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琪

發展和打造通用航空消費市場,企業應該起到關鍵作用。
日前,萊西市召開店埠通用機場選址論證會舉行,這標志著青島地區的首座通航機場即將投入建設,琦泉通航作為簽約方也參加了論證會。本刊記者專訪了山東琦泉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總經理鄭靜。在鄭靜看來,發展和打造通用航空消費市場,企業應該起到關鍵作用。
通用航空產業是以飛機制造為核心,涵蓋通航運營、綜合保障、延伸服務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2016年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通航產業,業界人士認為通用航空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如今兩年已經過去,與兩年前相比,我國通用航空經濟已經初步形成安全、有序、協調的發展格局。
“十三五”期間,國務院發文,對我國通航產業發展提出了具體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建成500個以上通用機場,通用航空器達到5000架以上。此后,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民航局等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促進通航產業的發展,各地方發展通航的積極性很高,包括積極地規劃通航機場等基礎設施,同時也吸引了社會資本的介入。在山東省,《關于進一步加快民航業發展的意見》也明確提出,重點打造濱州飛機制造和租賃、青島通航運營服務、萊蕪航空運動、煙臺南山飛行培訓等通航產業板塊。鼓勵和支持通用航空企業發展,重點培育3 5家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骨干通用航空企業。到2030年,民用機場力爭達到46個左右。其中運輸機場16個,通用機場30個左右,航空服務覆蓋率達到10 00-/o。山東琦泉通航就是在這個行業發展全面向好的大背景下誕生的。
產業鏈布局是關鍵
琦泉通航是山東琦泉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談及創辦通用航空的初衷,鄭靜說,已經創立30年的琦泉集團是做生物發電起家的,通航是集團近幾年發展的新業務板塊。發展通航也是機緣巧合,企業投資平陰縣的新建機場,隨著機場的落成,為了避免資源的浪費,琦泉走上了通用航空發展之路。鄭靜向記者表示,公司雖然成立的時間不長,但在過去的3年里,琦泉通航的發展實現了緊湊的“三步走”,于20 16年成立的山東琦泉通用航空,經歷了2017年打基礎、搭架子、建團隊的準備工作,在20 18年創下了當年購機、當年辦下9lB飛機運營資質、當年就有飛行業務的成績。琦泉準確把握時間節點,與同行業企業一般要經歷幾年才能進入正常運作的時長相比,琦泉的進度加快了很多,這算是個不錯的開始。
涉足行業多年,鄭靜見證了中國通用航空產業坎坷的發展歷程,她更加清楚戰略定位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而產業鏈科學布局更是至關重要。“從業內來說,琦泉是通航業的六有企業,有機場、有飛機、有資質、有團隊、有業務、有學校。幾大板塊是完整的,這其實代表了通航的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可以實現自身的閉環。”目前,琦泉通航擁有濟南平陰和孝直2個通用機場、飛機5架。并按飛機型號、業務分類劃分了以兩個機場為基地的兩個不同的團隊:孝直機場主要做低空旅游,2017年設立棗莊滕州微山湖景區紅荷濕地為低空旅游基地,發展水陸兩用小飛機的觀光旅游;平陰機場做大飛機的遙感航測,主要是空中作業。
中國通航的發展,白2008年汶川地震大規模直升機投入救援之后開始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我國通用航空多見于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包括短途客運貨運、農林噴灑、醫療救援、旅游娛樂、航空培訓等方面的飛行活動。鄭靜介紹,琦泉通航的主要經營業務是遙感航測,包括整個山東省國土的航測,飛機的測繪工作。隨著整個通用航空行業規模日益擴大,應用領域不斷拓展,飛行種類日益增多,飛行需求漸趨旺盛。就市場打開的情況來看,琦泉通航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業務量飽和而飛機不夠,所以下一步的計劃是繼續購入飛機,鄭靜向記者表示。
