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 林素敏 單魚洋



摘要:以蓄電池為研究對象,提出了基于LM741的汽車蓄電池低電量報警系統的設計,重點對低電量報警裝置的系統組成和工作原理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驗證了此設計方案是可行的,為后續的蓄電池管理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蓄電池;低電量;報警系統
中圖分類號:U467.3?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9)11-0118-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1.029?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Design of low power alarm system for automobile battery based on LM741
LIU Fang1,LIN Su-min1,SHAN Yu-yang2
(1.Department of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Ya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Yangling 712100,Shannxi,China;
2.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Technology,Xian 710048,China)
Absrtact: Taking batte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of low power alarm system of automobile battery based on LM741, and analyzes the system composi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low power alarm device. The design scheme is proved to be correct and feasible,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the subsequent battery management.
Key words: battery; low power; alarm system
近年來,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蓄電池作為電源不僅在交通(鐵路、地鐵、船舶)[1-5]、發電[6,7]、通訊[8,9]、航天[10,11]、化工[12]、傳統汽車[13]等行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已經開始作為動力電源或動力輔助電源應用于電動汽車(EV)和混合動力汽車(HEV)領域[14]。與一次性充電電池相比,蓄電池兩個顯著的特點是多次循環利用和高效節能[15-18]。汽車在未啟動時必須依靠蓄電池給啟動機供電直至拖動發動機轉動。當蓄電池電壓不足或者蓄電池發生損壞時,就難以提供足夠的動力,導致發動機不能運行。例如,行駛過程中,駕駛員并不能準確地判斷蓄電池工作狀況,只能通過感覺、觀察等方式進行判斷,這樣往往會造成誤判,甚至會引發嚴重的后果。因此,如果能對蓄電池電量及蓄電池裝置的狀態進行實時監控的話,不但是對設備的保護,更重要的是對安全的保障。
蓄電池電量是保證其正常工作的基本條件。任何電器設備必須在電壓穩定的情況下才能正常工作,蓄電池也一樣,其輸出電壓會隨蓄電池電壓的降低而降低,這樣就會對為其供電的設備產生嚴重的影響。本系統就針對此種情況設計了汽車蓄電池低電量報警系統,當蓄電池電壓降低到一定極限值時,電路通過安裝聲光信號報警系統判斷蓄電池是否正常工作,提醒用戶采取相應的措施(即再次充電或更換電池)。
1? LM741的工作原理
LM741為雙電源集成運算放大器,是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的產品,通常被應用于汽車放大電路中,或者在汽車電路中用作電壓比較器。圖1為LM741的引腳圖及其各引腳的功能。該系統中LM741工作于非線性區,構成電壓比較器。其功能是對送到集成運放輸入端的兩個信號(模擬輸入信號和參考信號)進行比較,并在輸出端以高、低電平的形式得到結果。它的兩個輸入電壓中,一個是基準電壓,另一個是被比較的輸入電壓,當兩個電壓不相等時,集成運放輸出的電壓不是等于正電源電壓就是等于零,即在輸出端只輸出兩種電壓值,正電源電壓或者零。圖2為同相輸入的電壓比較器及其電壓傳輸曲線。集成運放的同相輸入端和反相輸入端分別引入的是輸入信號ui和參考電壓信號Uref。LM741作為電壓比較器使用時就是比較的輸入電壓和參考電壓之間的大小,當ui>Uref時,集成運放輸出高電平,即uo=UCC;當ui 2? 系統總體方案設計 汽車蓄電池低電量報警系統主要由基準電源電路、取樣電路、電壓比較器電路和輸出電路4部分組成。基準電源電路由穩壓管和限流電阻組成,加到電壓比較器的反相輸入端,并為其提供基準電壓;取樣電路由兩個電阻串聯組成,形成串聯分壓作用,作為整個電路的輸入信號,且取蓄電池電壓的一部分和基準電壓相比較;電壓比較器電路通過比較基準電源電路的電壓和取樣電路電壓的大小來判斷輸出高電平還是低電平;輸出電路通過接受到的電壓比較器的輸出電壓,判斷發光二極管是否處于導通狀態,從而發出報警信號,提示蓄電池電量過低。該報警系統的結構如圖3所示。 3? 系統硬件電路設計 汽車蓄電池低電量報警系統硬件電路如圖4所示,該系統主要包括電壓比較器LM741、電阻、穩壓管及LED等部分。
