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要:運用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隨機前沿模型(SFA),以我國大陸30個省份(因部分數據缺失,西藏除外)2003—2014年面板數據為統計對象,研究了我國農村信息資源配置效率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我國農村信息資源配置的平均效率為0.500 8,效率均值最高的是東部地區,其次是中部地區,最低的是西部地區;我國農村信息資源配置效率水平總體上呈下降趨勢,各省份、各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農村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對農村信息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顯著,長途電話交換機容量等影響因素的彈性系數均小于1,雖對農村信息資源配置效率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但不顯著;移動交換機容量對農村信息資源配置效率的負向影響不顯著;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農村信息產業固定資產投向對農村信息資源配置效率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農村信息化人才的建設對農村信息資源配置效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最后根據研究結論,提出研究啟示。
關鍵詞:隨機前沿模型(SFA);農村信息資源;信息資源配置;配置效率;評價
中圖分類號: S12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11-0012-05
收稿日期:2018-03-05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編號:71704020);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編號:QC2017081);黑龍江省博士后啟動項目(編號:LBH-Q17019)。
作者簡介:王 磊(1981—),女,山東海洋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農業信息資源管理。E-mai:shitou_1980@163.com。? 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資源逐漸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信息化發展水平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農村信息化是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重視農村信息化工作,自2004年以來,中央已連續多年在“一號文件”中對農村信息化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各部委也相繼出臺文件,推動農村信息化工作,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農村信息化的全新格局正在形成。然而,目前我國農村信息資源仍然處于稀缺狀態,面臨很多問題,例如農村信息資源供給與農民信息需求之間存在巨大矛盾[1]、各省域、各地區信息資源配置不均衡等[2],這些不足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因此,如何更快、更好地提高農村信息資源的配置效率,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以及培養新型農民的根本途徑和有效手段。
通過整理文獻,發現國外信息化測度的理論和評價方法,主要有波拉特方法[3]、信息化指數法[4]、信息社會指數法[5]等,而我國學者主要采用數據包絡分析(DEA)法對農業、農村信息資源配置效率進行評價,例如,楊印生等以吉林省為例,運用DEA法對農業信息化系統投入產出效率模型進行評價[6];崔靜等利用DEA法,從投入和產出的角度對我國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農村信息資源配置效率進行了評價[2];姚代宏等利用DEA法的C2R模型,對天水市5縣2區的農村信息化效率進行評價,并提出投入產出的調整方案[7]。
雖然采用DEA方法可以避免主觀設定函數的影響,并在處理多產出效率測度上具有優勢,但是DEA法也存在一定局限,即它將實際產出小于前沿產出的部分原因歸結于技術效率,而不考慮隨機因素的影響,且忽略了對其有關影響因素的詳細分析[8],應該看到,對隨機因素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更能幫助我們分析農村信息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的原因,從而為提高我國農村信息資源配置效率提供有效決策建議。
因此,本研究將以2003—2014年我國大陸省級面板數據為研究對象,借鑒現有的信息化指標體系,從信息基礎設施、信息終端設備、人員等方面入手,采用隨機前沿模型(SFA)對省級決策單元農村信息資源配置效率進行研究,并詳細分析影響農村信息資源配置效率不同的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1 研究理論與方法
隨機前沿法(SFA)經過不斷地發展和完善,目前已廣泛應用于經濟學和管理學等研究領域。和DEA相比,SFA測算的效率結果更加穩健可靠[9]。SFA的前沿邊界主要是通過極大似然法來確定的,是具有復合擾動項的隨機邊界模型,既可以測度技術效率對產出的影響,還可以測度各種擾動非效率因素對產出的影響[10]。
本研究利用對數型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SFA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具體計量模型表示如下:
lnYit=β0+β1lnVit+β2lnMit+β3lnLit+β4lnIit+β5lnTit+β6lnSit+β7lnPit+β8lnCit+β9lnEit+vit-uit(i=1,2,…,30;t=1,2,…,12);
(1)
TEit=exp(-uit)。
(2)
式中:Yit、Vit、Mit、Lit、Iit、Tit、Sit、Pit、Cit、Eit、TEit分別是第i個省份第t年的實際產出、長途電話交換機容量、移動交換機容量、長途光纜線路長度、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每萬戶彩色電視機擁有量、每萬戶固定電話擁有量、每萬戶移動電話擁有量、每萬戶家用電腦擁有量、農村居民勞動力文化程度和技術效率值。β0、β1、β2、β3、β4、β5、β6、β7、β8、β9為待估計參數。Vit為隨機擾動項,假設Vit:N(0,σ2v),且Vit和Uit相互獨立;Uit為非負隨機變量,用來解釋生產技術無效率,假設Uit:N(mit,σ2v),即mit越大,農村信息資源配置效率越低。
本研究重點考察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農村對信息產業固定資產投向、農村信息從業人員的比重等因素對農村信息資源配置無效率項Uit的影響,假設技術無效率項的函數為:
mit=λ0+λ1lnGit+λ2lnDit+λ3lnRit+ω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