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祥
一、促進學生“我要練”,提升學生執行家庭“體育作業”的動機水平
1.搭建競賽平臺,激發練習興趣
案例:某小學為了促進學生積極完成家庭“體育作業”,選取部分家庭“體育作業”的練習項目作為春季田徑運動會、夏季趣味挑戰賽、秋季體育節和冬季運動會的比賽項目。
分析與策略:案例中通過家庭“體育作業”與體育競賽相結合的方式,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筆者認為搭建競賽平臺時,首先,面向全體,如,一年級一分鐘跳繩項目,可以采用全員或抽簽的方式計算集體成績;其次,鼓勵學生自我競賽;最后,合理安排競賽頻率,避免競賽過多降低學生的內在動機力量。
2.豐富宣傳途徑,提高思想認識
案例:某校通過體育長廊等途徑對家庭“體育作業”的重要性、練習方法等方面進行專題專欄報道,在校內營造一個濃厚的積極完成家庭“體育作業”的氛圍。
分析與策略:案例中的學校通過營造良好的氛圍,達到了提高學生認識的目的。筆者認為宣傳發動要優化宣傳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要樹立完成家庭“體育作業”的榜樣,對其他學生進行強化;要積極探索運用新媒體進行相關宣傳。
3.運用考核評價,促進主動練習
案例:某校將學生完成家庭“體育作業”的情況,與學生的學業成績進行掛鉤。具體方法是:依據“體育家庭作業記錄本”考核過程,選取部分作業的項目作為學科考核內容。
分析與策略:案例中的學校采用的方法,正是期望通過發揮評價的功能,促進學生主動練習。筆者認為,運用考核評價時,應選擇有效且可操作性強的方法對學習過程進行考核;制訂家庭體育鍛煉的評價標準,讓學生清晰明確努力的目標;評價主體多元,學生自評、家長評價、同伴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
二、確保學生“我能練”,創設學生落實家庭“體育作業”的保障措施
1.組建學習小組,發揮友伴作用
案例:某校依據學生居住地、興趣愛好、能力水平和周邊設施情況,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并對各小組家庭體育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捆綁式考核。
分析與策略:首先,小學生主體自律水平較低,在完成家庭“體育作業”時缺少監督,落實情況不容樂觀;其次,當今社會的居住方式和獨生子女家庭占大多數的現狀,使得學生在校外環境中完成家庭“體育作業”缺少伙伴互助。案例中的做法,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上述問題。
2.分層設計內容,開展個性學習
案例:某校實施“學習菜單”式家庭“體育作業”,“學習菜單”由必選和可選2部分構成。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在教師和家長的指導下自主選擇家庭“體育作業”的“題目”。這種“私人定制”的家庭“體育作業”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分析與策略:案例中學校的做法之所以受到學生歡迎,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3方面原因:一是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家庭“體育作業”的制訂者;二是教師提供“學習菜單”和指導意見,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地位,使得家庭“體育作業”更加具有針對性;三是“學習菜單”的必選和可選,尊重學生共性發展和個性需求。
3.針對家庭環境,開發練習項目
案例:某校針對樓梯、沙發、桌椅和墻壁等家庭環境的常見物品和設施,開發出一系列的鍛煉項目,豐富學生完成家庭“體育作業”的內容。
分析與策略:和學校相比,家庭沒有寬闊場地和豐富的體育器材,這就導致練習內容受到了極大限制。學校利用家庭環境資源進行項目開發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筆者認為利用家庭環境資源開發項目時應注意以下3方面:開發的練習項目必須確保其安全性,開發項目必須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開發項目還需以課標為依據。
三、幫助學生“我會練”,豐富學生完成家庭“體育作業”的指導途徑
1.優化課堂環節,緊密聯系課外
案例:某校的體育課都有一個“家庭‘體育作業時間”,該時間或是介紹如何在家庭環境中做練習,或是解決學生完成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是對學生家庭“體育作業”進行反饋抽查。
分析與策略:學生完成家庭“體育作業”的過程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案例中學校的“家庭‘體育作業時間”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筆者認為,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可以安排家庭“體育作業”環節,學生在這個環節中能清楚知道怎么練;同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此外,還可以將下節課要學的內容,以作業的形式布置給學生預習。
2.家校緊密合作,共同指導落實
案例:某校動員家長積極參與學生家庭“體育作業”指導,通過校園微信公眾號,進行家庭“體育作業”指導專欄推送。
分析與策略:許多家長往往有指導幫助的心,卻受專業限制無力幫助。案例中的學校采用微信公眾號專題推送方式,發揮家長在教育中的作用。筆者認為家校合作時應從以下3方面入手:幫助家長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家長自身認識到家庭體育鍛煉的必要性;可以通過拍攝“微課程”掛網、公眾號推送和班級群對家長進行指導方法的培訓;發揮“體育特長家長”的作用,使他們成為指導學生家庭“體育作業”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