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金
一天,筆者上高二男生班的籃球課,內容是3V3教學比賽,做好準備活動,提示安全事項后,就進行分組比賽。在他們激戰正酣時,忽然有一名學生上籃時不小心滑了一跤,抱著腳踝說,“不好,腳扭了!”其他學生馬上停止了比賽。我也趕緊跑了過來。有2名學生正準備把他攙起來時,我馬上制止了。我想在沒弄清楚傷情時,暫時不要貿然將他扶起來,避免二次受傷。于是,我仔細確認只是腳崴后,才將受傷的學生攙到場地邊上,叫來班長到小賣部要來冰塊,用毛巾包好冰塊放到受傷的腳踝部位,進行緊急的冷卻處理。5分鐘后,腫脹的腳踝慢慢地消腫了,受傷學生痛苦的表情也漸漸地緩解了,恢復到平時的“嬉皮笑臉”狀態。
在身體對抗性較強的籃球教學比賽中,常常出現擦傷、刮傷、手指戳傷、腳踝扭傷等問題。而腳踝扭傷是籃球運動中較為常見的損傷,我想這不就是一次很好的健康教育時機嗎?何不利用這個實例進行一堂簡易運動損傷治療與預防的健康教育課呢?這樣教育效果一定會比在室內教學的效果好!
于是,我將全班學生集合在籃球場中間。我說:“今天我們籃球課改成運動損傷課,針對剛才受傷同學的事件進行分析:為什么會出現腳踝扭傷?出現的原因還有哪些?如何避免受傷?”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最后我總結:“1.運動時要穿球鞋,既能避免崴腳,還對腳踝有很好的保護作用。2.加強平時的鍛煉,增加肌肉的力量。3.在比賽時不做危險的動作,不要‘負氣打球。4.運動中要學會自我保護,尤其避免頭部著地。”學生聽得很認真,不時點頭作為回應。然后,我又趁熱打鐵,讓大家回憶一下剛才處理的流程,學生不時發言,最后總結出突發運動損傷處理的流程:“1.損傷后,讓傷員原地或就近休息,了解受傷情況。2.立即報告教師和醫務室人員。3.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早期處理(4個步驟):第一要靜養。讓傷者停止運動,避免進一步受到傷害。第二要冷療。對受傷者的患處盡快采用冰袋冰敷、局部噴射消炎藥物、冷水沖淋等辦法使受傷的局部降溫。24小時后才能熱敷。第三要加壓包扎,以減少患處的出血和腫脹。第四要抬高患處,使受傷部位高于心臟位置。”學生個個聽得很認真。原本安排的一堂籃球課變成健康教育課,通過課中的一次小意外,結合實例將運動損傷處理的知識直觀地教授給了學生,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事后,也引發了我的思考。
1.教師面臨課堂的突發事件,不能慌亂,要冷靜處理,睿智地選擇最適合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手段,將“壞事”變為有利于教育學生的好事。
2.體育課前要做好安全預案。平時要充實自己的健康知識與受傷后的處理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關鍵時刻能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健康知識與方法。
3.教師課前要有一定的預見性,充分考慮到本節課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及時提示學生,要有自我保護意識,避免不必要的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