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這則教學案例,感觸頗深。案例中,這位年輕的孔老師能不斷思考,不斷總結,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而布置合適的賽道,利用賽道上長度、高度的不同來逐步鞏固學生蹲踞式跳遠動作的形成,從而達到學生技術動作技能的習得。根據學生生理特征與心理發展水平,孔老師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巧妙的構思,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學習成長。
一、利用游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孔老師在教學伊始就注意到,“蹲踞式跳遠是一項技術動作較為復雜的運動項目”,學生練習時容易出現錯誤動作,容易導致挫敗感,從而失去繼續練習的興趣??桌蠋熢O置的“聽哨音向上跳”的游戲,讓學生在思想放松的狀態下上步起跳,就像人正常走路時,不會出現同手同腳的情況一樣,學生在無形中體會到了助跑起跳動作的連貫性和協調性。在這個游戲的基礎上,規范學生們上步起跳,加上節奏,不知不覺中帶領學生向教學內容上靠攏,緩解甚至消除了學生初學一項技術動作時的緊張情緒,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分設難度,激發學生挑戰意識
接下來的教學,孔老師還是用了游戲的形式,只不過是根據學生個人能力的差異情況,設置了不同的難度。分層教學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使用了規范性條件作業教學法,學生在不斷練習中達到該難度的規范條件要求,從而能挑戰更高的難度,直到蹲踞式跳遠動作技能的獲得。
三、給予平臺,鼓勵學生熱情展示
孔老師對于最后的“亮劍”時刻只做一筆帶過,但是從整個教學過程中來看,孔老師始終抓住教師在教學過程正確的角色定位,一直給予正面評價與鼓勵,營造了寬松的課堂氛圍,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在不斷的練習中,鞏固了學生的展示動作。相信在最后的展示環節,學生一定信心滿滿、積極熱情。
當然,案例中也有不足之處。第一,在熱身活動中,孔老師提到了“錯位跑”,說明學生是在規定場地里面自由慢跑的。雖然慢跑相遇時再錯位,并沒有什么安全隱患,但是在孔老師吹哨,學生聽到哨音起跳時,這時候的“相遇”就會對學生彼此造成傷害。第二,從孔老師的各種賽道的教學圖片以及描述中來看,學生是從圖片右側,也就是軟墊上助跑起跳然后落到塑膠跑道上的。由此建議可以換個方向,這樣學生更容易選擇助跑區域,還更加合適、安全。
建議孔老師在案例撰寫時,將案例描述、案例反思2個部分分別整合起來寫,以完善文章的邏輯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