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程霖
內控制度是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農村信用社來說,內控制度建設是為了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標和任務,防范和化解業務經營風險,對全體員工從事金融業務經營活動進行制度管理、規范操作、風險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它是農村信用社業務經營管理過程中的一種自律行為。黨的十幾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農村信用社作為扎根農村的金融機構,為了適應新時代農村改革發展的形勢和要求,務必要充分發揮好支農主力軍的地位和作用,加強內控制度建設,持續推進業務發展,更好地支持農業、關注農村、關心農民,積極服務中小微企業,努力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日標實現。
農村信用社內控制度建設,是不斷強化內部管理,建立高效、全面、及時、獨立監督制約機制的重要保證?,F就農村信用社內控制度建設的現狀、存在困難,提出自己的一點意見和建議。
一、內控制度建設的現狀
農村信用社內控制度建設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強化了內部管理,增強了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后勁,更好地服務丁農業、農村和農民,支持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二是建立了獨立的監督制約機制,保障農村信用社依法合規經營。三是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保證了各項工作有章可依、有據可查,做到用制度管人,用紀律約束人。四是理順了人事管理制度,切實做到人盡其才,各盡其用,確保干部隊伍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化。二、內控制度建設存在的困難
近年來,農村信用社按照“穩健經營、行穩致遠”的理念,強化內部管理,完善內控制度,但是,有的行社沒有形成系統、規范、完善的內控機制,一些內控制度已不適應發展需要。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
一是在思想上,存在重工作業績、輕風險管理的傾向,沒有把內控制度建設與稽核監督工作正確區分開來,內控制度不全,稽核監督不力,各職能部門和各崗位之間缺乏自我約束、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二是在認識上,對規章制度與內控制度的認識理解不到位,誤認為規章制度已經制定了,內控制度就健全了。三是在學習上,學習培訓不深入,思想認識出現偏差,沒有真正認識到內控制度建設只是內部管理的組成部分。四是在操作上,一些員工缺乏按章操作的意識,對遵守規章制度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忽視了違章操作將會導致的嚴重后果。
(二)制度建設不到位
農村信用社內控制度體系有待完善。一是制度建設不完善,不適應各項業務發展和農村商業銀行改制的發展需要,有的風險隱患得不到及時有效控制,往往是出了問題才會引起各級行社的重視,事前防控工作做得不夠。二是制度缺乏統一性。在內控制度建設中,由于部分縣級行社的側重點不同,存在重此輕彼的情況,某些方面沒有形成統一共識,從而影響內控制度建設的整體作用發揮。三是業務開展缺乏與之相配套的監督檢查,內部約束機制不健全,總是頭疼醫頭,腳痛醫腳,只注重解決發牛的某些問題,導致有的監督檢查停留丁表面,難以達到監督檢查的目的和要求。四是風險把控力度不夠,缺乏科學、高效的風險預警體系,對資產負債率、資本充足率、最大單戶和最大十戶貸款占比等監管指標的關注不夠。
(三)崗位制約不到位
一是制約措施不健全,對單位負責人和決策管理層缺乏監督制約,存在“控了下級,不控上級”的情況,上下級之間約束性較為薄弱。二是高級管理人員內控意識和法制觀念不強,有的社主任不能擺正自身位置,搞“一言堂”,以個人意志代替內控制度,導致內控流于形式;有的領導對內控制度不夠重視,對一些屢查屢犯的問題視而不見,認為是小問題,不礙大事。三是考核機制不夠完善,員工薪酬與工作任務掛鉤,上級行社對下級行社的考核以業務工作為主,存在重工作業績、輕內部管理的情況。四是違規發放貸款,有的信貸管理人員通過跨區域、壘大戶、無效擔保、循環擔保、虛假抵押、關聯互保、超權審批等方式,授意或指使他人為關系人違規發放貸款,導致信貸管理失控,增加信貸風險。
(四)監督檢查不到位
