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劉悅
貴州以政務服務、智能交通、應急管理等為突破口,著力推動大數據與政府治理、民生服務相融合,探路智能新時代貴州實踐。
大數據是“智慧樹”“鉆石礦”,誰能有效拓展數據應用的廣度和深度,誰就能占據競爭的制高點。
近年來,貴州堅定不移地把大數據戰略行動向縱深推進,大數據發展風生水起。目前,貴州以政務服務、智能交通、應急管理等為突破口,著力推動大數據與政府治理、民生服務相融合,提供智能新時代的貴州智慧、貴州實踐。
3月31日,貴州省應急管理云的重要組成部分——防汛抗旱監測預警系統在應急管理部云平臺上線試運行。
這套基于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開發的系統,共覆蓋52萬條小流域、5萬條中小河流和670萬個計算斷面,在15分鐘內就能實現全國小流域洪水預報預警發布,實現了一張圖掌握全國汛情。
在省應急管理廳指揮中心,應急管理人員只需要通過墻上的大屏幕,就可以實時了解全省的汛情旱情。而過去,這些信息只能由地方值守人員通過電話逐級上報。
“現在我們可以在15分鐘內對全國52萬條中小流域進行一次洪水演算,通過演算我們能夠實時地掌握全國全省洪水最新的感知態勢。”省應急管理廳科技信息化處負責人彭震說。而這也讓提前轉移、提前避讓成為可能。
運用大數據,貴州乃至全國的水域情況都在一塊大屏幕上得到體現。目前,該系統已在貴州、廣西、甘肅等地得到應用,將向雨雪冰凍、臺風、地質災害等領域拓展延伸,以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服務。
除了在防汛抗旱中發揮重要作用,在黔東南州的村寨防火工作中,大數據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2016年,隨著大數據的飛速發展,黔東南州創新運用電氣滅弧和終端負荷智能控制電氣防火保護技術,在農村搭建農村電氣防火大數據平臺。
在精準實現電氣安全在線監控方面,防火大數據平臺全天候通過滅弧式電氣保護裝置采集農戶電流、負荷等用電數據,一旦發現農戶家中用電數據異常,系統自動通過手機APP發出預警。在精準處置電氣火災隱患方面,任一農戶家中存在短路、過流、過熱、漏電等隱患,大數據中心立即將隱患信息通過手機APP向相關責任人進行傳輸報警。同時,裝置會在第一時間自動快速切斷電路,從根本上杜絕電氣火災。
如今,黔東南州已將農村智慧防火大數據平臺建設列為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重要內容。凱里市將農村智慧防火大數據平臺建設列為智慧城市建設內容;臺江、黎平、丹寨、雷山等縣將重點村寨電氣火災隱患整治作為傳統村落保護、景區安全保障重要內容;截至2018年底,黔東南州已累計投入1000余萬元實施農村智慧防火大數據平臺建設,安裝電氣滅弧裝置3000余套,水位水壓監測裝置300余套。
在貴陽市花溪區交通管理局監控調度中心的大屏幕上,接入了全區31條農村客運班線與510輛客運車輛的實時影像。
這套名叫“客安邦”智慧客運平臺能夠自動識別駕駛違規行為,第一時間通過車輛上安裝的車載語音系統提醒駕駛員并同時傳送到客運公司備案處理。
“以前的監管模式是每臺車逐一查看,300輛車輪巡一遍,需要花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現在我們通過大屏幕,可以實時地監管更多車輛。”“客安邦”智慧客運平臺副總經理柴方東說。
據介紹,智慧客運安全運營系統設置了超員、超速、疲勞駕駛、不良駕駛行為、違規代班、駐點經營、違規停靠、私改路線、問題車輛運營九大安全隱患提醒,每當出現此類安全隱患,系統都可以進行實時提示。系統還可以倒查歷史警情,駕駛員一旦發生過違規行為,違規地點、最高速度、違規時長、道路限速值、甚至左右車道都會留痕,讓客運監管無死角。

防汛抗旱監測預警系統已在貴州、廣西、甘肅等地得到應用,將向雨雪冰凍、臺風、地質災害等領域拓展延伸,以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服務。圖為防汛抗旱監測預警系統。(貴州東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如今,花溪區交通運輸局利用平臺整合了分散在各個數據存儲平臺的車載監控數據、駕駛員信息等,每天接收車內圖片100余萬張,車輛位置和速度信息300余萬條;通過對海量數據的秒級處理分析判斷,監管部門可以直接從平臺查詢、統計、分析全部數據,在數據管理方面,結束了數據分散、存儲和管理困難的局面,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的準確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如果有一個稍微不規范的動作,系統就會馬上提醒糾正你的駕駛行為。”花溪區客運駕駛員何軍說道。
農村智慧客運安全運營平臺運行10個月以來,花溪區農村客運車輛違規行為從日均9000多起下降到現在的1300多起,超速行為減少了90%,不良駕駛行為減少了95%,極大保障了農村群眾的安全出行。
在各個廳局部門,一塊塊大屏幕成為管理人員工作的重要助手,而手機小屏幕也正在成為百姓便捷生活的好幫手。
點開手機,菜價一目了然,公交車還有幾分鐘到站一清二楚……從查詢各種事項到繳水電費,一個APP就能完成,貴陽筑民生APP平臺自2017年上線,到今年2月底,注冊人數超過了40萬人,為老百姓提供的服務多達200余項。筑民生已經成為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幫手。
家住觀山湖區金陽南路的劉坤是筑民生APP的“粉絲”。“以前查看公交情況,要下一個‘車來了’,去醫院掛號,得搜索網站預約。現在只需下一個筑民生,各個平臺都裝了進來。”一邊說,劉坤一邊點開手機上的筑民生APP,看了看天氣情況,又查了一下當天車輛限行情況,然后點開“火車票”按鈕,查詢下周他的出差地廣州的火車票情況。“前后兩分鐘,我想要了解的信息都有了。我把筑民生APP介紹給家人和同事用,大家都覺得不錯。”劉坤說。
在貴安新區馬場鎮林卡村,民生監督員周金鐘正在教村民用手機查詢相關事宜。“手機上點這里,就可以查到自己該領好多補貼了。如果覺得有問題,可以直接點這里投訴……”
隨著貴安新區不斷開發建設、民生資金項目和征地拆遷工作的實施,村集體資金迅速增加。為了實現對村集體資金及村民民生資金公開、及時、完整的管理,新區發揮大數據產業集聚效應,開發搭建民生監督查詢平臺,并將其接入閉路電視,完善了民生監督查詢平臺手機APP查詢功能。群眾通過閉路電視、手機APP便可快捷、方便查詢民生政策、資金發放等情況。
“以前大家有問題,只能到村委會咨詢,或者我們上門解答,自從有了這個大數據云平臺,大家動動手指,打開手機APP,民生資金明細一目了然。”周金鐘表示,即使有些老年人不會操作智能手機也沒關系,新區將民生監督查詢與閉路電視相結合,老人們在廣電網絡電視上也能輕松查詢,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到民生項目的落實和資金的發放等情況。
大數據的發展,大大優化了便民服務,讓民生監督更“陽光”。目前,貴安新區已將民生監督查詢平臺遷至“云上貴州”平臺,并將其接入了閉路電視,完善了民生監督查詢平臺手機APP查詢功能。