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霞 高超

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是加強素質教育,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增進學生健康的物質保證,也是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和豐富小學生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全面了解現階段小學體育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課程資源,讓學生喜歡體育課,喜歡體育運動,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一、提升小學生運動能力的迫切性
運動能力是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核心能力,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在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學生的運動能力得到提升,會使他們更加充分地獲得運動的樂趣,使學生的體質得以增強,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發展學生運動能力有助于發展學生的運動愛好,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有助于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收獲集體榮譽感、團隊協作、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等意志品質。為了使學生體驗這種運動過程,體育教師應積極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使其能夠在體育運動中健康成長。
二、開發利用體育課程資源的重要性
體育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是體育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體育課程資源是促進體育課程改革順利開展的有力保障。體育教師應該站在育人的角度,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動作發展規律、身心特點,對體育課程資源進行科學的選擇、必要的加工、針對性的重新設計,使其轉化為能夠面向全體學生并受到廣大學生喜愛的,能夠讓學生學會以及能收到多種效益的體育教材內容,使其成為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開發利用不同的體育課程資源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
體育與健康課程可以開發和利用的資源十分豐富,潘紹偉、于可紅在《學校體育學中》將體育課程資源進行了分類:根據來源可分為校內體育課程資源、校外體育課程資源;按存在方式可分為顯性資源和隱性資源;根據功能可分為素材性體育課程資源和條件性體育課程資源;根據形態可分為課程內容資源、場地設施資源、人力資源。
1.課程內容資源
課程內容資源包括競技運動項目、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新興運動項目等。在開發與利用時從運動形式、路線、距離、順序、節律、人員、規則等方面進行加工和創造,使其成為有健身價值的、深受學生喜愛的課堂教學內容是很有必要的。具有競爭性、挑戰性、規則性、不確定性和娛樂性的競技運動項目被合理開發利用后可以成為較好的體育課程資源。通過加工和創造,使其成為學生喜愛的、適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體育教學內容。通過不斷變換條件,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對體育永遠有新鮮感。如,耐久跑,屬于枯燥的、閉合性的項目,很多學生都不喜歡,甚至害怕,需要體育教師改造加工,不斷變化條件,轉移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玩中練,在練中學,可設計以下耐久跑的單元計劃(表1)。
學習目標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的具體化、顯性化、微格化,它是體育與健康課中師生預期達到的教學效果和標準,它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靈魂,是指通過對教學內容有組織、有步驟、有策略的展示,達到行為變化的結果,它主要回答“達到什么”的問題。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制訂可操作性強,符合學生實際,通過多次實踐、學習,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在體育品格培養方面,學生能夠遵守規則、全力以赴參與活動,能做到較好的溝通、合作,相互鼓勵、相互學習、相互幫助。
從教學內容安排來看,第1~3次課,安排6個內容,主要針對學生跑的姿態和動作的轉化進行教學,比較簡單,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第4~6次課,增加不同方向、線路、距離等一定難度的練習。如,自然跑、倒退跑、提膝跑、彎腰跑+急停、轉身向4個方向的跑;圓形、三角形、波浪形、折線形等不同線路的跑,可以讓學生設計各種的線路進行練習;可以在規定的范圍內自由跑動2分鐘、10秒鐘折返跑等不同時間不同形式的跑。第7~9次課,進入提高與應用階段,可在3個比賽中涉及到跑、急停、轉身、倒退跑、躲閃、快速反應、合作、溝通等形式,也可對人員進行調整或變化。不斷改變規則、場地,增加角色、難度,讓學生時刻感覺新鮮,時刻保持專注力,時刻積極參與,因為每次練習,每個內容都跟自己組的得分有關。這樣,學生樂于交流、樂于溝通、樂于評判、樂于參與、樂于鍛煉,同時在練習中、在運動中,既感受到了體育運動的魅力,又能獲得成功后的愉悅,長期堅持,學生的體育意識、體育精神、運動能力一定會大幅提升。
教學內容的選擇是教學設計的核心,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考慮學生的需求,應從學習運動技術走向應用,體育來源于生活,還要回歸于生活。只有教學內容與生活相聯系時,學生才會感興趣,才會有動力。而現在,小學階段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存在一些弊端,隨意性、重復性、割裂的單個動作、內容不適用、缺乏教育性等問題,讓學生對體育產生了厭倦,喜歡自由運動,不喜歡體育課,進而阻礙了運動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該重視對課程過程的設計,不要過于強調專項技能,忽略應用。
2.場地設施資源
對學校現有的、成人化的場地器材設備改造成適合學生活動的場地器材,如,降低籃球架的高度,降低排球網高度,縮小足球門,縮小足球場地等。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場地使用空間和時間,給學生提供安全的活動環境和活動時間,以達到提升運動能力的效果。如,在籃球教學中,小學的場地有限,器材成人化,球筐高,并且要求高,規則繁多,學生投籃難以命中,很難在體育課上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教學中,體育教師應注重結構化的運動技能學習,不能只停留在1節課只教1個單一的技術動作,體育教師應將每節課都設計成難度可調整的、規則可改變的內容,尤其是在教學比賽中,讓每名學生都有機會在比賽中體驗到快樂和成功,感受到體育的魅力。女生通常因為投不進球,而不喜歡籃球運動,體育教師可通過改變規則、降低難度,規定打中籃板得1分,打中籃筐得2分,投進籃筐得3分,也可規定女生拿到球后,可以有1~2次的傳球,還可以為了鞏固傳球技術,規定每個隊傳球4次才能投籃,總之通過改變規則、降低難度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全體學生都能夠參與比賽,獲得成功感。
3.人力資源
體育教師是重要的體育課程資源之一,是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教師應學會創造性地整合校內外一切人力資源,給學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如,充分利用學生資源,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采用固定分組的形式,每組5名學生,1名組長、1名副組長、3名組員,這樣小組內形成了學練的小團體,具有了凝聚力,他們在課上相互幫助、影響、學習、鼓勵,整個教學課堂就營造了積極樂觀的氛圍,每名學生都會為了小組榮譽,為了不給小組、不給別人添麻煩,學會自我管理。這樣不僅減少了教師反復組織紀律的時間,同時也給了學生充分的自由時間,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每名學生都能夠全力以赴參與活動,大大提升了學生的活動時間和運動能力。課下,每個小組也會集合在一起,將課上的技能反復練習,努力提高,真正實現了課外體育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學生在課間盡享體育帶給他們的快樂。
家庭資源是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向家長宣傳體育的重要性,發動家長帶領孩子一起鍛煉,每天留體育家庭作業,讓家長陪孩子一起完成;定期舉辦親子運動會,以比賽促進家庭體育運動的開展。邀請家長體育愛好者走進學校為學生、為教師輔導體育技能,開展太極、武術、民族民間特色項目等。
社會資源是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大數據、自媒體時代的到來,讓學生接受到很多積極的運動理念和思想,體育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好這一資源,如,每天用短視頻記錄自己鍛煉的過程與效果,每天鍛煉打卡等都是較好的自我約束、自我激勵的措施。體育教師應充分利用和挖掘利用好每一個資源,這對于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全面推進小學生素質教育,培養小學生體育運動的意識、提升其體育運動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最大化利用各種資源,學校、社會、家長等多方面力量的積極配合和努力,循序漸進地提升小學生的運動能力。
參考文獻:
[1]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216-221.
[2]高勇,陳勝龍.探究小學體育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J].體育世界,2018(7):162-163.
[3]丁方.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實踐研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3):101-102.
[4]李成玥.揚起“生成”風帆 開拓教學航程——對小學體育教學中生成性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 [J].遼寧教育,2015(6):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