“到底是先有業務還是先有飛機?”這個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同樣困擾著通航的從業者們。“如果是先有飛機再去拉業務,得到的反饋很可能是這個業務并不適合市場,許多通航公司的通病是定位不準造成了資源浪費。”鄭靜給出了自己的看法。能夠進入長期的良性發展,琦泉所依靠的正是引以為傲的產業布局、政策利用、人才培養是科學健康的模式。有的企業用十幾年的時間發展低空旅游卻仍處于長期虧損,根本問題是與中國國情和人們的收入水平不相稱, “一個旅游單線沒有多長體驗時間就要花費1000多元,很多人就不愿意去坐。而且游客的消費也與飛機的投入也不成正比,一架飛機售價幾千萬元,一位機長年薪幾十萬元,如果只靠游客飛行體驗這項收入太難支撐這個產業了。所以我們的業務發展一定要在初始的設計上是循環性的,不能單純地靠一個點來支撐。”鄭靜說。通用航空用途廣泛、運營形態多元,帶動作用強,因此產業聯動以及下游產業的發展也應該成為通用航空產業的突破口。琦泉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低空飛行空中游覽體驗項目不僅僅局限于觀光,更是延伸至整個航空的運動。在一個俱樂部把全部項目都鋪開,如跳傘、熱氣球、三角翼等,帶給游客更進一步的飛行體驗。
中國通航發展為何滯后
雖然近年來中國通用航空產業在各類政策的引導下正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但是由于機場不足、低空管制、地面保障、飛行人才等問題,仍然有人戲稱我國的通用航空是“既上不了天又落不了地”。鄭靜認為,國內通航飛不起來主要的制約因素還是機場少,所以機場短缺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要建機場,要“拓建通航機場,打造黃金航線”,有了機場才能圍繞機場做業務,將來才能形成網絡,打造低空、短途運輸、短途包機等業務。而中國截至2018年6月已取證的通用機場僅168座,山東省現有6個通航機場,琦泉就占了2個。相較于同行來說這是琦泉的優勢所在。簽約了青島萊西的通航機場規劃建設,在廣西宜州更是以通用航空機場為核心,打造產業集群。鄭靜認為,由于通用航空產業屬于相對重投入,完全依靠企業力量不夠,所以在政策方面希望政府能夠給予一些傾斜。機場是公共資源,作為公共設施建設配套可以促進地區招商,整個產業的發展也能帶動經濟,而促進經濟發展一定程度上是政府的責任,所以政府在這方面應該加大力度,提供土地的政策和資金的政策。
另外,空域無法有效使用也成為阻礙我國通用航空發展的另一大障礙。就像有汽車沒有路,所有的飛行沒有許可的空域是不能起飛的。“現在最大的矛盾是低空資源的短缺和通航迅速發展的矛盾,空域資源比較少是最大的制約。”鄭靜說,目前起飛手續雖然得到簡化但仍舊不便,需要報備和批件,從上報到起飛,最簡短的手續最快時間也需要一個星期。“不過政策正在逐漸放開,華東地區監管局的管控體系也給予我們大力的支持和鼓勵,堅持放管結合、以放為主的原則,目前大家都看好通用航空的市場,未來通航市場一定會放開的。”
由于我國的通用航空剛剛起步,市場體量太小、培育周期偏長、前期投入過大、人力要求居高是目前創業者遇到的最大的困難,“至少要在行業里堅持5年才能看到成績。”鄭靜說。她認為發展和打造通用航空消費市場,培育出適合市場的消費文化和人群很關鍵,企業應該充分發揮自身作用。通航是通用的東西,可是大家對航空知識的了解卻太少,所以企業要做的應該是促進通航跟科普教育、運動賽事的結合。首先可以打造飛行營地,開展航空運動,例如可以建設青少年科普館,讓大家了解航空發展史、體驗航空器的模擬器,從玩開始接觸通航產業;其次打造航空科技產業園發展通航飛機的制造,以飛機組裝、研發、制造為突破口,構建航空產業集群;第三,可以以培訓為載體培養飛行人才,目前琦泉通航也與捷克藍天航校簽署合作協議,培訓通航飛行員。
山東通航產業大有可為
談到山東通航產業目前的發展情況,山東通用航空的發展落后于南方地區主要是由地理因素決定的。在以往人們的認知里,通航的發展總與“交通不便”緊密相連,通用航空相比公路和鐵路交通,具有建設成本低、布點靈活等優勢,可滿足地面交通不便地區的客運貨運需求。如貴州以蜿蜒山路居多,修1公里公路的投入可能就與建個機場相當;新疆地廣人稀,因距離太遠也必須發展點對點的通航。而山東交通發達,高速公路、鐵路網絡都十分健全,就容易忽視通航發展。而現在,以私人飛機、航空俱樂部為代表的高端生活方式正在步入進行時,參照歐美發達國家通航行業發展歷程,低空空域的開放將推動通航產業的爆發性增長,催生萬億產值新興產業。通航產業將繼汽車產業之后,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又一重要引擎。對于經濟優勢明顯的山東來說,通航可以向著更高端的需求發展,在一些更高層次的出行體驗進行嘗試。
鄭靜認為,基于各省市具體情況的不同定位,對于山東來說發展通航物流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建立通用航空物流網可以減少距離、縮短時間、爭取效益,山東豐富的農副產品走出去可以靠通用航空。“作為后起之秀,山東企業多、需求多,發展物流的條件非常好”,鄭靜對此很有信心,“規劃中的青島萊西店埠通用機場在將來可以作為基地打造航空物流網絡,發展短途支線物流。”作為人口大省、經濟大省,山東省的消費能力很有潛力,大企業包機、醫療救援、運動賽事、學習教育、飛行體驗等都大有可為。白2018年開始,山東省加大了對通用航空發展的扶持力度,膠東半島豐富的旅游資源,如海岸線、黃河、泰山等也都可以用低空飛行串聯起來。
中國通用航空的發展已經勢不可擋,未來通航以及相關產業將會帶來數千億的產業蛋糕。正如鄭靜所言,通用航空是我國交通領域的最后一塊處女地,這個市場需要創業者有足夠的耐心、堅強的信念、客觀的認知和持續的投入才能慢慢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