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李柏村
【摘 要】醫學檢驗前的質量控制是整個質量控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卻容易被忽視的環節,為了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分析前階段質量控制是臨床實驗室質量保證體系中最重要、最關鍵的環節之一。對常規標本采集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在可分析出原因的不準確檢驗報告中80%可溯源至實驗室分析前程序的不規范,說明分析前質量控制是保證檢驗結果準確、有效的先決條件。因此分析前質量控制對減少實驗室誤差,提高檢驗質量是非常重要的[1]。
【關鍵詞】質量控制;因素分析;標本采集
【中圖分類號】R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3--02
醫學檢驗是臨床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檢驗結果是否正確將直接影響臨床醫生對患者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醫學實驗室檢驗全過程分為三部分,即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質量控制已被檢驗工作者所重視,通過規范操作、室內控制、時間控制來監控檢測的整個過程,使結果分析的準確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分析前質量控制因具有相對不可控性,對檢測結果影響很大。在整個檢驗過程中就顯得非常重要,檢驗人員不能只考慮分析階段的質量保證,應重視和參與分析前階段質量控制工作,完善分析前質量控制,取得搞質量檢驗標本,對減少實驗誤差,保證檢驗結果準確可靠顯得尤其重要。分析前質量控制是從醫生申請檢驗開始,包括檢驗項目的申請、樣本采集和準備、標本的運送、標本到達實驗室后分析前的處理,在檢驗分析過程開始至結束,在整個實驗誤差中,分析前誤差的占70%,因此分析前質量控制對減少實驗誤差,提高檢驗質量尤為重要[2]。
1 檢驗項目的正確選擇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先進儀器設備的引進,對于各種疾病的檢測有不同的檢測項目和方法。對于醫生來說,檢驗項目要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再進行有效治療。所以正確選擇檢驗項目,很重要。必須根據就診者的病情為前提,要充分考慮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等因素,分清主次,優化組合檢驗項目,選擇必須的檢驗項目,做到應檢必檢,減少和杜絕盲目開具檢驗單的現象和行為,達到最佳診療效果。檢驗項目選擇要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時效性和經濟性。有特殊病史或有可能干擾檢查結果的服藥史應盡量注明。
2 患者的準備
患者的準備是保證送檢標本質量的前提條件。臨床醫生應掌握患者的生理狀況和心理、情緒的變化,把檢驗前需要的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及家屬,使之大致了解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如患者的情緒、運動、心理變化等內在應收:飲食、藥物等外在因素對檢驗結果都能產生影響。
2.1 固定的因素,年齡、性別、民族和地域等。
2.2 可變的因素,如患者情緒、運動、生理節律為內在因素,飲食、藥物的影響為外在因素,還有采血時患者的體位。
2.2.1 飲食對檢驗結果的影響,一頓標準餐后,可使血脂增高50%,血糖增高15%,所以一般除急診或特殊患者外,一般主張禁食12h空腹采血[3]。糞便潛血檢查需要患者素食3d后采集標本。
2.2.2 運動對檢驗結果的影響,運動會引起血液成分的改變,必須囑咐患者在安靜狀態或正常活動下采集標本。
2.2.3 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藥物一般通過直接參與檢測反應或抑制檢測反應,干擾檢測結果。因此為了結果的準確,最好事先停服一些藥物,臨床醫生再解釋檢測結果時,也需要考慮藥物的影響。
3 標本的正確采集
標本的采集必須以保證質量為前提,應避免干擾因素,應注意采樣的最佳時間。注意采血時體位對檢驗結果的影響,使用止血帶的時間不得超過1分鐘,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確方法和順序以免標本溶血。有報道因采血時間的一些不良習慣造成標本溶血占溶血標本的62%[4]。采集樣本后要嚴格做好查對制度。尿液標本留取時,容器應清潔干凈,標本應新鮮,不能混入分泌物、精液等。
4 標本的正確傳送
標本離體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如溫度、濕度、光照、時間等。要保證有專人運送,標本在運送過程中要安全,溫度適宜、防止震蕩、防止標本被污染,確保在規定時間內運送到檢測實驗室。特別是對懷疑有高危險性的標本應按相關條例要求運送,嚴格包裝防止傳染他人。
5 標本的驗收及處理儲存
采集到的標本應避免長時間的保存和長距離的運輸,應盡快從采血現場運送至實驗室,實驗室收到標本后應立即專人核對,如標本合格應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分析,如不能馬上分析檢測的標本,應按要求將其置于合適溫度和環境下保存。對不合格的標本應及時和醫生取得聯系,說明原因并且記錄。
[結論]醫學檢驗分析前質量保證是醫院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工作牽涉到醫院的多個部門,要做好此項工作需要多部門支持和配合。職能部門要對此加以重視,參與及協調,提高廣大醫務工作者的思想認識,找出薄弱環節,及時改進,達到預防和控制檢驗誤差的目的。只有嚴格抓好臨床檢驗前質量控制的各個環節,才能為臨床提供即時、科學、準確和可靠的檢驗結果,更好地服務于臨床,服務于患者。
參考文獻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07.12.28(12)
呂鈺 淺談醫學檢驗前質量控制保證.臨床檢驗雜志,2007,25(6)428
蔣秉坤.臨床生物化學及生物化學檢驗.人民出版社,1996.5
趙琪林,李文楷,丁波等 375份不合格血標本分析.川北醫學院學報,2005,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