3.1? 基準電源電路
基準電源電路由限流電阻R2與穩壓管VDZ兩部分組成,該系統把穩壓管的穩定電壓作為比較器LM741的基準電壓,并將其連接到LM741的反相輸入端。其中R2=100 k?贅,穩定電壓值為5 V。
3.2? 取樣電路
R1、R3串聯連接組成取樣電路,接在LM741的同相輸入端。R1、R3阻值相等,均取100 k?贅,形成串聯分壓,中間點為取樣電壓,即取蓄電池電壓的一部分作為檢測電壓也即輸入電壓。
3.3? 輸出電路
R4和LED構成輸出電路,R4=1 k?贅,起到限流的作用。根據電壓比較器輸出端的電壓值確定LED是導通還是截止,即利用發光二極管是否發光達到電路報警的目的。
3.4? 報警原理
當蓄電池電壓高于10 V,也即取樣電路的電壓超過5 V時,輸入信號電壓高于基準電壓,則LM741輸出高電平,此時輸出電壓為蓄電池電壓(10~12 V)。由圖4可以看出, 6引腳電位明顯高于7引腳電位,致使發光二極管因承受反向電壓而不發光,表示蓄電池電壓正常,報警作用不啟用;當蓄電池電壓低于10 V時,輸入信號電壓(小于5 V)低于基準電壓,則LM741輸出低電平,即輸出電壓為零,此時7引腳電位高于6引腳電位,LED因承受正向電壓而導通,發光提示蓄電池電量過低,報警作用啟動。
3.5? 系統接線圖
圖5為汽車蓄電池低電量報警系統接線結構。把汽車蓄電池通過汽車鑰匙開關接到電壓比較裝置,并為汽車電路負載(照明系統、儀表系統等)提供電源,當蓄電池電壓正常時,負載電壓正常,車輛能正常啟動,儀表系統等能正常顯示和工作;當蓄電池電壓過低時,電壓比較裝置通過比較判斷,發出燈光報警信號,同時電源電壓達不到系統所需電壓水平,相應的照明、儀表等系統將不會運轉。
4? 系統試驗結果
根據以上分析,將汽車蓄電池接于所設計的硬件電路中做報警試驗(表1)。從表1可以看出,當蓄電池電壓低于10 V時,報警指示燈點亮,當蓄電池電壓高于10 V時,報警指示燈熄滅。因此,該電路可滿足在蓄電池電壓低于10 V時報警,直至蓄電池再次被充電至10 V以上時停止報警,蓄電池輸出電壓在10 V以上時報警系統不起作用,充分說明該電路的設計方案是正確可行的。
5? 結論
試驗所設計的基于電壓比較器LM741的汽車蓄電池低電量報警系統結構簡單,便于操作。經試驗驗證,在應用過程中效果良好,能夠起到對汽車蓄電池組的科學管理作用,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袁? 斌.城市軌道交通蓄電池設計與維護[J].交通世界,2016(35):127-128.
[2] 譚志勇,馬玉紅,王秀巖.港鐵CKD0A型內燃機車蓄電池充電系統設計[J].鐵道機車與動車,2017(2):17-19.
[3] 譚海云,李? 勇.蓄電池牽引在上海地鐵16號線車輛上的應用[J].機車電傳動,2015,10(6):83-85,90.
[4] 陳? 剛,張思全.超級電容和鋰電池技術在船舶電力推進系統中的應用研究概述[J].工業控制計算機,2015,28(8):157-158.
[5] 陳? 晨,王錫淮,馮? 昊,等.鋰電池/超級電容器在電力推進船舶中的應用[J].船舶工程,2016,38(S2):186-190.
[6] 肖祥濤,黎? 友,許紀園.光伏發電超級電容與蓄電池混合儲能控制器研究[J].電子技術研發,2016(9):23-25,17.
[7] 蔣斯琪,陳侃黎,萬麗娟,等.變電站直流電源蓄電池智能核容儀研制[J].儀器儀表與分析監測,2018(3):15-20.
[8] 李含霜,何宏華,馬云飛,等.通訊電源中的蓄電池在線監測技術及系統維護的研究與設計[J].電子測試,2014(S2):15-17.
[9] 吳舟舟,盧淇琦,張志鵬.通信直流供電系統蓄電池充放電電路改造研究[J].廣西電力,2018,41(3):39-40,80.
[10] 崔? 波,陳世杰,李旭麗,等.高軌衛星鋰離子蓄電池組自主管理系統設計[J].航天器工程,2017,26(1):65-70.
[11] 羅廣求,羅? 萍.IGSO衛星75Ah鋰離子蓄電池應用實踐[J].研究與技術電源設計,2017,41(9):1258-1260.
[12] 張健敏,汪? 穎,梁興煒.石化行業UPS及蓄電池設計選配分析[J].通信電源技術,2015,32(4):194-195.
[13] 陳紅雨.我國起動用蓄電池發展趨勢[J].蓄電池,1995(3):17-21,24.
[14] 陳? 梅.日本蓄電池發展動向[J].電源技術,2011,35(6):630-632.
[15] 孫國棟,于士軍.汽車蓄電池低壓報警系統設計[J].汽車實用技術,2017(4):28-29.
[16] 林成濤,李? 騰,田光宇,等.電動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的壽命試驗[J].電池,2010,40(1):23-26.
[17] AHMAD A P. Battery thermal models for hybrid vehicle simulations[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2,110(2):377-382.
[18] ALZIEU J,GAGNOL P,SMIMITE H. Development of an on-board charge and discharge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vehicle batteries[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1995,10(2):327-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