內控監督機制不完善,監督檢查作用沒有充分發揮。一是稽核監督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稽核人員配備不足,事后監督人員沒有很好發揮作用,甚至形同虛設。二是監督檢查不力,各職能部門之間協調配合工作不到位,監督檢查工作存在盲區和死角,不能及時發現存在的薄弱環節和漏洞。三是監督檢查顧此失彼,檢查只注重操作的合規性,對合法性、風險性和效益性的檢查重視不夠,存在重傳統業務、輕新興業務,重一線員工、輕決策者和管理人員,重事后、輕事前和事中檢查。四是重檢查輕處罰,有的行社對檢查發現的問題,抱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使問題屢查屢犯。
三、加強內控制度建設的建議
(一)以人為本,提高認識
一是著力加強員工教育培訓,提高員工對規章制度和內控制度的清晰認識,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完善內控制度建設,激發廣大員工的責任感,努力造就一支明政策、懂業務、善經營、會管理、守紀律的員工隊伍。二是全面了解員工思想狀況,深入開展職業道德教育,通過各個渠道和多種方式,不斷提高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和崗位責任意識,幫助廣大員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牛觀和價值觀,增強大家的法紀意識。三是認真開展事例教育,加強全體員工對內部控制政策和規章等方面的學習教育,讓員工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做到警鐘長鳴。四是嚴格執行崗前培訓和考核制度,將內控制度與稽核監督正確區分開來,使每位員T熟練掌握業務操作流程和有關規章制度,發揮好各職能部門及崗位之間自我約束和相互監督的能力和作用,保證內控制度執行到位,促進內部管理更加科學有效。
(二)健全制度,加強內控
一是健全內部責任制體系,要把內部控制作為一項長期任務抓緊抓好抓落實,制定和完善崗位責任制度,依據不同崗位賦予員工相應的職責,健全“一崗雙責”的第一道防線,加強職能部門和崗位之間相互監督制約的第二道防線。二是不斷修訂和完善內控制度,根據業務發展需要,結合農村信用社現行管理體制的發展變化和工作要求,健全內控制度體系,發揮內控制度整體作用,有效防控風險,促進業務發展。三是完善內部制約機制,真實再現和反映內控制度的整體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有效化解處置,不斷增強內控制度建設的有效性。四是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科學有效的考核制度,將各行社內控管理作為一項重要考核內容,督促各行社負責人狠抓內控制度建設,切實把各項制度落實到各個崗位、每個環節、各項操作中。
(三)明確責任,嚴格管理
加強對重要崗位人員的培訓和管理,確實防范經營風險。例如,對掌握重要空白憑證和重要業務印章的人員,必須明確其職責權限,嚴格進行管理。一是明確專人負責,建立第一責任人制度,劃分責任,堅持做到“誰主管、誰負責”。二是嚴格表外科目核算,對重要空白憑證必須建立領入、領出、使用登記簿,務必清楚明白每一份重要空白憑證的去向。三是重要章、證、押,必須分開保管,各負其責,堅決杜絕一人多崗的現象,做到崗位之間相互制約。四是定期輪換重要崗位人員,做好上下級之間的監督控制,在控制下級的情況下,使上級也得到相應的控制,增強上下級之間的約束性。
(四)完善機制,強化監督
內控機制不完善,往往導致人浮于事。一是履行內控監督職能,要把品質好、業務能力強的員工充實到稽核監督隊伍中,增強稽核監督力量;各行社事后監督人員要加強技能學習,提高業務素質,不斷增強稽核監督能力。二是樹立稽核監督權威性,要由上級管理部門派駐稽核監督人員,形成獨立完備的稽核監督組織,解決好稽核監督隊伍受制約的工作矛盾;要加強白控和監控防線建設,保證管理者正確執行政策,督促員工嚴格按照行為準則,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做到規范行為、遵章守紀、照章辦事;要加大監督檢查面,把重點轉移到對新興業務種類、決策者和管理者、事前和事中的監督檢查上來,增加監督檢查頻率,認真做好與業務開展相配套的監督檢查,嚴格責任追究,確保監督檢查達到預期目的。三是加強監督檢查力度,尤其是對決策者,要通過建立年度審計制度,對縣級行社主要負責人年度經營管理、制度執行、工作績效等進行全面稽核監督,將問題和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四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各項業務進行監督檢查,促進農信社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益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