民管民,“無為而治”,也并不是無政府主義或要求政府無所作為,而是自然而然,依國家社會的發展規律而為。
二、公共治理的基本內涵
(一)既重視國家與市場的關系,也重視國家與社會的關系;集中式效率與效能、經濟的價值,也重視透明和責任的價值;公民不僅僅是消費者,更是國家的公民,有權要求政府對其行為負責,更要求參與決策的過程。
(二)不以政府為中心,而是以社會多元行動者所構成的網絡,強調公共治理主體的多元性,既有國家也有非國家機關行動者。
(三)公共治理的原則主要有參與原則,主張授權、基層自治、對話協商;透明原則,主張信息公開、程序公開;責任原則,主張職責統一、權責相符;回應原則,要有時效性政府要及時采取有效行動滿足人民需求;協作原則,政府、企業、公民社會要形成合作關系網;合法性原則,民眾對政府的認可與滿意。
三、道德經中體現的國家治理理念
(一)政府治理應該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
老子認為良好的社會治理,管理機構和管理者要做到“知止”。在建立了管理制度之后,各管理機構和管理者的權力要有明確的界限,這樣才能避免濫用權力,危害社會。
(二)道德經中提倡政府應是“隱形政府”,不知有之。
西方的人權觀念、民主思潮和三權分立等原則正是對老子無為而治的執政智慧的發展,它們強調政府對于經濟活動的不干涉,不對民眾的活動加以過多限制,而是制定法律為民眾、團體建立一個解放個體精神、鼓勵自由發展的平臺,不斷追求建立一個“小政府,大社會”的良性社會狀態。
四、道德經對政府治理的啟示
由于現階段政府治理還存在著政府職能缺位、錯位、越位現象;市場政府角色定位不清晰的問題;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和完善的監管制度,以及官員整體水平有待提高的一系列問題,所以,可以從老子思想中借鑒,提高國家治理水平。
(一)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是“無為而治”的保障。
政府應完善國家相應的政策法律和法規,限制政府本身的權力,使之“不妄為”、“不為不該為之為”。只有制度法律完善,民眾才會在一個有制度的社會中遵守法律,規范自己的行為,政府自然會“無為”。
(二)進行行政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有限政府。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是道德經里,我們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忽視的道理。政府職能的轉變,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促進社會組織的發展,政府只是服務好人民,滿足人民的需求與利益,保障生活水平以及精神需求。
(三)發展多遠的治理主體。
治理主體的多元化是“無為而治”的客觀條件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市民社會逐漸壯大起來,以組織性、民間性、非盈利性、自治性和自愿性為特征的非營利組織,在改善政府與社會之間關系、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維護社會經濟良好秩序和行業管理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在市場與政府都失靈的領域,更是需要非營利組織扮演關鍵的角色。這些組織的出現,使得公共管理的主體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政府已然不是惟一的管理主體。這在客觀上要求政府對自身必須有新的定位,把大量原先由政府承擔的職能轉移出去,還政于民,實行“無為而治”。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公民社會發育較晚而且很多方面都表現得不夠成熟,政府在“無為而治”適當放權同時還要加強對我國非營利組織成長中的指導和發展過程中的扶持。
(四)社會治理要先管人,管人要先管心,管心要先修德,修德要先悟道尊道。
“道”與“德”是老子哲學的一對基本范疇。道為本,德為器。道制約德,德說明道。老子希望治理者尊道貴德,因為“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結語:
實踐老子“無為而治”政治思想,關鍵在于“道法自然”,完善法律制度,發揮公民社民和社會組織的作用,倡導民眾的監督,促進政府執政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耿加進.老子對“無為而治”的邏輯論證 [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1(4).
[2]詹福滿,苗靜.有限政府理論的現代解讀[J].法律科學,2005.3.
作者簡介:張鑫 (1993.01--) 性別女,河北省滄州市人,研究生,行政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